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隔代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20-03-03张宏
张 宏
(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1 研究背景
据各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全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而在以北、上、广等大中城市约有 80%以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已成为中国特有的国情。
这种现象的出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经济社会推波助澜的因素,也有家庭结构变迁的缘由,然而由此引发的问题之严重,不仅成为家庭的困扰,更为下一代的成长以及社会和谐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隔代教育应当引起全社会重视。
1.1 社会转型助长隔代教育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造成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就业形势紧张。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很多的年轻人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迫于无奈,只好将教养孩子的责任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祖辈。
1.2 “4+2+1 ”模式家庭结构形成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结构逐渐成为“4+2+1”模式,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这种家庭模式导致整个家庭对孩子安全和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因此如何保证隔代教育质量成为了父辈极度关注的问题。加之,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他们在退休之后无所适从,缺乏成就感,身边缺少儿女的陪伴,容易产生很强的孤独感,从而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因此,老人具有强烈的意愿照看孩子,这不仅能够使老人继续发挥余热,而且能够享受天伦之乐,拥有精神寄托,从而保证了老年人老有所乐,保持身心健康。
1.3 隔代教育问题日益彰显
一个人在社会中开始成长,家庭教育是人接受的最早期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由于祖辈的“隔代亲”心理,对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溺爱,导致孩子出现人格、交往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祖辈科学知识水平有限,导致无法满足儿童教育的需要;由于祖辈与父辈教育理念差异和沟通问题的存在,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进而导致家庭教育出现问题。
1.4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凸现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对情感婚姻咨询、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有需求就有供给。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参加国家、省级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这支社会工作队伍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他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在社会服务领域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依据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功能,社会工作理应并且有能力作为隔代教育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之一。
目前在各大中小城市,都活跃着这样一些或自发成立的、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工作组织机构,他们在城市中发挥着积极教育服务作用,其社会需求越发强烈,社会价值越发彰显。
2 家庭隔代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隔代教育方式成为众多家庭教养方式之一
目前,全国有近一半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接受隔代教育。另外,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 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 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 71.95%和 73.45%;有关部门对 30 个省市的 3080 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 58%的家庭是老人在帮助照管孙辈。
2.2 隔代教育衍生的问题
2.2.1 对孩子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
虽然蒋介石有类似传统圣贤的做派,希望通过亲身垂范,影响属下,但效果不彰。1932年底,蒋介石给陈诚的手谕,告以:“如稍有暇,应将曾胡各全集及王阳明、戚继光诸书再看一遍,则养气断事,必有长进也。”对此,陈诚回复道:“虽读戚王曾胡之书,实际只可供参考资取法而已。若须与往哲精神同游,无论在事实上所不可能,亦可不必。盖勉力学之,终难避画虎不成之讥也。职除受总理遗教之熏陶外,固无一事不以钧座之意旨为意旨也。”㊸可见,陈诚对于蒋所提圣贤书并不认同。陈诚是蒋黄埔的嫡系学生,尚且对领袖思想持如此观感,遑论一般党员及民众。
在调查和社区走访中了解到,除了极个别祖辈想在退休时间里享受自己生活外,绝大
部分祖辈乐意并且渴望抚育孙辈。很多祖辈认为抚育孙辈是自己的责任,孙辈是自己的快乐之源和骄傲之本。
但是祖辈们面临自身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科学育儿知识欠缺、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影响孩子智力开发;祖辈过分保护和担心,遏制了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加大了孩子的依赖性;祖辈深受传统思想束缚,观念陈旧,接受新生事物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发展。
2.2.2 对孩子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影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人格的塑造深受身边人影响。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孩子有大部分时间同老人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受到祖辈言行、性格、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影响,祖辈身上的一些缺陷会直接反应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下,“隔辈亲”现象普遍存在。“隔辈亲”导致祖辈过分溺爱孙辈,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自我等不良的性格,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差。总之,根据社会化理论,隔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会化过程。
