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本土文化引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2020-03-03

辽宁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食家乡资源

潘 甜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大成小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资源和载体作支撑,是一项“基于资源”的实践和“基于载体”的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是缺少资源,而是缺少发现。大量的生动可感的鲜活生活亲历和本土知识进课程,迎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我们称之为本土资源。本土资源包括本地的地理、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将本土资源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让课堂内容紧贴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使其形成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

一、立足本土资源,从特色中定位

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社会,学生长大以后更要融入社会,引导学生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才可以使其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因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要立足本土资源,寻找本土资源中有特色的内容,将其引入课程,丰富课堂内容。

我校坐落在山灵水秀的浙西小城——衢州,这是一座具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称。衢州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有古老的特殊的民风民俗,也有被人津津乐道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宝贵资源。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资源。比如或奇形怪状,或婀娜多姿的山石景观;或波澜壮阔,或水平如镜的河流景观;或历史悠久,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或多姿多彩,或风情浓郁的乡土景观……基于本土的山石、河流、人文、乡土等景观,我们可以开发多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学校要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必须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所独具的本土资源,走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之路。

(一)立足自然资源特色

我校本土资源丰富,因此我们利用本土旅游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欢乐家乡行”“我是小导游”等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组织学生探名山、揽名胜、访古迹。学校还邀请相关专家作讲座或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本土文化,增强爱国爱乡情感,明确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有责任学好知识,保卫家园,争取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立足社会资源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公共人力资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形成协同指导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社会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可以尝试开展“城市一日游”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前景规划;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旅游局,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走访河道,了解五水共治,使学生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三)立足历史文化特色

本土资源内涵丰富,教师不仅可以挖掘旖旎的自然风光资源,还可以借助教育实践基地,如科技馆、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从小树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强我中华的志向。

(四)立足乡土风情特色

立足乡土风情特色,利用地方风情民俗和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书籍、图片及网络资源,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从而培养学生信息搜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

各地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传统习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春联”“元宵节舞龙灯”“端午粽香”“中秋月更圆”“重阳敬老”等主题实践活动,探究津津乐道的民间传说、可口诱人的地方美食、精彩纷呈的地方特色活动等等,让学生身心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通过一次次乡土风情之旅,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积淀爱乡爱国情感。

只要运用得当,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本土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相信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定能绽放精彩。

二、把握教学阵地,从课堂中起步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资源开发需要有宽度、有广度、有深度,教师可以从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入手,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学实效,充实、完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

(一)开展学科教学整合,多方收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有着诸多的联系,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特色,精选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对素材进行重组、整合、拓展、延伸,从而促进学生对各个学科认知的融合,提升综合素养,力求使一个活动获得多方收效。

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挖掘内涵,拓宽外延,从而生成新的活动主题。

结合浙江衢州的本土资源,我们开展了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走近本土作家——毛芦芦”,学生聆听作家故事,欣赏作家作品,收获阅读的快乐;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西美食对对碰”“中西方不同的节日”等,将本地的美食、节日习俗与西方美食、节日习俗进行比较,学生在了解中西方美食、节日文化的同时,增加文化自信;体育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围棋文化”等,引导学生了解、发展、传承围棋文化,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衢州莹白瓷”等,在学生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使其在感受家乡独有的非遗文化的同时,传承和弘扬家乡的非遗文化。

(二)开发第二课堂资源,丰富活动

布鲁姆说:“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他是否接受了理想的教学,是否得到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学习机会),及时跟上学习进度;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并接受合适的教育的话,那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就能掌握内容,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想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充足的学习时间及特定的学习场所。

学校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的同时,还要开发第二课堂资源,创办特色,丰富校园生活。我校结合实际,开设了棋类、球类、美术、书法等拓展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参与。校级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等也积极开展训练。通过这些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了第二课堂,使校园生活更具吸引力。学校还定期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自由、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三、开展多彩活动,从实践中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体验性的教育,需遵循“实践性”原则,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让学生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获取经验,养成实践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我们从本土资源入手,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开展多种方式的、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参观、访问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之一,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充实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的知识为主要目标。通过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获得对社会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从安全角度来说,学生考察的区域一般限于本地。

