探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0-03-03梁亚琴
梁亚琴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404000)
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的教育现代化就包含着教育信息化的内容。[1]就目前来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力量,与社会现代化发展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教育信息化则是促进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要一环,因此,探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已势在必行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不足正在逐步补齐,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技术设备水平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不断成熟的信息化环境条件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越来越多的网络课程涌现出来。与此同时,国家方面也在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成立,逐步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资源数字化和服务网络。
(二)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获得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到管理领域,探索借助大数据对教育决策进行优化的路径,以此实现教学和科研服务水平的提升。[2]据调查,目前,我国超过90%的高校已经采用了一卡通,一些技术优越、资金充足的学校甚至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与科研管理数据库。智慧校园、移动互联、大户数等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还实现了管理成本的降低。
(三)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价值逐步突显出来
在互联网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慕课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可以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现如今,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共同进行慕课的开发和应用,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极大加强了师生互动,同时也催生出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3]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给高校教育教学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突显出来。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矛盾变得更加明显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效基本上不可能,除了思想观念、技术设施等方面的更新之外,制度改进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整体上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体制保障,高校信息化发展与其战略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导致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始终维持在浅层。尤其是在教学方面,我国大学课程的网络化和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却依旧沿用着传统的学分制度、教学制度以及评价制度,极大地阻碍了应用探索的深入。
(五)在线教育使高校面临着更大的竞争与挑战
依托互联网兴起的在线教育在近些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获取到优质的课程资源,这必然与高校教育形成竞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高校教育无法提供具有优势的特色课程,将逐步失去教育领域的话语权。纵观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其规模持续扩大,普及度越来越高,很多原本不具备足够学术背景的学生也逐渐获得了进入大学的机会,但这类学生仅凭高校课程教育很难获得成功,必定需要额外的支持,这就为在线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自2013年至今,我国在线教育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着倍数增长的趋势,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也变得更加专业和优质。
二、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较好,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只有积极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化劣势为优势,才能更好地推动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结合实践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高校仍旧存在信息化意识薄弱的情况
虽然在大环境下,经过国家的引导和督促后,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但部分高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并未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所具备的战略价值,表现为忽视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开。[4]高校教育信息化几乎涉及了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范围广、难度大、周期长的特征,若是无法在意识层面形成统一的共识,很难长期持续地贯彻和执行一套系统庞大的规划,最后只能使发展规划成为形象工程。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但未将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进度控制不准确等诸多问题。
(二)高校之间信息资源共享难度高,尚未形成协同机制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丰富,但是,资源建设和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却变得越来越严重,根本原因可以概括为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低、共享和维护难等方面。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往往遵循的是自给自足的模式,且与教学内容无法实现同步更新,优质资源由于无法共享而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而且现阶段我国网络上大部分的教育资源都不具备原创性质。因此,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将信息化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十分粗糙,未能将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整体上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制度,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学习地点以及学习方式等仍旧存在极大的限制,灵活性相较过去并未得到有效加强。[5]例如,我国一些排名靠前、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校,如复旦大学已经推行完全学分制,即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专业、课程以及学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时间、地点的安排,充分利用学习期限修完学分。在一些地区,一些高校联合实施学分互认制,组建教育合作联盟,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以上情况并未在我国全面普及,绝大多数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方面仍旧十分落后。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未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网络协作学习的潜力全面释放出来,部分高校甚至尚未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政策支持也存在不足。
(四)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阻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各个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存在普遍的差异性,由多个部门按照职能管理的情况十分常见,缺乏统一负责的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合作,信息沟通交流的不及时使得资源重复建设现象频发。此外,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多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但在分工方面却存在问题,导致管理盲目无序、缺乏专业准确的定位和指导。
(五)信息化保障体系不完善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而很多高校的保障体系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金投入不足。据调查,在所有影响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中,资金短缺所占的比重最高,这是全国高校都面临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人员引进等方面均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缺乏长效资金保障机制。
其次,教育信息化创新力不足。很多高校在推动信息化建设时都无法突出自身的特色,基本都是围绕常规工作开展,不具备创新性,这样很难取得巨大的突破。
最后,信息化人才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主要方式为集体授课、校际交流两种,网络培训这种先进的模式尚未普及,这导致信息化发展缺少充足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尤其是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推进必然受阻。
三、针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思想,强化认知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基础,想要推动教育信息化,高校就必须深入地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肯定其价值与战略地位,如此才能给予足够重视,科学地制订规划并完整落实。因此,我国高校首先应该转变思想,确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认知基础。具体内容有三,分别是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以及服务先行。[6]创新驱动是指高校教育信息化必须基于时代需求和环境变化不断创新变革,协同发展在宏观上体现在各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协同合作以及高校内部教育信息化各项要素的整合,服务先行是指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贯彻到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二)积极推动应用研发与创新
首先,完善教学信息化支持与服务:各高校应顺应网络教学发展的趋势,对政策规定作出一定的调整;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设置专门的技术部门,帮助解决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做好针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助推其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
其次,完善教育信息化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网络教学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引入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等诸多新型教学方式。信息化建设必须与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以学生需求确立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三)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首先,高校应对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完善,建立专业的组织机构,统筹负责高校信息化建设各方面的工作,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奠定基础。
其次,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进行细化和完善,包括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规划内容必须与学校中长期目标相适应,且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关注时效性问题。
最后,对信息化组织机制进行完善。高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对组织机构进行完善,明确领导及其职责,建立专业咨询小组,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建立信息化办公室,协助领导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规划和组织。此外,高校还需对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机构进行完善,并对各个分管领导的职责进行完善。
(四)提升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
首先,高校应搭建网络培训平台,聘请教育信息化专家进行培训内容的设计,为高校内部领导和教师学习信息化技术技能提供支撑。其次,高校应对信息化队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对培训方式进行丰富。除了可以采用网络视频培训的方式之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在培训完成后进行统一的考核,确保培训质量。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开展交流学习活动,让专业人才到一些信息技术公司内部进行实习。最后,高校可以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调动高校内部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学习积极性,将其与人才引进结合起来,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五)对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高校应建立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在学校拨款的基础上,和当地企业展开合作,通过外包的方式降低成本投入,让企业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开发应用软件,搭建软件平台。一旦出现问题,高校可以实现快速维护。此外,高校还可以寻求社会支持,如基金组织或是个人资助。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有效应用,高校还应建立专门的资金监管机构,加大资金投入的审核以及预算管理。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整体上来看,意识薄弱、应用层次低、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