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观察到表达:让习作教学目标落地
——例谈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2020-03-03于利平

辽宁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翠鸟草地事物

于利平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为了化解学生习作上的难点,也为了凸显习作的独立地位,统编语文教材突破了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改变了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每个习作单元都以一个明确的习作关键能力为训练目标,整个单元的教学都集中指向核心习作能力的形成。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中首次呈现的习作单元,主题为“观察”。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有二: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围绕“观察”主题,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还有《交流平台》的方法归纳、《初试身手》的片段尝试及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和一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些内容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其不同的作用,以便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些习作的方法和策略,将文本的导向性目标落实到写作中去。下面笔者就各个内容板块谈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措施。

一、文本引路,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与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要求中年段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就意味着培养学生观察意识,引导观察方法和打开观察视角是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一)从精读课文中学习细致观察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它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且主要指向本单元习作能力的某一关键点。因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旨在让教者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并养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搭船的鸟》一文重在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外形、捕鱼时的动作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金色的草地》一文则侧重引导学生感受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促使学生明白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同为“观察”的主题,两篇课文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学习《搭船的鸟》一文(感受翠鸟的外形)时,可这样引导:“同学们,这只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当学生说道:“这只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美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观察翠鸟的图片,让他们说说都有哪些鲜艳的色彩。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会知道翠鸟有着翠绿色的羽毛,它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它的一张长嘴是红色的;他们还会知道作者是先总写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然后分写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是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观察的。这时,教师可进行质疑: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它的眼睛、爪子、尾巴?学生根据图片再来观察思考,会明白翠鸟的眼睛、尾巴、爪子的颜色并不那么鲜艳,从而明白了在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时候,不要每个部分都去写,而是要学会抓住最能表现事物的主要特点。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出示一系列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其特点来观察。

学习《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因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了草地色彩的变化,又通过连续地观察发现了早晨、中午、傍晚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文本的教学指向是让学生明白观察事物时要持续观察、细致观察,这样可以发现事物的变化。

(二)从《交流平台》中归纳观察方法

《交流平台》这个环节是借助之前学过的两篇文章,对如何留心生活、细致观察进行归纳总结。《搭船的鸟》一文的作者因为留心观察认识了这只搭船的鸟,它不仅颜色鲜艳,而且捕鱼快捷;《金色的草地》一文的作者稍加留意就发现了窗前草地的奇妙变化。由此归纳出“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的结论。通过摘录两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和精彩之处,学生从“冲、飞、衔、站、吞”这几个动作中边想象画面,边体会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从作者的连续观察中发现草地色彩的变化是跟蒲公英花瓣的合拢与张开有关。据此,教师引导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教师通过这个环节的引导,使学生习得观察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三)从习作例文中再次感悟观察

习作例文是学生更进一步感受习作方法的途径。学生在课文中学习观察方法、交流观察方法,尝试运用之后,教师再以接近学生习作水平的习作例文强调观察要细致、要按顺序观察,引导学生感悟细致观察的方法。如《我家的小狗》这篇例文,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使学生感受小狗“王子”的淘气可爱,两个旁批则进一步强化这个认识:正是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他才能发现“王子”学“狗”字的时候叫得最欢,也发现“王子”竟然敢跟火车赛跑,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事物的不同表现”来进行习作。再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的作者通过对杨梅外形、颜色和味道等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视觉、味觉等方面来观察的,将“观察意识”由“看”的维度引申到“其他感官”的维度。通过这两篇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帮助学生丰富了对“观察”的认识,强化“观察的意识”,提升其对生活的感受力。

二、读写迁移,学会表达

观察是表达的基础,但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要把观察中的发现写清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质量,树立习作自信心。

(一)《初试身手》:观察实践的初步展示

《初试身手》是学生初步感受习作方法后的一次体验尝试。学生从两篇精读课文中感受到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从《交流平台》的梳理提炼中总结强化了观察的方法,那就是要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此时他们对观察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写作实践,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样例,从选材和写作角度启发学生在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去观察事物,并要及时地把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养成书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正因为是小试牛刀,要求不是过高,学生在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之后写出来的片段是丰富而真实的。如有学生写道:“秋天到了,庭院里散发着阵阵的香气。我循着香味觅去,发现细细的桂花如黄色的米粒藏在绿叶丛中,正向我微笑呢!”“走进农场,满眼都是绿色的庄稼,一棵棵玉米挺直了腰杆,像是在列队欢迎我们。一个个玉米棒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躲在玉米秆妈妈的怀抱中不肯露出头来。”可见,学生如此灵动真实的语言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

(二)单元习作:观察表达的全面展示

如果说《初试身手》是单元习作前的一次试写,那么单元习作就是《初试身手》上的进一步提升,是学生单元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习作部分的标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突出的是通过观察获得对世界丰富多彩的认识。文本首先安排了三幅插图(秋日归鸟图、春天上班图、班级课间休息图)用于练习细致观察与准确表达,从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等方面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文字部分的第一自然段首先创设任务情境:“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这对写什么做了很清晰的点拨,目标性很强;接着,第二、三自然段进行了安排:一是进行小组交流,通过朗读,展示观察所得;二是表达观察感受,分享心得。这部分完成了对本单元怎么写、写什么、写完之后怎么做的整体编排。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夯实过程指导,把每个环节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最终完成本次习作观察成果的全面展示。

三、强化实践,形成能力

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因此,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的始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创设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历观察、表达的过程,形成细致观察的意识和观察的良好习惯。

(一)走进生活,仔细观察

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离不开生活,这就需要他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小区里熟悉的人、同伴间有趣的事、家里养的小宠物,或是走进美丽多姿的大自然,去仔细观察,写下观察片段或观察日记。学完《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秋的足迹,让他们在果园中寻找多姿的色彩,在黄叶飞舞中寻找秋叶的姿态等;还可以让他们带来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扇子形的银杏叶等,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展示、观察,让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秋天,为习作提供素材。

(二)巧用媒体,再现场景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帮助他们打开写作的思路,教师在习作课上适机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在写到小动物吃食物的场景时,教师可播放“小狗啃骨头”“猫捉老鼠”等动画视频,通过暂停、截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小狗啃骨头和小猫捉老鼠时的一系列动作,让他们懂得观察要细致。再如写冬天的场景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的情景和孩子们尽情地在雪地里游戏的情景:打雪仗、堆雪人、掷雪球,再现雪中场景,唤起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学生观看这些动态的、与他们生活接近的、能够唤起他们共鸣的小视频时,肯定会热情高涨,此时的习作也便会水到渠成。

习作单元是提升学生习作素养的核心渠道和主要路径。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这种变化,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单元的习作目标,从而引导学生从感受观察到学会观察,从学会观察到学会表达。学生在一次次的观察与实践中强化技能,形成观察能力,使得习作教学的目标在实践中一步步地完成。

猜你喜欢

翠鸟草地事物
美好的事物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翠鸟
草地
翠鸟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家长切莫学翠鸟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