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融入幼儿园现状研究
——以苏州、泰州、盐城三地为例

2020-09-01唐佳卉张慧敏

教育观察 2020年20期
关键词:泰州盐城苏州

唐佳卉,张慧敏

(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结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非遗被逐渐淡忘。学校教育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各地幼儿园也开始积极尝试开展非遗启蒙教育。

一、非遗融入幼儿园的现状调查

江苏省非遗资源丰富,笔者在苏州、泰州、盐城针对非遗在幼儿园中的融入现状展开调查,随机向三市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并对园长进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56份,有效问卷355份。

(一)三地的非遗资源现状

苏州非遗资源丰富,目前有33项入选国家级名录,124项入选省级名录,包含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舞蹈、游艺杂技、传统医药几类。其中,昆曲、苏州评弹、古琴、苏绣最为著名,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底蕴。2016年苏州市非遗博物馆开馆,2017年苏州市非遗信息网成立,使得大众对非遗的了解程度和保护意识不断上升,因此在苏州开展非遗入园调查是极具价值的。

泰州非遗共计114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33项。泰州没有专门的非遗网站,但是人们可以通过泰州市文化馆网站了解泰州非遗的相关信息。泰州非遗项目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淮剧、花鼓、兴化木船以及各类美食技艺,这些项目都为大众熟知,同时容易吸引幼儿兴趣,富有教育价值。

盐城非遗共计9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6项,盐城通过市文化馆网站来宣传非遗。盐城非遗与苏州和泰州相比,缺少传统医药项目,其中为大众所知的是发绣、淮剧、老虎鞋、鱼汤面技艺,虽然项目总数较少,但融入居民生活程度高,且内容上与苏州和泰州两地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三地非遗保护性文件都提到“学校教育”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重要方式,这里的“学校”主要指高校和中小学,而幼儿园非遗启蒙教育则很少被提及。但根据调查可知,三地非遗融入当地市民生活的程度高,有些项目甚至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非遗极具人文底蕴和教育意义,因此促进非遗入园,是可行的,也是有教育价值的。

(二)三地非遗幼儿园融入非遗的现状

笔者从开发和利用的角度,将三地非遗课程开展现状分为课程本身和课程实施者两块进行讨论,具体分析如下:

1.非遗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

(1)幼儿园非遗内容选择的局限性

苏州、泰州、盐城三地开展过非遗课程的幼儿园分别占当地幼儿园总数的92.8%、87.6%、80.4%,涉及类型有传统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四方面。苏州幼儿园非遗课程较多,类型分布平均,但与泰州和盐城相比缺少美食制作技艺类项目。泰州幼儿园非遗课程涉及传统曲艺和传统技艺两类较多,盐城则偏重传统美术类,缺少民俗类课程。三地共同缺少的课程类型为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医药和游艺杂技。仔细分析发现,三地幼儿园都倾向选择一些“简单”的项目:收集简单,有现成范例;实施简单,花费精力、资金较少;内容简单,贴近生活,幼儿容易学习。幼儿园以这样的标准筛选非遗内容时,容易造成内容的重复和不平衡,许多虽有价值但未被深入开发的非遗项目会被忽视。

表1 部分幼儿园非遗选择的内容

(2)幼儿园非遗活动形式总体较单一且流于表面

由表2得知,苏州地区幼儿园更注重园内外活动结合,而泰州、盐城地区幼儿园则侧重园内活动。三地多数幼儿园开展非遗活动的形式是集体教学活动和环境创设,少数会请非遗传人入园讲学,方式比较单一。这些方式虽然能够直接让幼儿接触到非遗,但由于形式单一,活动依然会流于表面,无法加深幼儿对非遗的认识,幼儿在活动中也难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表2 部分幼儿园非遗相关活动的开展形式

2.非遗融入幼儿园中教师的表现

(1)教师对非遗了解不够但态度较积极

由表3、表4可知,无论是教师对非遗入园的态度还是对非遗的了解程度,苏州地区的幼儿园教师表现都较好,这与苏州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有关。总体而言,三地教师都普遍对非遗缺少了解,但在对待非遗入园这个问题上多数教师表示赞同,也就是说尽管自己不了解非遗但支持非遗入园,这样的情况间接导致教师不能自主开展非遗活动或是活动只注重表面形式。

表3 教师对非遗的了解程度

表4 教师对非遗融入幼儿园的态度

(2)教师缺乏组织非遗活动的经验

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在实施非遗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在三地幼儿教师中选取典型代表进行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苏州地区教师表示,在尝试开展非遗活动时,常遇到疑惑却无人解答。他们认为非遗融入幼儿园并非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幼儿园和政府都有责任提供支持。有教师指出家长和社区中也存在非遗教育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社区的支持,三方合力则事半功倍。

