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美学课程探析

2020-03-03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综合类美学院校

黄 芷 芊

(香港浸会大学 文学院音乐系,香港 99907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艺术最高境界的重要论述,对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课程改为“必修课”,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基础知识、核心素养、专项特长”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对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音乐美学作为音乐理论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有着直接与深远的影响。对音乐美学课程的探究,既要明晰其学科属性与课程定位,也要体现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律与个性特点,更需要从课程教学的具体个案中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音乐美学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一、音乐美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在音乐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一)音乐美学的双重学科属性

1806年,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的著作《论音乐美学的思想》出版,该书首次提出“音乐美学”概念,标志着音乐美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术语的诞生。音乐美学既可说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美和审美的一个学科,又可以说是音乐中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这种双重属性,说明它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1]3。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音乐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即如何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看待音乐,只有通过哲学思辨的维度看待音乐本体的问题,才能够了解人与音乐之间的审美关系。2.音乐的价值与功能,即探讨音乐如何表现审美情感、反映与塑造社会生活,音乐的不同体裁如何在历史中产生发展,音乐在促进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方面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3.音乐的音响结构与表现对象,即音乐音响结构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召唤、呼应、对应关系。4.音乐实践活动中的美学问题,即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如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等,它们作为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之间的美学关联也是音乐美学研究的内容。5.音乐美学史,即音乐思想的发展历程,古今中外的音乐美学史源远流长,只有了解历代关于音乐特征、功能和审美等各个方面的思想发展脉络,才能辩证和全面地看待当今音乐的发展规律与审美价值和功能的演变。

(二)音乐美学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音乐美学课程在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当中占据基础地位,对于丰富学生音乐理论,指导学生开展音乐实践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该课程具备突出的哲学思辨性,更加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把握音乐现象、本质与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2]。

一直以来,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存在片面强调技能培养的情况,忽视了对音乐理论的教学。事实上,音乐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3]。 对于高校音乐专业而言,比起单纯培养专业技能、技术、技巧,提升理论知识、理论素养往往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考学综合能力,而理论知识的教学则对此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音乐,同时也能反作用于音乐实践。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史学知识,能够为学生构建起领悟作品审美文化价值的历史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明晰作品的时代意义与音乐审美特点,在音乐审美表达中更准确掌握音乐风格。又如《音乐美学》《音乐批评与鉴赏》等认知音乐现象的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感知音乐现象、认知音乐规律的理论视野与鉴赏旨趣,对于不同种类的音乐也能在不同时期的音乐背景与音乐思想下发现审美规律。再如《民间音乐概论》等地方音乐知识,则能够从另外一个维度去拓宽音乐认知的视角,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进行“采风活动”,这对于民间传统音乐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笔者所在的香港浸会大学在音乐专业的学科与课程建设上,非常注重音乐研究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掌握了系统又全面的音乐研究方法,才能对不同学科的侧重点有所了解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源自研究理论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21世纪,各种音乐现象层出不穷,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无论将来是否从事教学工作或研究活动,都需要掌握系统、完整的音乐美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指导专业技能技艺的实践训练。

二、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音乐美学的教育功能

(一)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学生特点

根据孙继南(2004)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纪年(1840-2000)》所记载的音乐大事件,笔者经过统计发现,从1949年到1966年,我国新成立的综合类音乐院校只有7所。此时期综合类音乐院校的设立,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响应国家发展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需要,因此音乐招生考试与人才培养方式具有鲜明的师范性指向,目标是为了选拔和培养将来能够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优秀音乐人才[4]。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行业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综合类院校也开始设立音乐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社会的变革逐渐开始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相比起专业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与音乐领悟力。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大致以音乐学,音乐表演(器乐、声乐、民乐),音乐教育为主,部分学校开设作曲专业、艺术管理专业,就读学生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音乐技能相较于专业类音乐院校更弱,基本功不够扎实,部分学生因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而转向音乐特长生。2.文化课与专业成绩相对较平均,综合素质较高。3.就业的方向以教育机构、政府机构、行政单位为主,仅有少量进入专业音乐表演团体。4.考学方向大多从音乐实践向音乐理论转型。因此,音乐美学课程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就有着关键且长远的影响。

(二)音乐美学的教育功能

开设音乐美学课程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5]。笔者认为,对于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系统全面掌握音乐美学知识十分重要,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年轻的音乐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类院校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提升其音乐专业技能,更应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艺术修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和内化音乐艺术精神。而音乐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兼具美学与音乐学的教育功能,在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大多以音乐表演与音乐教育为主,学生更需要注重认知音乐表达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体验审美情感特质、把握审美价值取向。如大多数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后,老师根据他们专业技能相对薄弱的特点,都会从早期的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开始重新对学生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进行调整。学生如果不了解艺术歌曲这一种艺术体裁的表现手段与审美特征,那就非常容易使用歌剧的演唱方式进行演绎;如果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每一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审美情感以及文化精神,则能够准确并完整地演绎好作品。

