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创新动力探究
——以扎兰屯职业学院林业工程系校企合作为例
2020-03-03牟玉杰刘海瑛
牟玉杰,刘海瑛,王 玲
(扎兰屯职业学院,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
扎兰屯职业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招收林业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但由于近年来林业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招生就业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学院林业工程系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拓展招生渠道、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提升林业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林业工程系2016、2017、2018连续三年与南木林业局、乌奴耳林业局、柴河林业局签署协议,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进行培养。扎兰屯职业学院林业工程系在三年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高校企合作的动力,使学院、企业、学生三方面均获得利益,在三者满意的前提下使合作办学、产教融合顺利发展,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一、学校层面动力
(一)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即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耽误林业生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为“2+1”工学交替,即在校学习2年,在企业顶岗实习1年(大3学年)。第1至第4学期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及专业基础理论素质培养,第5、6学期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工作岗位技能专项训练,完成顶岗实习的预备工作。我系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详细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和分析,确定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材选用上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建设促进林业技术专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课程体系建设
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合作研发专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双方的深度合作,让专业设置和林业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与行业技术应用环环相扣,形成专业与企业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运行体制,协同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林业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的组织上,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岗位要求为主,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重构,在课程范围内,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组织模式,编制出科学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及课件。
(三)实训基地建设
我系在合作林业局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下设森林培育、森林资源调查、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四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保障,保证了学生定期到合作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在校期间根据教学安排及企业生产季节性强的实际情况,在森林防火、育苗造林、抚育间伐等繁忙的月份,分批分次安排短期教学实习。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教学实习,其它时间回学校集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每年按人才培养方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修满一定的学分,实现了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有效衔接。
(四)师资队伍建设
选派教师到林业局、林场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了解了林业行业的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熟悉林业行业相关工种职责、技术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职业要求;学习、了解教师授课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仪器、新设备、新技能;不断完善我系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研发和林业行业紧密接轨的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教师本人的实操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利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不仅历练了专业教师队伍,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具体岗位的距离,更使专业教师明确了市场与企业对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与岗位需求,促进了产、教、学、研的结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同时,深入林业局、林场,亲身体验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品质。教师进企业实践、实习,打破了师资培训“从学校到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真正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尤其青年教师受益匪浅,从而使我们的理论课堂更加有声有色,也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2]。
二、企业层面动力
除了提供培训员工、实习基地以外,还可以借助学校的信息和技术支持,进行新产品开发研制、新的技术成果转化等;选派优秀“双师型”教师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授课,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协助合作企业创建学习型文化氛围;通过对职业教育的协助和支持,扩大宣传范围,树立企业形象;通过对学生学习和实习全过程考察职工综合素养,大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录用成本[3]。
(一)提高林业局职工专业素养
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按照“育人为本、实践夯实、终身学习”的办学理念,构建“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林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建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新型教学理念,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内容的解构和重构,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规律,结合课程教学过程,设置课堂实习实训、技能考核比赛、综合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过程,构建新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企业文化渗透校园,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根据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一方面,树立为全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建立学校和企业间的经常性沟通交流,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间的融合交流,促进学校和企业间的沟通联系。为了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提升个人品质,增强团队意识,在林业工程系启动“6S”管理活动,旨在通过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争创文明、整洁、有序、高效、安全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引入管理策略和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并且在校企合作中学习并吸收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优秀经验,力求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还会提升企业的品牌及社会知名度,从而更加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产生产教融合的强大的推动力[5]。开设《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渗透,大大地提高了职工队伍对企业的忠诚度。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渠道,加强了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三)招聘员工
我院与南木、乌奴耳、柴河林业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招工即招生”,即从林业局招聘的非专业人员中招收学生,通过校企共同培养,使之成为林业局建设中所需的后备力量,这样既能解决林业局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断档的困境,又缓解了我系招生难的现状。
三、学生层面动力
(一)得到了学习的载体
企业实习基地的存在,给实习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创业及实习场所,而且安全可靠、管理方便。校企合作的方式办学,使学生提前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和实际生产岗位进行了实践,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期间就具备了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二)获取了就业、创业的机遇
学院把学生的就业、创业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新鲜血液,许多在校企合作企业实习的优秀学生被直接录用。另外,采用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空间等,保障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
(三)提高了知识能力和素养
与南木、乌奴耳、柴河联合办学,每学期到企业实践教学八周,相关专业教师到林业局指导教学,布置有关专业课题,由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完成,同时聘请企业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讲授相关专业实践知识并指导学生的企业实践过程。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参加工作实践,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对职业和岗位的情感,在校园学习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林业人做好了准备。这种办学模式使学生工作和学习两不误,相辅相成。
总之,学院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制度、法规和体制机制改革急待完善,行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专设机构负责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联系,职业院校自身的实力也有待于提升,办学质量、实训条件、办学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及数量还远不能满足林业企业的需求[4-5]。转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构建高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潜能和动力,将是我们以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