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的路径探析

2020-03-03胡颖蔓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人文

胡颖蔓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从某种角度来讲,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整体国民素质、思想政治整体教育水平直接相关。对于人文素质课程而言,其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怎样把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有效结合,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点是掌握好课堂教育这一条主线,牢牢把握理论课程,让课程体系更具针对性,将处在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创新课程体系。不断挖掘并探索课程内涵,使其和思想教育课程相结合是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路径。

(二)让思政教育更具实用性与针对性

学校开展思政教学的主要出发点是借助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充分提升其综合素质。与以往所开展的思政教学相对比,“课程思政”具备一定实用性与针对性。对于针对性而言,其指的是考核“课程思政”成绩不只是考核背诵基础理论知识,也不是依据笔试成绩考核其学习情况,而是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作为考核重点,在教学环节中实现动态静态相结合;至于实用性,其主要指的是“课程思政”在设置课程形式方面十分多样,一方面包括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融入实践过程。选择的授课教师也很多元,不仅涉及政治学专业教师而且还包括各学科讲师等,从而达到实用技能和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结合。我们都知道,思政教育课程是高校、高职院校的重点必修课程,在有关文件中反复阐述其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当下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建立正确的行为价值,由此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可是在我国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水平的情况下,思政课程体系无法实施既定的思政教育目标,仅仅采取理论传授的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思政课程的教育意义,所以怎样突破以往思政模式的局限十分重要。现阶段所提出的“课程思政”教育概念,属于一种科学的教育模式,以各个专业为依据具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形式与手段,进而实现专业素质与通用素质之间的融合发展[1]。

(三)优化现有课程内容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思政”可以推动专业课程和以往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存在的相似之处,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应为其讲授有关职业道德及法律知识,将提升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促进思政教育的有效创新。2.关于有关课程实施,作为思政教师一方面需要充分掌握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还应该明确怎样把专业课程和思政教学相结合。对此,思政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未来职业特征,拿出共性特点展开分析,把当中和思政教学有关内容加以组合,不断优化与进一步补充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教育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二、“课程思政”与人文素质拓展课程融合路径分析

第一,促进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落实“课程思政”制度,推动思政工作和人文素质的统一,借助协同育人理念,实现有关教育思想、内容、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在制度方面的改革[2]。做好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队伍之间的整合协调,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能够在进行人文素质与思政教育过程中,建立规范化的协同育人机制。若想改革课程制度,应以专业培养方案为切入点,调整课程体系。作为教师应该和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发展方向相结合,科学审视教学目标、定位及效果,把人文科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因素融合到专业课堂,以“课程思政”教学提出的评价准则为依据,针对“课程思政”开展专项评分与教学督导工作,在教学层面为二者的有效融合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所以,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依据差异性的专业认证标准与教学评估,把“课程思政”的现实情况视为评估内容,对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考察,从中评选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案例,将其推送到教学成果有关奖项之中,而且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建立有关激励制度,这样有助于调动教师将“课程思政”与人文素质拓展有效融合。

第二,提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打造“课程思政”体系,通过“隐性”教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对于人文素质拓展课程而言,若想达到实践育人目的一定要呈现“课程思政”的特点,教师需要扮演好意识形态的引导者、文化的传播者,需要肩负好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的责任。在建设“课程思政”过程中应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桎梏,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特别是教师队伍中的党员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先行人员,党支部应配合好建设“课程思政”工作,进一步提升党员教师自身的党性修养,有必要将党组织当作教师教育的主要平台,将党支部所具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发挥出来,有助于立足课堂教学,在进行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路径,科学制订和改进方案,在各类专业课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人文情怀教育以及科学素养教育,将价值观、技能与知识作为教学的着力点,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由此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开展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应以“课程思政”作为主要内容,做好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积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理论与价值引领,进行素质拓展与课外实践活动。党员教师应在人文素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把课堂内容与知识延伸至实践活动。针对团体活动、素质活动等隐性教学资源,将课程改革项目以“课程思政”为核心,从而实现思政育人与教学大纲相融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履行好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将育人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3]。

第三,严格遵守“课程思政”的有关标准。我国高校须依据教育部出台的课程建设标准,依据队伍、组织、教学管理等有关角度,建立“课程思政”相关听课、备课制度,全面把控教学质量与内容,进而在各个方面受到思政教学内容的渗透,使得学生无论在其学习还是生活中均能处在思政教育环境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人文素质活动,例如组织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从整体角度来看,应促进党政干部、思政教师、人文社科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达到提高教师自身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基于全局角度,提高与政府、企业的合作程度,就学生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人文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岗位与就业发展相对接,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保证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在人文素质扩展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点要求,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若想将“课程思政”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就需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为高校育人体系的健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人文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