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孩”政策下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对巢湖市部分民办幼儿园的调查

2020-03-03朱昕旖朱瑞琛周心语

教育观察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二孩专任教师师资队伍

李 瑛,朱昕旖,朱瑞琛,周心语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巢湖,238024)

民办幼儿园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2019年统计,2018年民办幼儿园已达16.5万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2.16%,专任教师160.8万人,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62.34%。然而,民办幼儿园在师资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供需矛盾加剧,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更大挑战,尤其是县域民办幼儿园。本文以巢湖市为例,通过官方资料查阅、实地调查和访谈,探究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其成因,提出优化策略,试图为改善我国县域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推动地方幼教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8年,巢湖市全日制幼儿园共计8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64所[1],本研究选取办学时长5年及以上的12所民办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这些幼儿园共有班级77个,幼儿2486人,专任教师130人,保育员72人。研究还从每所幼儿园选取1位专任教师进行访谈。

(一)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

充足的教师数量和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是幼儿园开展高质量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比照2013年《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中“两教一保”的规定,12所幼儿园中只有7所达到要求,占58.33%;专任教师缺口24人,占比15.58%;保育员缺口5人,占比6.49%。其中,乡镇幼儿园专任教师缺口较大。调查显示,这些幼儿园的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中女教师占99.23%,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师幼比也不合理。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9,低于1∶5—1∶7的规定;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12,低于1∶7—1∶9的标准;专任教师与幼儿比1∶19,低于1∶15的标准;乡镇较城区在师幼比上更为不合理。

教师数量不足和师幼比不合理导致班额超标。12所民办幼儿园中,有3所幼儿园的班级平均幼儿数超过35人,甚至达到39人。据参与访谈的12位教师反映,班额超标较普遍,有的班级有47人。这无形中增加了保教人员的工作负担,迫使教师选择集体化教学和“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随着“二孩”的出生,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不断加剧。

(二)无证上岗现象严重,学历层次偏低

教师资格证书和学历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资质及素质的重要指标。在调查的130名专任教师中,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城区专任教师有59人(共81人),占72.83%,乡镇专任教师中有24人(共49人),占48.97%,教师总持证率为63.84%。由此可见,近四成幼儿园专任教师无证上岗。持证教师中,部分为转岗人员,持初中教师或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持证是从教的前提,无证上岗或持有非学前教师资格证对幼儿园办学质量具有负面影响。学历方面,13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9人(城区7人,乡镇2人),占6.92%;具有大专学历的68人(城区42人,乡镇26人),占52.31%;具有中专学历的31人(城区25人,乡镇6人),占23.85%;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22人(城区7人,乡镇15人),占16.92%。由此可见,受调查的幼儿教师学历主要为大专和中专,其次是高中及以下学历,本科学历人数很少,研究生学历人数为0。相比城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学历层次更低。在农村,幼儿园能给的待遇不高,民办幼儿园只能低薪聘请无证和学历层次偏低的人员任教。

(三)工资待遇差,社会保障不到位

工资待遇是直接影响师资队伍建设和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2017年巢湖市城镇非私营单位教育类在岗职工月均工资约7114元。[2]据调查,巢湖市公办幼儿园教师月工资方面,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是3300—3500元,工作1—5年的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是3600—5000元,工作11—15年的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是6500—7000元。巢湖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月工资方面,刚入职的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是1300—1500元,工作1—5年的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是1501—2300元,工作6—10年的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是2301—3100元,工作10年以上的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是3100元以上。由此可见,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收入悬殊,被访谈的12位民办幼儿园教师都认为月工资收入偏低,10人认为所发工资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关于民办幼儿园“五险一金”,调查显示,只有10%的幼儿园给予全部办理,80%的幼儿园给予部分办理,另有10%的幼儿园没有办理。民办幼儿园不给教师办理社会保险的原因除了经费不足和节约成本之外,教师流动频繁也给幼儿园办理社会保险带来不便并造成无形的损失。民办幼儿园长期经费紧张与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密切关联,不乏“有钱多投,没钱少投,投不投无所谓”的不作为情况[3],也与部分民办幼儿园追求营利最大化息息相关。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工不同酬,极大地挫伤了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压力大,教师流动频繁

根据调查,75%的民办幼儿园教师每天工作超时,工作8—9小时的教师占18%,9—10小时的教师占45%,超过10小时的教师占12%。被访谈者会诉说自己的工作量太大,太过辛苦。由于民办幼儿园的保教人员不足,部分班级只有一位专任教师,有的班级教师身兼保育员,承担从入园到离园的所有工作。83.33%的民办幼儿园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很大,尤其在保证幼儿安全和满足家长诉求方面压力更大,因为这两方面与幼儿园的招生和教师个人生存息息相关。没有编制、工资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不高,导致很多幼儿园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职业倦怠明显,离职跳槽频繁,这更加剧了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因此,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频繁,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五)职后培训机会少,专业成长空间小