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标准相对更注重综合能力,故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更高,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也相对更强,如果在大学阶段能够注重对美学知识的积累,在未来的研究中必将拥有更坚实的专业基础。他们在大学毕业以后大多选择到教育机构、政府机构、行政单位就业。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如何,向受教育者传递正确的审美观都是他们从师任教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而大学时期的音乐美学学习则能发挥强大的支撑功能。他们如果毕业后成为机关从业人员或公司职员,在相关单位普遍不乏文艺活动尤其是开展音乐类审美活动的情形下,他们作为拥有音乐专业受教育背景的员工,必将在其中发挥骨干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建基于他们大学时期的音乐审美积累。

在经济与文化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考研已成为一大趋势,每年都有大批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考取境内外的学府进行深造,而大多数本科音乐实践专业的学生也会转向理论类,或者考取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研究生阶段,理论思维、理论写作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所占的比重更大。笔者在香港浸会大学就读研究生期间,曾进行过不同学科的研究,如音乐与颜色的关联研究,这是隶属于音乐美学的音乐与其表现内容对应关系的研究;又如对21世纪音乐创作的研究,在面对大量无序性、偶然性音乐作品时,我们需要调动音乐审美中的理性思维;再如民族音乐学,在开展地方音乐研究的时候,则需要更大比重地考虑音乐本体之外的社会、人文、历史因素。在笔者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音乐美学的知识一直贯穿其中,而对于大部分的综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研究生阶段也可能在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方面需要大量调动音乐美学的知识,所以在本科阶段进行系统的音乐美学学习和积累是必要而重要的。

三、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音乐专业音乐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美学在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中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总体而言有如下问题。

首先,忽略了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群体特点影响音乐美学的学习效果。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文化底子较好,接受能力强,学习上比较自律。他们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课上勤于思考,善于表达,重视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则非常重视专业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但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科倾向。表现在课堂上专注度不够,课后缺乏必要的复习,他们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平时疏于思考,拙于表达。很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未能根据这两类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深度、教学目标都是无分别教学。这种“一视同仁”的办法对教师而言虽然比较方便操作,但是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则会学得非常吃力。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着音乐美学的教学效果 音乐美学是一门理论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授课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展开分析,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教材来照本宣科,没有深入的分析,也很少与学生互动。一方面,没有展开分析,学生很难听得懂,另一方面,缺乏互动,学生听不懂也不能及时向老师请教。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制约了教学的效果。

最后,课程的学时较少,影响课程的深入开展 《音乐美学》课程需要必要的先修课程作铺垫,所以一般在本科四年级开课。但是这个课程每周才开课两节,而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在这么紧凑的时间里很难将课程深入展开,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综上所述,目前综合类院校对于音乐专业的音乐美学课程很少注意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教学效果是不太理想的。

(二)音乐美学教学解决方案

第一、注意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在授课前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入一些,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可能相对要讲浅一点。还要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第二、教师要调整授课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上课模式,要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展开教学。其次,要在内涵上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处理,例如乐思部分应该要作一个系统讲授,因为音乐美学其实就是人们对音乐的审美经验与美学观点的总结。要了解和知道今天的人怎么看待音乐,就要回顾过去人们是如何认识音乐的审美特质与社会文化价值的,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音乐审美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解释我们身边的音乐。再次,更要注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因为现在的音乐市场是一个消费市场,通俗音乐在更大程度上变成了消费品。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理清,关于通俗音乐的价值问题,通俗音乐除了具有商品属性,它们的功能性和社会意义其实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最后,师生要加强互动,师生在互动中才能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第三、适当增加教学课时,充裕教与学的时间。音乐美学是一门抽象的理论课,学时有限,在教学内容比较多的情况下,要做到深入讲解也不太容易,教师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备课和更充足的时间才能系统讲授。相对于学生而言,音乐美学知识,即一些规律性的理论和自己本专业的学习、音乐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融会贯通的作用,迅速提升专业能力。音乐理论学习不像音乐技能的学习,通过短期的努力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音乐美学》课程的学习效应,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才能体现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理论思考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音乐美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思辨能力,可以极大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音乐表达和音乐交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评判音乐艺术及音乐现象等。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过程,往往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深刻感受到《音乐美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价值引领和拓展音乐感知方式的角度开展音乐美学课程改革,让音乐融入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精神境界,让学生更亲切地体会音乐、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应当积极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提高校园内组织的音乐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外参加社会音乐活动,提升学生和教师的音乐美育的素养,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音乐美学人才。

四、结 语

高等教育的体制不断完善,对于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要求也会不断提高,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在未来是重要的音乐人才培养摇篮,在教学上也必将承担更任重而道远的改革任务。音乐美学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音乐分析、音乐创作、音乐理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与提高对音乐表现形式的审美把握能力,同时对以音乐实践为主的学科建设也有着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在授课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用更清晰的理论知识导图与易于理解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综合类美学院校
仝仺美学馆
《医学综述》2009-2020 年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排名
盘中的意式美学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