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培育措施

2020-03-03孙中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全体师生办学院校

孙中涛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一、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溯源与内涵

质量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的行业企业,当时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上个世纪90 年代,随着日本等国家的快速崛起,美国的企业优势逐渐衰退,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美国学者开始对企业管理进行反思,并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质量文化的概念。美国早期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曾就质量文化给出了较为宽泛的认识:质量文化是人们与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模式,是一种思维的背景。[1]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质量文化的界定日益完善:所谓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理念、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动准则、法律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和传统惯例等的总和。[2]从其概念不难看出,质量文化的核心是形成一套极具企业特色的价值、规范、理念及传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其作用不言而喻。

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质量文化开始迁移至高等教育领域。1998 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重视质量是一个时代命题!谁轻视质量,谁就将被淘汰出局!”[3]在全球日益重视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我国在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先后提出了本科院校“985”“211”及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等质量工程,将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视付诸实践和行动。近期国家又出台了本科院校“双一流”和高职院校“双高”质量建设工程,对前期的质量工程进行了升级换代,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作为质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文化建设一直是各质量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各项质量工程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使得质量文化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焦点。从概念界定,到功能价值,再到实践探索,研究的程度越来越深入,成果越来越丰硕,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质量文化建设。

关于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内涵,正如质量文化一样,它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众多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综合众多学者的不同观点,结合当前出现的新形势,可以对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给出一个不成熟的界定:所谓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淀,逐渐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价值观念和传统习惯等内容的总和。根据所属层次的不同,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类。物质文化是质量文化最外在的表层文化,主要凝聚于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等实物,如建筑风格、育人环境、校服校徽等;制度文化是比物质文化更深一层的文化,是学校有关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规则、规范和规章,如课堂教学规范、科研规章等;行为文化是制度文化在行为上的进一步体现,是更深一层的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学习实训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如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风气等;而精神文化则是学校有关办学质量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属于质量文化的核心文化,是最稳定、最具传承性的文化,也是高职院校最需培育的文化。

二、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功能价值

(一)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具有引领功能,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取向

质量价值取向直接决定高校的办学行为,进而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因为正确的质量价值取向可以保证学校在众多的质量价值观面前辨别是非,从而选择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质量价值取向。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对全体师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会对全体师生产生强大的引领作用,使他们对学校确立的与核心的价值观相一致的质量目标等产生认同感,从而树立与学校质量价值观高度一致的个人质量价值取向,并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

(二)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具有约束功能,有利于规范学校及全体师生的质量行为

众所周知,不论对于组织(高校),还是对于个人(每位师生),科学规范的质量行为有利于高校质量目标的实现,而失范的质量行为则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的“潜意识”形式的规范,质量文化虽无明确条款,但却有约定成俗的要求,是高校无形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不但对学校的办学行为具有规范性,而且对全体教师的教科研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必将对高校及全体师生的质量行为产生极强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从而保障质量行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具有激励功能,有利于助推学校质量目标的实现

作为学校的一种亚文化,质量文化所包含的价值和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和理念,其一旦形成,便具有一种厚重的文化定势作用,必将对全体师生产生极强的影响力,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4],将全体师生吸引到学校的质量目标及其建设中来,齐心协力推动学校质量目标的实现。同时,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也会对全体师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文化从众效应,成为实现个人价值和集体认同感的主要动因,全校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必然会时刻关注学校的质量建设,树立正确的质量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而不断努力。

(四)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具有辐射功能,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高校有四大职能:人才培养、科研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这四大职能让高校与社会一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不仅为社会培养人才,还承担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任,成为社会的重要中心。高职院校质量文化一旦形成,必然会通过全体师生、家长、用人单位的评价及各种媒体的宣传,发挥出强大的辐射功能,向社会展示学校的良好形象,传播学校的优秀文化,让社会了解并认同学校的质量理念,从而塑造良好的社会声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和印象,其实质就是对这所学校的质量文化高度浓缩和升华后所树立的整体形象的综合评价[5]。

三、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培育措施

(一)分析现状,明确质量文化建设的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质量文化建设才能有的放矢,并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质量文化建设的目标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目标必须适当,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质量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与办学特色和运行现状各不相同,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各高职院校在制定质量文化建设目标之前,必须对学校的办学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理性分析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准确评估学校质量文化的现状和水平,并在与同类学校进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学校办学水平和定位的质量文化建设目标。为了保证目标的准确、科学、可行,对于质量文化建设目标,必须反复论证,与学校的质量目标和办学水平相适应,并得到绝大部分师生的认可,脱离校情和群众基础的质量文化建设目标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搁浅。

(二)全体动员,强化质量文化建设的意识

质量文化意识是人们的意识在质量文化领域的反映,包括对质量文化的认识、态度和信念等内容,质量文化意识会影响人们的质量行为。积极的质量文化意识有利于广大师生掌握质量文化的相关知识,深化对质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对质量文化建设的态度,调动其积极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行为,并与学校的质量行动和举措保持高度一致,从而能有效助推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在质量文化建设之初应举全校之力,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在纠偏陈旧观念的基础上强化全体师生的质量文化意识。强化质量意识也并非笼统地动员与宣传,应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重点培养广大师生树立质量兴校意识、忧患危机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科学创新意识及大局长远意识,从而提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章立制,完善质量文化建设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规章制度,它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约束性、规范性和程序性等特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质量文化建设本身就包括制度文化建设,当制度的目标理念、内容条款被广大师生理解和接受,还会慢慢形成一种遵守与维护的习惯,升华为规范性的制度文化,对全校师生的质量行为具有极强的约束性和规范性,从而有利于质量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因此,要深入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必须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质量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职责权限、考核评价及奖惩,使其成为在质量文化建设中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为了保证相关规章制度的可执行性,相关规章制度必须做到内容明确无歧义、条款简明忌繁杂、逻辑严密不矛盾,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保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规必依、违规必究,使质量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四)加大宣传,营造质量文化建设的氛围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质量文化建设离不开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参与,而且高校传播知识、“生产”人才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单纯行政方式的低效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质量文化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氛围,通过良好的文化环境来引导和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良好的氛围可以让全体师生沐浴在浓厚的质量文化建设环境之中,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全体师生向质量文化建设的目标前进,使全体师生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质量文化建设中,并主动自觉践行、规范个人行为,使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质量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因此,高职院校在质量文化建设之初就应做好动员宣传工作,畅通各种渠道,组织各种活动,加强教育宣传,打造质量文化建设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将学校的质量文化建设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个人自觉行为,这必将有利于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五)以校为本,凸显质量文化建设的特色

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开始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过渡,各高职院校在重视办学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的特色发展,《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趋同发展和单一发展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发展特色学科、培养特色人才、培育特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质量[6]。因此,在质量文化建设中,各高职院校应尽量避免盲目从众、千校一面、趋同发展的问题,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其他高校,必须重视特色质量文化建设,以校为本,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行业属性、区域特点及专业优势,在质量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目标确立及路径规划等方面开辟特色发展方向,走特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全体师生办学院校
校园书声起,奋发向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诵、知、行三位一体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