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环境法学基础”为例

2020-03-03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法学工科课程思政

郭 琳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最终要靠法治来得以实现。只有当公民能够自觉遵守环境义务,能够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环境权益时,生态文明的实现才有希望。而环境法治能否实现,与环境法学教育的水平密切相关。“环境法学基础”课程的意义不仅是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还要让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保护和改善环境,能够在将来从事生产和工业建设时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我们所培养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将是国家未来工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工科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及环境法律意识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新工科”建设是教育部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与传统的工科教育相比,“新工科”建设更着眼于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着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构建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结合现代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环境法学基础”的课程思政建设恰逢其时。

一、以德育为根本,引入案例讨论,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增强当代大学生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德育教育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重要性,法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对培养合格法律人才和实现法律社会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加之西法东渐的影响,部分法学专业词汇比较晦涩难懂。因此,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与消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本课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引入了法学经典案例教学,通过开展专题案例讨论,从学生熟知的法律知识点入手,引入法学专业理论的内容,由点及面地展开教学。自古以来,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社会治理工具,其优劣争论近千年。在讲解法的重要性时,本课程将“法与道德”作为讨论课题引入课堂,学生通过课下收集材料、课上辩论等形式,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体会国家“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强化了“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课堂案例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二、以知识为基础,传道授业解惑,不断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格物、致知、修身中所蕴含的慎独精神,也应具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兼济天下的情怀。在学生培养方面,法学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合格而善良的法律人。在教授学生法律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道德建设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倡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本课程在授课中,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知识穿插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德育力量。同时,在给学生讲授国际环境法时,本课程在重点讲解我国加入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要公约的同时,也将世界一体化的内容融入课程知识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直面很多社会冲突和矛盾,作为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也要以“法律医生”的身份去解惑,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矛盾所反映的深层次道德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习惯于主动运用法律来直面是非,并形成相对合理、正确和稳定的价值观,如此才可称之为合格的法律教育。

三、以专业为依托,融合工科专业学科知识,将法学踏实严谨的精神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中,培养知法守法的工科技术性人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所培养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将是国家未来工业建设的主力军。“环境法学基础”作为通识类课程,通过教授法律和环境保护知识,将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树立其社会责任感。知识总要经过亲身体会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在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法时,本课程从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入手,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排污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经济发展与环境利益出现冲突时,要具有优先考虑环境的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观。

在中国快速发展和剧烈转型时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自私性与功利性现象严重。德育与法学教育的融合,会让具有法律素养的工科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将法学踏实严谨的精神融入工作中,在面对金钱、利益等诱惑时,做到心中有戒,并成长为一个敬法、守纪的合格建设者,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建设高品质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互动式课堂教学,同步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是信息资源全球化、教育虚拟化、教材多媒体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个性化的开放型教育。通过运用“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将慕课等在线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运用高品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实现师生线上线下双互动、互评价、可回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主流。本课程通过功能强大的“超星-学习通”的网络学习平台,运用直播授课、推送视频和学习资料等形式传授课程主要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互动讨论、案例分析、课后答疑等形式与授课教师实现课堂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本课程通过运用“超星”平台的线上教学统计功能,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课程的考核成绩可以分为三部分:理论成绩、平时成绩以及创新成绩。理论教学只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签到次数、在课堂教学中线上互动中的参与次数、课程章节视频及资料的浏览量以及课后作业完成质量都会成为其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学生将总结学习感受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在专业环境保护上,以提交论文或报告的形式作为其创新成绩。三部分成绩实现:总成绩=理论成绩(30%)+平时成绩(40%)+创新成绩(30%)。考核成绩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考核成绩的分布也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大学很精彩,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水平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环境法学基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教学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教师育人职责,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法学工科课程思政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