在“家乡的美食特产”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制定参观活动方案后,由校方出面与美食基地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表。实践中,学生带上相机、笔记来到美食生产基地。学生在活动中参观基地,观看美食制作过程,了解美食的制作工序、历史,并跃跃欲试,亲身实践,动手制作。这种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家乡的美食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体验。

(二)以“主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发现、归类问题,选择、确定研究主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基本活动方式为观察、调查、研究。主题探究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发现问题阶段、解决问题阶段、总结交流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践阶段、后期展示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交错、相互推进。

在“家乡的美食”主题实践活动中,可以选定一种或多种美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食的营养价值如何?美食是如何制作的?怎样创建家乡的美食品牌?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开展设计子课题研究。

(三)以“工艺制作”为主的劳动技术学习活动

以“工艺制作”为主的劳动技术学习活动与劳动教育领域紧密结合,是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手脑并用为主要特征。我们开展工艺制作活动,并不是让学生单一地动手制作,而是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对学生进行文化思想渗透,与学科整合,以其内含的文化启迪、教育学生,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动手制作活动。

中国各地有许多匠心独运的民间技艺,如剪纸、瓷器制作、根雕等等。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特色,邀请民间艺人为学生作现场指导,使学生在尝试模仿制作过程中,充分感悟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叹家乡的美好,从而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

(四)以“社区活动”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学生走出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社区开展公共服务活动、公益活动、体验式活动等,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实践能力。这种活动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学校应重视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深入本土开展社会性服务、管理和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利用敬老院,组织学生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学生到府山公园、西区大草原争当环保小卫士;组织学生协助景点、街道做好“环境美化进社区”的清扫活动;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公益宣传活动等。此类社会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呈现本土化的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尊老敬老、关心社区、热爱家乡的良好品德,使其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调查设计、观察制作、参观考察、宣传服务、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而研究性学习是贯穿于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导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多种活动方式的有效整合。

在开展“家乡的古城墙”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多种活动方式切入,分解主题。其中涉及的活动方式有调查:古城墙形成原因的调查、古城墙的历史调查;考察:考察衢州古城墙的地理位置;研究:古城墙的具体构造、建筑特色、作用等;设计:如何保护古城墙的宣传设计。这样,根据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活动方式,有效整合,将主题进行分解,从而丰富主题活动的内涵。

四、提高活动实效,从评价中巩固

(一)学习指导纲要,走出评价误区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存在一定偏差。一是仍以知识为本位,过分强调获得多少知识或学会了多少技能,忽略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行为、感受与体验、意识和态度。二是评价偏重于结果,把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将书面汇报的“成果”作为评价的导向,忽略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知水平、认知方法的评价。为此,学校要切实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效果评价的定位,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二)树立正确评价观念,提高活动实效

重发展、重改善、重过程的评价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取向。教师必须具备正确、全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评价应贯穿于活动中,不同的活动阶段应注重学生不同的表现;注重个性发展;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哪怕没有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说没有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但他们切切实实做了、经历了、体验了、感受了,就会有所收获。有时候这种收获和影响并非立竿见影,而可能是悄无声息的、不知不觉的,可能要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下才会显示出它的影响和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许有时候学生会感到困惑,感到迷茫,但这未必不是收获,因为迷茫和困惑有时候可以引发思考、促进发展。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在实施推进阶段,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我们已经迈出了令人欣喜的第一步。在活动中,看着学生的笑脸,期待的眼神,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钻研,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只要坚定信念,进一步提高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强化管理和指导,注重实效研究,一定能把新课程改革的难点变革成为亮点。

猜你喜欢

美食家乡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美食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美食都被玩坏了
夏天的家乡
美食的诱惑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