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0-03-03福建省诏安国有防护林场黄雪凤
○福建省诏安国有防护林场 黄雪凤
林下经济是林场将林下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生态环境的作用进行动物的养殖、植物的种植和繁殖微生物,为林业经济发展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林下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林下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当前林业发展模式较为落后,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增加林场的收入。采用农、林、牧结合的综合型种植模式和养殖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增加林场的经济收入,还能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场经济发展。
2.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林下经济有效避开了林业发展方式单一、生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及资金回笼慢等一系列问题,使国有林场长期发展与短期效益得到有效协调,盘活林业经济链条,推动林业各方面持续向好发展。
3.适度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改变过去依靠大量砍伐木材、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林场内广阔的空间资源培育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效平衡。
二、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1.资源优势。林场的林地属于国有,具有森林面积大、资源多及环境好的明显优势,有利于林下经济的统筹和调度,进而在整个林场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林区内有广阔的空间资源可用于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多元化的林业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林业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生态优势。国有林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其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在林场中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下经济与林场经济相结合让林下形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能够改善自然环境,还可以促进作物生长,为林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政策优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文件,各地区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以奖代补等方式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财政、农业、林业和扶贫等部门的政策扶持,将促进国有林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三、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很多种,主要为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能源型林下经济、畜牧业型林下经济、林菌型林下经济、林药型林下经济及林下旅游产业。
1.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方面园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区丰富的植物品种和大量的森林资源在满足观赏的同时,还可以起到环保作用。基于现有植物资源发展花园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种植新的园林作物能够收获良好的效果。
2.能源型林下经济。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资源,对能源型牧草的开发利用能够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能源型草类植物种类比较多,包括芦笋、象草等等。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明确这些植物富含碳氢化合物,具有高碳活性和高热值,发展能源型林业经济是林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3.畜牧业型林下经济。林下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林下种植。在林下种草发展养殖业也是林下经济的一种发展趋势。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可以形成有机肥,为树木增加营养,对树木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林下畜牧无需复杂的技术,畜牧业是非常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所以,在森林条件下发展畜牧业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4.林菌型林下经济。林菌经济是一种林下两层立体化的蘑菇种植模式。上层的阴凉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在荫蔽封闭林中可种植香菇、平菇和双孢蘑菇等食用菌。栽培蘑菇也能增加土壤的水含量。覆盖在蘑菇上的湿膜具有反射光的作用。通过反射,树冠底部的光线得到加强,对森林生长起到促进作用。蘑菇产生的废弃物可以作为有机肥为树木增加营养,促进其生长。林菌型林下经济方法操作简单,很容易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
5.林药型林下经济。荫蔽环境也是森林经济条件下的重要资源类型,这种环境适合喜荫的植物生长,适宜金银花、茯苓、五味子、草珊瑚等中药材种植。它能为林业发展带来新的附加值,从而扩大经济种植模式,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6.林下旅游产业。森林旅游是林业系统和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依托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结合珍贵树种、科研示范点基地,建设“一场一景”、“百园千道”、“登山木栈道”、“观景台”等项目积极推动生态旅游。还可以兴办农家乐等集休闲、餐饮及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让游客享受乐趣的同时对林下文化有更深的认知,以此开发旅游经济,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四、当前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产业特色不明显。很多林场没有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导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林场“一拥而上”地发展一般性的种植和养殖项目,没有深挖当地特色产业,致使产业结构趋同。
2.资金投入少,技术力量不足。受到政策、资金、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中,以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缺乏科技含量,没有进行深加工,而且产品之间没有形成联动,不能发挥带动作用。
3.缺乏规范健全的林下经济产品交易渠道,市场开拓有待提高。林下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林场仍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发展种植及养殖项目上,忽视了产品的加工及销售环节,没有有效运用互联网线上销售平台定位客户、宣传产品,导致营销渠道狭窄、市场信息缺失,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4.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前国有林场一般地处偏僻,在林下经济发展中,部分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水、电、交通配套设施不健全,甚至存在有水无电、无水无电以及没有硬化路等情况。而且林区道路路面狭窄,致使出行和货物运输极为不便,从而制约了产品推广及规模化发展。
5.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有短板。大部分国有林场地处偏远、工作环境艰苦,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缺乏后劲。国有林场经济发展中需要林业、农业、畜牧业、土地管理、气象分析、动植物检疫及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在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方面,如果缺乏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指导,就会影响产品质量,造成产品销售不顺畅,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五、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途径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将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出来。成立由场长担任组长的林下经济领导小组,组建林下经济办公室,全面加强林下经济规划、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方案》,加大政策、资金、技术和宣传等方面的力度,形成林下经济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将林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出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以林业为支点,深入挖掘林场森林旅游资源,推动森林休闲养生业,在林下创建有机茶园,建立生态果园,开辟中草药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养殖场等项目,让国有林场成为森林氧吧、养生福地。
2.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林下产品的品质。建立以技术合作与科技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模式,将林下种植的草药进行深加工。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采用新型灭菌和无菌包装技术、贮运保鲜技术、生物转化技术、功能物质提取分离技术、生理活性物质功能鉴定及保护技术、产品成分检测及食品安全技术使加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升产品的品质,带动产业链条的延伸。
3.采取“场企联建”和“林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场企联建”模式是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应用其示范带动招商引资。采用这种创新发展模式,引进具备经济实力的农林公司,整合当前产业布局,使得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规模化,使林下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销售渠道。“林场+合作社+农户”模式是依托林场丰富的林地资源,带动合作社、农户共同开发林下经济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吸引合作社、农户等群体的加入,让他们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中,在促进产业增长及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引导农户脱贫致富,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利用林下经济发展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同承担的效果,使得示范带动能力得以提升。
4.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国有林场完善的水、电、交通设施是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的有力保障。首先,基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系统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林场发展的林下经济项目,通过立项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以此扩大生产规模并提高经济效益,以保证林下经济的稳步发展。其次,场村共建融合发展,探索共建+产业模式。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目标,通过场村共建蓄水池,给水管线,水处理设施,输电线路,道路新建、维修、改造及硬化的融合发展,带动林下产业链的发展。
5.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林下经济要稳定、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尤其是新工艺开发以及林下产品深加工等项目的专业人才。因此,应制定出吸引人才的政策,通过提高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及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以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此外,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不仅包括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要注重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得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6.做好市场宣传工作。做好林下产品的宣传工作,不断扩展产品销售市场。首先,积极参与林博会、农博会以及健康产品博览会,发挥这些展会的平台作用,扩大宣传力度,促进产品的销售。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网络销售活动,多渠道宣传林下产品。
将林下经济产品的品牌树立起来,提高公众对产品的认知度,拓展产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