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心理认知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实效性探索
2020-03-03李华
李 华
(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使得高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地增加。在有限的岗位下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所谓的“90后”,在思想活动上都极具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他们要从学校开始逐步迈进社会,这是一个质的转变。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大学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心理认知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守业也有着较大影响,故而开展就业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认知,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择业观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重要途径之一。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认知,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端正就业态度,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认知调研分析
通过发放以就业认知为目的的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对他们择业考虑因素进行了相关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八大主要因素当中,工资待遇成为大学生的首要考虑条件,其比例高达87%左右。在众多的就业选择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方案设计类和工程造价类岗位有着很大的倾向,因为这些岗位不仅工资收入高,而且工作环境舒适,在社会上普遍认可度较高。从大学生的择业选择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时大多数都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应该担当的社会历史责任〔1〕。
通过对诸多用人单位的调查,不难发现,许多刚进入工作岗位不久的毕业生跳槽的频率很高,跳槽的主要原因都是嫌弃工资待遇太低。大学生频繁跳槽,虽然能够获取一时的加薪,但是严重影响了对自我的积淀,久而久之,成为市场上被动流动的人选,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毕业生个人职业的发展。毕业生长期受利益的驱使,一味注重个人利益,不能将企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实度不高,不能促进毕业生和企业的双赢。通过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课根本就不重视,更不用说专心认真听课了。一些学生表示,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选修课,只要混个学分就可以了。67%的学生选择了应该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其余33%的学生选择了应该作为公共选修课。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目前很多高校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选修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对就业指导课不重视,那么就业思政教育就不到位、不理想,就业心理认知就会存在一定误区。
2 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认知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信念模糊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教育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大学生只知道刻苦学习,严重忽视了自己的内在需求,盲目追求高分和高学历,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成为一架学习的机器。因此,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就业倾向,不能有效地为自己开展科学的职业指导。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更有甚者会失去人生的发展方向〔2〕。
2.2 价值观倾向功利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社会的竞争、经济的压力、生活的重心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越来越重视金钱,追求更多物质享受。只要薪水高,福利待遇好,他们也会立马跳槽。这种价值观倾向于功利主义,严重忽视了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失去了基本的职业道德。
3 当前大学生存在就业心理认知偏差的原因分析
3.1 心理认知水平偏低,自信心不足
3.1.1 自我评价较低
毕业生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择业,择业的好坏,就业的高低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导致毕业生情绪不佳,心情复杂。毕业生缺乏自信,自我认知的水平偏低,不能够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去判别自己与社会的差距。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觉得自己是社会精英,是祖国的栋梁,对于就业选择必须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价值。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毕业生更热衷于相对稳定,薪资待遇比较好的企事业单位。
3.1.2 自我认知不足
应聘时,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工作经验少,实践能力较低,缺乏自信心,容易错失良机。殊不知,有的企业更愿意培养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应届毕业生有诚信,可塑性强,对企业有忠诚度,企业更愿意花精力去培养这样的人才,有的企业甚至将他们作为未来公司管理层的储备人才进行专门的培养。
3.2 学生角色和职业角色交错
毕业生刚入职场,未能很好地进行学生角色和职业角色转换。他们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充满着激情和兴奋,全力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所以他们急切渴望得到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事与愿违,由于毕业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他们甚至花费了两倍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当面临批评或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时,毕业生仍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觉得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单位领导一点都不能通融,缺乏人文关怀。由于心理认知不成熟,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从而逐渐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毕业生不了解学生与职业人的差别,未能更好地进行职业转换。作为职业人,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善于发现问题,克服困难,积极地寻找应对的策略,积极地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4 合理构建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认知
4.1 合理构建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有效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科班出身的就业指导教师,就业指导课大多数由就业工作人员或辅导员兼任,都是临时性且不够专业的。这样的师资力量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的〔3〕。在专业性上应该将就业教育教师分成全职的和兼职的就业教育教师。专兼职就业教育教师相结合,能够全面把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涵,能够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了解自己专长、能力、兴趣等;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就业教育的指导功能,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准。
4.2 提高专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激发了大学生学习兴趣
就业指导教师要有很强的科学预见性、可持续性。能事先预测到市场紧俏行业,及时开设或调整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效地相结合,提升了大学生职业认知感和归属感。大学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前景,找到了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了,增强了大学生自信心,故而又促使大学生高效地就业,优质就业,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状态〔4〕。
4.3 培养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了解学生的就业情绪和就业状况
就业指导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亲和力。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就业障碍和心理困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被学生采纳和接受。才能帮助学生,稳定就业情绪,帮助大学生调整择业标准,提高就业质量。
5 提高自身能力,提升自我认知
5.1 参加社会活动,端正认知视角
社会是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是锻炼自身能力的良好渠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既能丰富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提升认知视角。同时也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扬长避短,补缺补差。实践,有助于我们把专业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就业能力。
5.2 拓宽知识面,提升认知程度
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拓宽知识面,提升认知程度。广泛阅读书籍,各种领域的书籍都要涉猎,含文学、小说、心理学、
职场关系学等等。丰富文学修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自信心,为自己今后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3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把握认知方向
有了方向,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行动的力量。学习期间,大学生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调适个人的性格,提高自身的能力,提升价值观。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充足,学习效果显著。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职业生涯目标和路线,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抉择,客服困难,调整职业心态,做到事半功倍。
6 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认知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可塑性、积极、向上的群体,他们必须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认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解决的就业思想困惑和纾解就业心理压力,完善由学生向员工,由学校向社会的心理过渡,增设就业岗位,合理安排人才交流和人才配置〔5〕。 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认知,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了解社会竞争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考验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增加大学生就业砝码,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认知,有效帮助教育工作者开展就业思政教育,以毕业生的实际就业需求为导向,做好整体就业思政教育的统筹规划,努力为毕业生们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思政教育的专项管理机制。
高校加强学生的就业思政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科学地就业指导,并借助社会的力量和支持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从而构建和谐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