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视野,不断提升职业素质。然而,民办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没有得到政府管理部门和幼儿园的足够重视。据调查,约42%的民办幼儿园较少开展园内培训;对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25%的教师说没有机会,约58%的教师说机会很少,几年才轮到一次,只有约17%的教师说参加机会较多。为了节约成本,加上教师的数量不足,民办幼儿园很少派教师外出培训。而且,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任务繁杂,责任和压力大,更无暇顾及学习。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会组织一些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园长培训班,但培训时间短,多数是听专家讲座,培训内容与民办幼儿园实际不对接,培训成效不高,较多流于形式。民办幼儿园的图书资源匮乏,普通教师交流和培训的机会少,加之幼儿数量多,教师疲于应付工作,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空间狭小,一定时间内很难实现专业成长。

二、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数量充足、资质优良和安心从教的教师队伍。随着“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持续推进,人民群众对幼教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扩大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规模和提高质量。

(一)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

长期以来,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身份与地位缺乏法律的明确认定,他们未被纳入国家“所有制身份”教师政策管理范围,导致其被边缘化。虽然民办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教的重任,具备法定的教师资格,“却无法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权利”[4]。因此,国家要加快进行学前教育立法,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享有与公办园幼儿园教师同等的地位和权益,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定职责以及不履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各地各级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具体政策和制度,明确规定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身份,切实落实和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做到: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统一纳入国培和省培训计划中,定期开展教师职后培训;探索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让民办幼儿园教师有平等的职称晋升机会;推行“五险一金”政策和绩效考核制度;每年安排民办幼儿园教师进行一次免费体检,给予教师园龄、教龄、学历提升和培训补贴等特殊补贴,将依法保障教师薪酬福利纳入民办幼儿园考核标准中。总之,唯有明确和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才能减少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在学前教育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分配出现公私之分和区域差异,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长期投入不足,供需失衡,权益受损,民办幼儿园提高收费标准又衍生出“入园贵”的难题。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推行普惠的扶持政策,制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土地优惠等具体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结对帮扶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专项政策与资金的扶持,能极大改善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从根本上破解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待遇、社会地位差距很大的难题,“实现民办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的统一”[5]。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师资队伍,切实缓解“全面二孩”家庭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压力。[6]

(三)建立健全民办幼儿园质量监控机制

质量监控是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我国对民办幼儿园教育管理长期存在组织不健全、质量监管缺位或不到位等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监控机制。首先,设立专门管理学前教育的科室,配备专业人员,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登记注册制度,取缔无证运营的幼儿园,对年检不合格的幼儿园限期整顿。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好民办幼儿园入口关,所有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对已在岗的无证教师,限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深入实地调研,了解民办幼儿园办学和师资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解决策略。其次,建立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从校园安全、办园行为、教师资质、教师数量、班级人数、师幼比、幼儿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薪酬制度、教师考核等方面实行动态监管,把这些方面作为考核和评价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指标,督促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学、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师资水平。

(四)引领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和研修制度,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师资队伍的“脱贫攻坚”。第一,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地方政府与当地高校协商,为提升学历的教师开设辅导班,培训经费由政府和幼儿园按比例共同承担。相关部门要根据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分批组织培训,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菜单式培训,让教师自主选择,使培训更加契合教师发展的个性需求,提高培训质量。第二,园本研训和市县培训相结合。民办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园内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讨论等互动性研训活动。为提高培训的可操作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民办幼儿园教师深入示范园,全程观摩、体验常态保教活动。相关部门要建立长期的“园对园”对口支援帮扶体系,定期委派示范园的优秀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进行现场指导。鉴于部分民办幼儿园存在教师短缺的实际困难,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建由优秀园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送他们外出考察培训,再由他们到民办幼儿园现场手把手指导,引领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五)扩充民办幼儿园师资来源

师资数量不足是当前制约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瓶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给民办幼儿园提供一定的师资支持。第一,对富余的小学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转岗到民办幼儿园,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到民办幼儿园支教,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可设立幼儿园“特岗教师”岗位,引进高校毕业生到岗任教,从而缓解民办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第二,民办幼儿园要主动与当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让幼儿园成为高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经费补助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较好住宿条件,吸引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支教或顶岗实习,为幼儿园师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让部分教师有时间外出进修学习,解决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为了优化师资结构,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推行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政策,规定师范生毕业后到薄弱偏远的民办幼儿园工作3~5年,可从高考毕业生中挑选优秀男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进行订单式培养,充实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完善其性别结构。归根到底,民办幼儿园要以优厚的待遇和舒心的工作氛围稳定在岗教师,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园任教,使师资队伍建设走向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二孩专任教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数字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