在隔代教育的某些家庭中,由于孩子长时间跟祖辈在一起,与祖辈关系日益亲密,与父母关系逐渐疏远,而祖辈又没有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亲子关系的传授,会导致孩子与父辈出现亲子疏远和心理隔阂等情况。由于隔代教育的存在导致亲子之间难以建立亲密关系,孩子会产生被抛弃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会将原因归结为父母的原因,对父母产生怨恨。而将孩子完全交给祖辈来教养的父母多是无奈之举,大部分是由于工作和经济条件,不能照看孩子,被迫将孩子托付给祖辈抚育。父母对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教育孩子感到愧疚,这种情绪导致了亲子关系的不良倾向。父母在管教孩子时会出于愧疚心理而向孩子的某些不当言行屈服,从而扭曲了真正的“亲子关系”。
2.2.4 家庭矛盾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多数父母都认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理念,不反对祖辈照看和教育孩子,感恩祖辈的付出。但是由于不同的时代生活背景,两辈人在教育观念、理念、看护的方法、婴幼儿能力开发等方面经常发生代际分歧。父辈希望祖辈能够接受科学建议,而祖辈却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导致孩子在父辈和祖辈的争执中无所适从。随着父辈和祖辈之间矛盾的积累,最终矛盾升级导致家庭失和。
3 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隔代教育服务可行性分析
3.1 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支撑
社会工作是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弱势群体的学科,以助人自助为理念。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基础是多元化的,采用了心理学、社会学、认识论等多家学科理论,博采众长。社会工作理论更加贴近实际问题,能够指导实务的具体开展,“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使得服务对象在接受帮助解决问题的同时,还构建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服务对象的抗逆力。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直接工作方法,灵活地采用不同的专业方法,能够有效的达到服务目标,是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隔代教育服务的优势之一。
3.2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志愿者相对集中
城市拥有大量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同时拥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能够为家庭隔代教育服务项目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如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等。另外,近年来城市市民人文素养水平较高,公益氛围浓厚,能够为社会工作项目的开展提供大量的志愿者。
3.3 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各类城市越来越多拥有数量可观的社会组织,包括个体经营、民办非企业机构和居民委员会,能够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专业组织支持和场地等物质支持。
3.4 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和谐视社会建设,由社会工作委员会专门管理社会建设事宜。妇联、市团委、教委等组织积极投入社会服务事业之中。社工委设置了专门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管理系统,社会组织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的项目申请,获得项目资金支持。随着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政府对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因此,通过项目立项获得政府或枢纽型社会组织所属基金会等组织的拨款,成为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隔代教育服务的又一优势。
4 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隔代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前景广阔
社区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集体行动,动员社区内外的资源和支持,达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的目的。社区工作主要是依靠社区居委会的支持和辅助而开展的,相对容易获得隔代教育家庭的信任,参与人数较多。因此,社区工作的开展不仅向更广泛的家庭提供了隔代教育服务,扩展了存在隔代教育问题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还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工作的影响和服务项目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1 开展隔代教育知识竞赛,获取家庭资料
根据社区居民对隔代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了解不完整,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社区居民对隔代教育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兴趣,通过活动提升与社区居民的熟悉度,以更有利于全面把握社区隔代教育家庭的情况和相关信息。
4.2 举办家庭隔代教育讲座,普及隔代教育知识
老人们曾经成功教育了自己的孩子,现在可以按照以往的经验继续抚养教育孙辈,但是在老年人心中存在很多的疑问,如自己做的正确与否,有什么理论支撑,是否能够做得更好,等等。针对老年人的这些问题与困惑,社会工作组织中的专家学者通过开办系列讲座便可弥补了这些知识的欠缺。
4.3 关心隔代教育老人身体,开展“室内运动”学习活动
老人看管孙辈,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隔代教育才能够成为老人的乐趣。但是由于老人长时间看管孙辈,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老年人的活动,缺少锻炼身体的时间。因此,为了保证从事隔代教的祖辈拥有健康体魄,社会工作组织就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室内运动”。
4.4 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三代亲子互动活动
社会工作可以针对隔代教育凸显出的问题精心设计、组织亲子互动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科学养育、亲子交流的知识和做法,让参与者在身临其近的互动中学习、感受、体验。不断矫正错误、片面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本人从事社会组织家庭教育十多年,由于社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在社会工作介入隔代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充分的肯定和良好评价,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隔代教育模式的持续开展提供了群众基础。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隔代教育服务模式是通用的,不受地域、自然条件等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在推广过程中,应当重视各地区、各城市不同人文特点,针对当地的风俗特点策划和开展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
由于家庭隔代教育服务提供的参差不齐。随着隔代教育家庭数量的增多,社会对于孩子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隔代教育的祖辈或多或少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指导性服务,但是相对于大量的隔代教育家庭的存在,提供隔代教育服务的专业机构和组织数量较少,即使存在,提供服务的方式单一,多是以培训为主。鉴于以上发现和需求,笔者认为家庭隔代教育服务亟需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