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绘本:打开教学创新之“门”
2020-03-03陈永畅
陈永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城小学)
利用数学绘本时,仅停留在“读”的层级,既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能真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生长。教学中,只有明确为何“读”教学绘本,了解数学绘本“读”什么,才能确定数字绘本应该怎么“读”。只有做到这三步,绘本才能真正为数学教学打开创新“之门”。
一、为何“读”数学绘本
曾有人提出问题:“我们的学生也读了不少书,可是还是不会写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其实,归结原因还是“读”不得法。数学绘本的阅读也一样,要真正地“读”好数学绘本,就要使绘本真正地起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媒介的作用。
教学中我们要明确,基于绘本的数学学习其目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同时,通过数学绘本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发展关键能力,如信息的筛选与梳理的能力、文本解读的能力、数学建模的能力等。此外,还要通过绘本的阅读呵护和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将数学学习回归到生活本身,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将数学绘本作为数学学习这道“主材”的“辅料”是利大于弊的,更能凸显出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功利性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
二、数学绘本“读”什么
目前,在教学中对于绘本的使用,还存在走向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偏向于“绘本”,重在于“阅读”,仅把数学绘本当成了故事书来使用,缺乏了“数学”这道“调味料”;一种是拘泥于“数学”,重在于“知识”,仅把攫取数学绘本的故事情境作为激趣素材一晃而过,这就难免有为创设情境而使用绘本的嫌疑。事实上,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热衷故事情节,对于绘本,他们更需要有带入感和人物体验感。因此,以上两种数学绘本的使用方式都不是最佳的状态,而真正把数学知识与绘本故事情境有机融合才是上上之策。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征来对数学绘本进行一些改编和梳理,从中提炼出核心的问题、关键的知识点。
对于数学绘本的阅读,不仅文字重要,图像也同样能激发学生去想象和思考。因此,数学绘本的阅读需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更需要通过图像去发掘和解读数学绘本所隐含的数学知识或者故事发展的“隐线”。基于此,我们要关注三个阅读点:文字、图像和数学知识。
在数学绘本故事《阳阳数鸡蛋》中,其中的文字简洁有趣、通俗易懂,其中的图片也隐含有非常多的数学知识和探究素材。因此,我们可以梳理出如下的数学探究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习得知识。
1.为什么阳阳做的盒子中一共可以放10 个鸡蛋,而不能放6、7、11、13等数量呢?
2.请你仔细观察图片,数一数10 的好朋友有哪些。
3.请你结合图像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6+7的?
这样的处理使数学绘本的“阅读”不再停留在“文本”上,既挖掘了文本素材的内在要素,更将数学探究活动无形地组织了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确了“凑10”的内涵,这才是绘本阅读本该有的价值。
因此,数学绘本阅读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读”什么,要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围绕其进行探究和思考。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现实问题解决的场景,而是一个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三、数学绘本怎么“读”
由“读”什么到怎么“读”,是对数学绘本进行二次创作的关键。任何有思维含量和价值的素材都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改造。目前市面上的数学绘本以国外编著的居多,其知识框架体系、知识产生过程与我国的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地整合与创造便显得十分重要。
(一)要关注绘本内容与数学知识的匹配度
“找规律”是学生在理解上比较容易固化、难以举一反三的知识点。数学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所呈现的是“3 个物体为一组,重复出现”的颜色、图形规律,这样的规律种类无疑是不够的,并未将知识的进阶性体现出来,因此,这样的绘本内容与学生知识的匹配度就不够。而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则从简单的宝石颜色规律导入,利用小棒的数量及摆放形状特征、图形的旋转规律、图形大小变化、扑克牌的花色与颜色规律等场景,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探究过程中对于“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因此,《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这个绘本与数学知识的匹配度更高,更具有学习与阅读的价值。由此可见,数学绘本的阅读我们不仅要关注“读”,更要关注其内容,要看它是否具有更好的阅读价值,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否真的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二)要关注绘本内容与数学活动的切合度
“认识图形”是学生辨认立体图形及初步感知其特征的基础。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进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从而体验“面”与“体”之间的密切关系。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爸爸》主要是根据平行图形的线索来寻找大楼等立体图形。这个绘本对于学生的学习不具备体验性和操作性,这样学生对于“面”与“体”间的关系的体验无疑是不够的。
而在《谁偷了西瓜》这本绘本中,学生则能通过立体王国的居民(立体图形)留下“脚印”来辨认罪犯。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中发现了“面”在“体”上,再由“面”还“体”等。这样,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理解得就更加透彻了。学生边读、边玩、边学,这样的阅读过程、学习过程才是有趣又有效的。
(三)要关注绘本内容与数学问题的思维度
最好阅读是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而存在的。在读中慎思、在读中笃行,这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而问题往往是思维培养的引擎,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不仅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环节,更能引发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数学绘本《谁是四边王国的王子》中,作者并不是直接就把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告知学生,而是设置了四个关卡:
第1关,只有上下平行的四边形才能通过这扇门。
第2 关,不仅上下要平行,而且左右也要平行,才能通过这扇门。
第3 关,左边的门只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才能通过,右边的门只有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才能通过。
第4 关,只有四条边长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才能通过。
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带着“如何才能通过”这个问题不断地对比四边形之间的特征,又不断地把一般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长方形等一个一个地排除。同时,也让学生在辨析中对于正方形,甚至其他四边形的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而这就是问题导向的作用,更是思维品质提升的良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