泰州地区教师表示,在组织非遗活动时多数工作要自己完成,但是自己没有组织过相关活动的经验,并且在组织非遗活动时缺乏专业的指导,因此开展的活动多数比较浅显,没有领会其中内涵。

盐城地区教师表示,在组织实施非遗活动时受到的阻碍较大,教师需要独自搜寻资料、设计活动,且缺少资金支持,因此任务过于艰巨。这些压力让教师们感到疲劳,进而使得非遗活动流于表面。

三地多数教师缺少开展非遗活动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在后续的访谈中也了解到,缺少专业的指导和资金支持是教师难以深入开展活动的重要原因。

二、非遗融入幼儿园的问题

(一)非遗内容选择困难

非遗内容选择困难的原因是非遗内容的“无形性”。非遗只能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技艺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延续。这样的“无形性”使幼儿园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感到困难,因此多数幼儿园倾向于选择那些易搜集的资料和现成范例,这就使得各地幼儿园非遗课程失去了本土特色。非遗内容选择困难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体现,幼儿园开展的非遗活动多集中于艺术领域,其他领域涉及不多,即使有幼儿园从非遗资源现状中了解到有部分非遗内容可以与其他领域结合起来,在选择时也会遇到困难。

(二)非遗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性

从上文可知,幼儿园开展非遗活动的方式主要是集体教学活动和环境创设活动,虽然苏州部分幼儿园有参观非遗基地的活动,泰州个别幼儿园有自创“京剧操”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开展得不多。传统的活动形式有一定的优势,但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如果内容无法改变,就要从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用能够吸引幼儿的方式开展非遗活动,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非遗文化。

(三)教师对非遗教育的意识淡薄

教师教学的前提是自身拥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但是,从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并没有足够的非遗知识储备,也并没有表现出积极学习的态度。既然多数教师支持非遗入园,那么就需要积极地学习非遗的相关知识,增强非遗教育的意识。

三、非遗融入幼儿园的建议

影响非遗入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政府完善政策提供支持是基础,幼儿园提升能力自觉实践是关键,社会大力配合是保障。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一个稳定长效的协同机制,才能保证非遗融入幼儿园中。

(一)政府

1.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从近几年的非遗政策不难看出,国家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备受关注。有文件指出,非遗的保护可以依托学校教育进行。各界地方政府应该紧跟政策指引,为非遗入园制定相关地方法规,确保教育经费的支持,为幼儿园开展非遗课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2.建立非遗课程资源库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的基础,想要将非遗真正融入幼儿园,就要做好非遗资源的收集,对资源进行深入探索,挖掘其中的价值,设置专门的非遗课程资源库对非遗资源进行整理与保存。相关人员在收集过程中,要打破局限,除了实物资源外,图片、音频、视频也是重要的资源,同时要注意资源的整理编排和补充更新。

(二)幼儿园

1.开发非遗园本课程

对比三地非遗名录,有许多相似之处。各地幼儿园可以在借鉴他园范例的基础上,利用所在地的非遗资源,设计非遗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增设非遗内容,具体来说,可以在省编教材基础上,将非遗元素作为课程内容的延伸补充,或是增加非遗内容,丰富实际教学,也可直接增设专门的教学活动。另外,可以巧妙借助隐性课程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在环境建设、常规生活中渗透非遗元素。

2.完善非遗课程教研机制

想要深入发掘非遗价值,幼儿园就要完善课程教研机制。一是通过研讨会的方式,组织教师交流分享实施非遗入园遇到的问题;二是采取科研立项的方式,建立相关科研小组,开展将非遗应用于课程的研究工作;三是定期组织教研大赛,通过具有竞争性的活动,激发教师开发非遗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努力发掘园外资源

非遗启蒙教育不应局限于园内活动,园外的博物馆、非遗传承单位也是幼儿直接、全面接触非遗教育的场所,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前往实地参观,同时也可以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邀请博物馆人员、单位专家“送教入园”,开展非遗宣教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为各幼儿园减轻压力,也可以保证非遗活动的专业性。

(三)提升教师的非遗素养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非遗素养直接决定非遗入园能否由构想转为现实。教师的非遗素养是指教师的非遗知识认知、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非遗素养,需要幼儿园与教师双方的努力: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入园指导,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性支持;另一方面教师自己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反复实践,寻找非遗与幼儿园课程的契合点。

猜你喜欢

泰州盐城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幸福水天堂——泰州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泰州古韵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