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新型学徒制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2020-03-03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技能型学徒校企

柯 涛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我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也得到迅速转变,但是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素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2018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要求在全社会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旨在加强企业员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含义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继现代学徒制之后国家提出的又一战略计划。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有很大区别,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学徒培训为核心,学校和企业参与为载体,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协调为纽带,教师和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依托的“双主体”育人模式。[1]现代学徒制侧重于职业院校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把学生送入企业进行技能培训。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由企业承担学徒培训的主要职责,同时委托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中心等机构(以下统称“培训机构”)承担部分培训任务,以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熟练技术工人为主,以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安全生产规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主要内容,按照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参与的原则,构建以企业为主、培训机构为辅的培训机制,在全社会大力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徒制[2],旨在充分发挥企业和培训机构各自优势,实施联合育人,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组织企业新员工、转岗人员参加学习培训,为企业提供更多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构成要素

(一)签署协议

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企业、培训机构和学徒三方通过签订协议,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首先,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签订一份联合培养协议。该协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学徒即企业员工以学生身份进入培训机构接受教育,培训机构对学徒进行非全日制学籍注册,可采取弹性学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允许学徒运用业余时间修完学分或培训,完成学业;二是规定企业和培训机构的权责,规范合作双方在学徒培训中的行为规范和激励机制。其次,学徒、企业、培训机构三方签署协议。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规定企业对学徒应承担的责任,即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期限和考核标准等;二是规范培训机构对学徒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及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等,保证员工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

(二)企业和培训机构双主体育人

企业应选拔优秀的技术人员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负责学徒的岗前技能培训,使之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培训机构安排的指导教师负责学徒培训期间的教学任务,主要负责理论知识教学。

(三)“三个互动”

一是员工身份与学生身份互动。在不同的场合,学徒具有不同的身份,在企业时其身份为员工,在培训机构时其身份为学生。企业员工必须明确自己的多重身份,不仅仅具有学徒这个身份,同时还具有学生身份,只有意识到这点,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二是企业技师与培训机构教师的互动。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双主体育人,为了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做好企业技师与培训机构教师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双方应做好对接,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并保证实施,解决学徒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互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对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方是校企合作主要的参与者,应加强联动,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3]

(四)“四个转变”

一是转变培训理念。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因此,企业既要重视员工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既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塑造。要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

二是转变培训管理方式。企业员工的培训学习不同于全日制学生,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应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将学制定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徒可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修够学分可获得相应证书。

三是转变培训模式。传统学徒制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弊端,企业新型学徒制应转变这一培训模式,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注重员工人文素质的提高。

四是转变培训评价指标。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体系下,应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注重整体效果的评价,确保双方都取得实效。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加快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顶层设计

国家应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从目标任务、培养模式、培养内容、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着手,加快企业新型学徒制顶层设计,推动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学徒培养应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行业协会介入、院校参与的原则,全面推行以“上课与上岗一致、上岗与招工一致、招工与招生一致、毕业与就业一致”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以企业培训为主体,通过企校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实施人才培养。

(二)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政府引导机制

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利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逐步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体系。

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制定教育政策、调配教育资源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快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调动培训机构、行业组织、企业等各方主体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运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构建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体系。例如,政府对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职业院校,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吸引更多的职业院校参与进来;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职业院校介入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三)构建企业与培训机构联合育人机制

在我国目前的产业工人培训模式中,企业主要负责技术培训,而职业道德培养依靠培训机构,二者有分离的现象。因此,需要构建企业与培训机构联合育人机制,形成产教融合的态势。

首先,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应建立顺畅有效的交流协商机制,这是联合育人的基础。例如,政府或行业协会出面,设立校企联合育人机构,解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协调双方的利益诉求。其次,要共同制订联合培养方案,共同推动企业技师与教师对接、教室与车间对接、企业产品与课堂作业对接,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四)构建互惠共赢的利益保障和驱动机制

由于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若想在推进学徒培训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就必须兼顾双方的利益。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的联合育人协议中应包含企业向培训机构支付学徒培训费用的内容,所需资金可以从企业税收中抵扣,或从企业员工培训经费中支出;国家要大力扶持重点发展的产业,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提高企业和培训机构联合育人的积极性。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市场主体的优势,充分把握市场动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为培训机构人才培养献计献策,协助培训机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培训机构教育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同时为培训机构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试验实训平台,调动培训机构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的积极性。

(五)构建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政策引导机制

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鼓励更多的培训机构参与学徒培训;对参与的企业进行引导,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和服务制度,鼓励企业实施新型学徒制。[5]对于积极实施新型学徒制的企业,政府应给予税收减免或者职工培训补贴;对于积极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员工,企业应当支付一定的工资,解决员工及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员工的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也应优先考虑。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对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的各方加强监督和协调,保障各方的利益,协调各方的行为,保障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有序推进。[6]

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利于树立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符合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和当前的扶贫工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为了让企业新型学徒制落地生根,应加快构建企业新型学徒制长效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技能型学徒校企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