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2020-03-03于礼
于 礼
(中共朝阳市委党校,辽宁 朝阳 122100)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过了一个从极不完善到日渐完善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总结经验,明确其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今后进一步认清其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从而推动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的成就
相较于公共管理水平高、社会保障比较发达的国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步比较晚,相关的经验较为匮乏。加之国情的特殊性使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面临更大的困难。但是,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覆盖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大致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总结。
一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保障体系,大大拓展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范围。在养老保险上,形成了一整套养老保险的制度文件,不断推动养老保险的改革走向深化。在医疗保险上,对筹资和待遇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步提高医保的补助标准和费用的报销比例。较为完善的大病保障制度和不断推动的各项制度的衔接工作,使得大病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可以实现有效的衔接。在失业保险方面,逐步降低失业保险的费率,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工伤保险方面,建立了涵盖工伤预防、工伤补偿以及工伤康复的三位一体的制度,并不断强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
另一方面,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巨大的城乡差别。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但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使得农村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使得农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真正成为可能。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状况
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成就不但体现在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在整体上也极为良好。一是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参加的人数处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实现全民参保指日可待。二是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待遇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经办服务体系的建设
经办管理也是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随着社会保障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基层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不断完善,尤其是乡镇、村一级的管理得到了加强。同时,对于社会保障人员队伍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吸引了大量专业人才投身于社会保障工作中。此外,社会保障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实现了社会保障数据的集中管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就。在认识到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在后续的改革中不断弥补漏洞,继续提升水平。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体系仍需完善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基本的制度体系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社会保障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需要依托于长远的、完善的制度确保其有效地运转。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长期可持续性不够,没能真正做到科学地设计方案。同时,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明显,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与管理制度割裂的情况较为严重。从而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无法将区域利益、代际利益、短期与长期利益科学地统筹与协调起来。
(二)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展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受益人数每年都在快速增加。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要想实现全面的覆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截至2015年,我国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8.6亿人之多,但是未能实现参保的人数规模也仍然有1.5亿人,这个人口规模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数。而工伤、失业保险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就更大了。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促进未参保人口参保,达到全民参保、全面覆盖的目标,并且消除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实现全方位覆盖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体制机制需要健全
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虽然得到了重视,但是其完善程度仍然不够高。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深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的待遇计发、待遇调整、筹资等机制的调整滞后性明显,从而使得社会保障应对当前剧烈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形势的能力比较匮乏,出现了许多问题。
三、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然比较繁重,面临的形势也比较严峻。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带来的影响。
首先,必须全面认识当前的形势,找到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要点。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带来挑战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社会改革的推进;三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四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五是人民社会保障需求的增长。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改革和调整,从而构建起统筹城乡、区域、当前与长远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进一步推动制度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全面分析和审视各项制度、政策、法规,对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对于社会保障的发展形成阻碍的条款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完善。同时,分析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现有关于社会保障的制度、政策、法规存在的漏洞。从而对于不适用的条款进行删除和修改,并增加新的制度、政策、法规,促使整个制度政策法规体系变得更加健全。
最后,推动社会保障机制和体制的完善。对于社会保障的经办管理进行统一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建立起动态的筹资机制,缓解资金压力。建立社会保障调整机制,使社会保障能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另外,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与管理要进一步强化,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强监管的力度。
四、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发展的展望
在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的发展中,不仅要正确认识到其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必须结合内部和外部环境,对于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从而在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推动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推动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应该在中央的主导下开展,将其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当中。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性强的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方案,并分阶段、自上而下地推进。二是加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在城乡一体化的视域下,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将行政管理体制理顺,通过强化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先决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将行政问责与集中管理相结合。三是要遵循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在当下,最重要的是推进基本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先实现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险等关键的社会保障环节的城乡一体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全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此一来,操作的可行性才更加具有保障。
(二)部分私有化发展趋势
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的,公共性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社会保障私有化不但可以使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并不完全排斥公平,因而成为许多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于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而言,私有化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补充部分,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实现公共账户转为个人账户。公共账户会出现扭曲效应、“搭便车”行为。而个人账户则可以将缴费与收益进行直接挂钩,起到更好的个人激励效果。通过转为个人账户可以实现缴费与收益的对等,解决了保险基金的产权界定的问题,促进了劳动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使劳动者能够时刻感受到其是在为自己工作,工作的热情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
二是推动私人基金公司分散竞争性管理的发展。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而言,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是至关重要的。而由政府部门进行集中垄断性管理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弊端。政府部门集中垄断性管理不但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存在引发腐败的风险。因而,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中推动私人基金公司分散竞争性管理的发展也是必要的。
三是加强引导和监管。虽然,社会保障的私有化具有自身的优势,而且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其自身存在的弊端也是极为明显的,因此不但要推动社会保障的部分私有化发展,还必须强化引导与监管工作。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私有化的操作进行严格规范,避免在社会保障部分私有化的过程中出现钻漏洞、打擦边球、非法牟利等问题,从而真正将公平性与效率性统一起来。
总之,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繁荣的关键环节。在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形势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这必然也要求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