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2020-03-03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调整机制人才需求办学

李 宁

(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沈阳 11003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规模已跃居世界之首,培养的人才遍布各行各业,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入了新常态,“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实施,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随之而来的是产业升级,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诞生,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质变化,尤其是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经济建设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使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的问题更加突出,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针对于老旧产能设置的专业已经远不能满足新经济、新业态的需要,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优化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

一些高校专业设置遵循“短平快原则”,学校注重短期效益,什么专业需要师资力量小,办学成本低,见效快,就办什么专业。有的高校看到其他学校专业招生好、就业热门,即使师资和办学条件跟不上,也要申请,结果导致教学质量跟不上,学生毕业后没有竞争力。有的高校专业设置崇尚热词,什么词热门,专业就换什么名字。可以看出这些专业设置如果缺乏规划,就不能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如果一直下去,这些高校也将面临被社会淘汰。

1.2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一些高校专业设置没有进行前期调研,对整个新设置的专业在全省或同类院校的整体情况没有了解,导致重复性严重,社会需求严重饱和;一些高校根据师资安排专业,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对社会需求没有了解就设置,同样会导致培养的学生就业成为问题;还有一些高校虽然是按照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但是,由于缺乏前瞻性,到3年或4年后,本来需求旺盛的专业,也可能会冷门。

1.3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缺乏联动机制

高校办学目的主要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专业设置更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各行业的人才需求。但是,由于政府各部门职能不同,相互之间信息渠道不畅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调整不能与社会需求的发展及时进行联动,导致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

1.4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虽然有些高校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但在指标体系调整,社会需求搜集、跟踪、趋势判断和预警上,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存在信息不畅,衔接不紧密等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2 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开展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对策建议

建立应用型高校的目的就是强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责任,使其培养的毕业生能快速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中去。而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目的,就是在可预见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推动高校快速准确找准目标定位,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高校以培养应用研究与专业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为导向,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2.1 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1.1 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方面要有总体规划,规划既要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又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掌握区域内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需求情况,甚至要掌握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办学状况、招生规模、就业状况,要有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研判,有前瞻性、预见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1.2 多部门共同参与

学校在建立专业设置委员会或专业评审机构时,要聘请多方专家参与,既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又要有政府职能部门、发改委、人社、行业主管部门等部门的专家,要充分发挥这些专家的特长和作用,教育主管部门掌握本区域内相同专业,其他院校的办学状况、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可直接验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政府职能部门、发改委是制定本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的部门,对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了如执掌,可以直接验证专业设置是否服务区域发展规划;人社部门掌握区域内人才需求具体情况,可以直接验证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行业主管部门掌握本行业最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动向,可以验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高校专业设置满足社会需求,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1.3 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专业设置指标体系应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不但要围绕招生录取情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师资情况、科研情况、办学场地、图书资料、教学成果、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情况、专业特色等学校自身方面设置指标,更要着眼区域发展目标战略、社会需求、未来形势研判、同类院校办学情况、用人单位反馈、行业部门反馈、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方面设置指标。不但要注重自身办学硬件条件方面的评价,更要注重用人单位、行业部门和社会的反馈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2.2 完善专业就业预警反馈机制

建立高校专业就业预警反馈机制是为了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结构布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提高高校办学水平。高校应汇总分析历年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行业分布、就业去向、专业对口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反馈等数据,建立一套应用性强、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专业就业数据模型,同时,总结分析历年单位岗位招聘岗位需求情况,需求专业、岗位要求、需求人数等,搜集整理当前区域战略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研判岗位需求、专业需求情况,以此建立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数据模型,将毕业生就业数据模型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模型通过指标权重赋权算法,建立专业就业预警反馈模型,形成专业就业预警绿色区、黄色区、橙色区、红色区,绿色区为安全区,专业前景好,社会需求旺盛,可以大力发展;黄色区为一般安全区,专业前景一般,社会需求即将饱和,应谨慎发展;橙色区为警示,专业前景出现状况,社会需求已经饱和,应限制发展;红色区为禁止区,专业前景非常不好,社会需求严重过剩,应禁止发展。通过多维度的专业就业预警反馈机制,辅助应用型高校开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决策。

2.3 多渠道开展专业动态调整

2.3.1 利用大数据开展专业动态调整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思维方式,他可以总结并提取相关联的知识,分析知识间的关联关系,找出规律,建立模型,进行变化趋势分析,提高决策能力。学校可以依托校园网、教学网、就业网以及各类政府、行业、企业网站,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大数据分析系统,将专业动态调整指标进行量化,对学生学习、找工作及政府、行业、企业发布的各类战略规划、需求信息进行数据搜集、抓取、分类汇总,将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就业情况与政府区域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规划、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等数据进行分类搜集、汇总,找出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规划、企业技术需求、人才数量需求之间的关联关系,发现新规律,建立数据关系模型,将专业就业预警反馈机制系统化,通过大数据展示平台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分析结果展示,为专业动态调整提供有力的数据决策依据。

2.3.2 建立全校参与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应用型高校应明确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校领导应主动对接各市地,了解区域发展战略,区域人才需求计划,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二级院系应以院系为单位对接相关行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需求;高校专业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方式方法,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以专业为单位走向社会,调研专业对口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可以对接企业,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顶岗实习,了解岗位具体需求;建立学生就业反馈机制,对毕业生开展1、3、5年就业状况反馈,听取毕业生对学校专业建设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多方参与,在专业调整时,各方面均能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合理设置或调整课程体系,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4 加强专业设置监督管理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的监督管理,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高校办学特色、行业背景,监督学校办学方向是否紧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业设置是否紧跟社会需求。定期出台鼓励引导高校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可设置或调整的专业目录。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应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师资、信息、文化、地理位置等综合特点,借助新时代发展机遇,积极拓展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空间,巩固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最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调整机制人才需求办学
欧盟理事会就碳边界调整机制达成协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参透并购交易价格调整机制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国外工资制定机制对我国公务员工资调整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