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大赛”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

2020-03-03覃尚觉

经济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专业课程

●覃尚觉

一、引言

所谓“双创大赛”,是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各地的持续举办,大赛区分为不同梯度和级别的赛道,包括本科组、专科组、教师组、学生组等,特别是专科组赛道的设立促使各地高职院校、高校双创活动的蓬勃发展,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的必备课程内容之一。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同时还有助于当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因而高职院校持续开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意义重大的。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高职教师明确“双创大赛”对自身专业课程的影响和需求导向,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可行策略。

二、“双创大赛”对高职专业课程的影响和需求导向

(一)“双创大赛”对高职专业课程的主要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对“双创大赛”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加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力度加大,高职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技能培养方向和素质培养目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适应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部署,最终促进高职院校为改善就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贡献力量。具体而言,“双创大赛”对高职专业课程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课程内容的影响。由于“双创大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职学生的参赛获奖素质不仅仅需要学生专业知识过关,同时也需要学生的创业知识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合格、逻辑思维能力达标,从而保证学生在创业计划书撰写环节、答辩环节以及成果展示环节具备充分的综合素质能力,最终增加学生的获奖几率、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比如,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的铺垫性课程,即《创业计划书撰写训练》。二是对课程的技能培养方向影响。由于“创新”的定义是针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的,高职专业课程的技能方向不再单纯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求高职学生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技术本身、专业技术应用的产业、技能应用的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发掘出冲击传统产业、传统技术、传统产业组织联系的新型创业思路,最终促使高职学生具备改进、提升、重塑已有专业技能的创新能力。三是对课程的素质培养目标影响。由于“双创大赛”是面向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赛事活动,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思路需要得到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从而发挥出创新的价值,因此,“双创大赛”使得高职专业课程的素质培养目标成为更宽泛的内容,包括创业素质目标、创新素质目标、商业知识素质目标、演讲素质目标、企业管理素质目标等等。

(二)“双创大赛”对高职专业课程的内容需求

由于“双创大赛”需要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满足高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布局需要进行适应性的内容补充和升级。具体而言,“双创大赛”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内容需求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需求。由于创新创业活动的风险性特征,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不单纯是“优中选优、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高职学生的分类化、层次化、个性化对接,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大量的、多样化的具备创新意识且具备创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二是课程教材覆盖面的需求。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需要保证学生掌握创业常识、创业基本认识、创业法律认识,包括设计创业实践理论课程、创业公司财务治理课程、创业经济法学课程、创业风险管理课程等,使得学生后续的创新创业设想符合实践要求。三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需求。由于“双创大赛”的参赛学生具备不同层阶的创业认识和创业素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安排要保证从创业初级理论、创业中级理论到创业高级理论的体系构建,使得创业经典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案例的统计数据反映等入门性课程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石,同时保证创业逻辑学、创业管理学、创业公司组织结构等高层次课程成为增加“双创大赛”成果的有效铺垫。

(三)“双创大赛”对高职专业课程的素质需求

要保证高职院校在“双创大赛”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更高,学校的专业课程需要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需求。一方面,需要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素质需求。也就是说,高职专业课程的设计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兴趣,同时通过物质激励和荣誉激励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素质,最终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提升。比如,开设基于创新创业理论的辩论演讲课程。另一方面,需要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素质需求。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自身专业方向的扎实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创业素质,包括企划书撰写素质、财务预算编制素质、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素质、企业价值评估素质等等,以保证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双创大赛”对高职专业课程的技能需求

由于“双创大赛”对高职学生的选拔性极强、专业性要求极高,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技能需求更加严谨和准确。也就是说,高职学生顺利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坚实基础是,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备性和与时俱进性,从而保证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符合“双创大赛”需求,继而保证高职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专业技能构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交叉学科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兼具的创业蓝图,最终促使高职创新创业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比如,高职专课程的教材更新需要以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向为依据,保证专业课程体系持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最终有助于高职学校技能培养水平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可行策略

(一)持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目标设计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目标设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新素质目标。这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得不变的、可变的目标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目标导向,包括主动性创新素质、知识迁移素质等不变目标和主动性创业意识、创业演讲素质等可变目标,以保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精准开展。二是非创新素质目标。这包括商业素质、创业认识素质、创业形式的生涯规划素质、创业基础素质等目标,同时以创新素质目标为主要方向,继而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从而保证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拓宽实践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由于《创新创业》的内容实践性较强,高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应当拓宽实践方面的教学方式,包括创业认知实习、创业模拟实验室教学、创业计划书撰写训练、ERP 模拟沙盘等形式,使得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得到塑造和提升。具体而言,高职学校可以从两方面拓宽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一是探索校内模拟创业环境的搭建。通过搭建校内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室、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途径,学校可以有力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保证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提升。二是拓展校外创业培训的合作模式。由于学校内部创新创业资源的稀缺性,高职学校还需要探索和研究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创业培训模式,使得来自校外的优质社会资源、资金资源能够对接校内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最终保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成效的稳步提升。

(三)科学构建《创新创业》的衍生课程体系

要保证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成效提升,学校需要科学搭建其衍生课程体系,从而保证学生基础创业素质的提升、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完善《创新创业》铺垫性的综合素养课程。这需要高职院校开设创业计划书案例分析、创业计划书撰写训练、菜鸟做策划、菜鸟看财报、菜鸟学管理等入门门槛不高的创业基础课程,使得高职学生掌握最普遍、最一般的创业认识,从而为其后续的高层次创业活动做铺垫。二是搭建专业课程特色化视角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这需要学校教师依据不同专业课程设计其创业特色课程,使得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理论指导。比如,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创业特色课程可以是商用建站模板设计课程。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孵化形式

要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创大赛”成果和优秀项目的落地成效,高职院校需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十足,这需要完善具体的激励孵化形式,从而响应《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即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一方面,可以从校内资源入手。这需要高职学校积极调动校内的人力、物力和场地资源,通过设立创业天使期基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团队等方式,为优秀的高职学生提供有力的创新创业激励和孵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从PPP 模式入手。尽管高职学生能够构想出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但是其项目落地的环节往往出现问题,因此,高职创新创业活动的合作模式需要考虑多重资本参与的方式,通过对政府资本、社会资本的充分利用,以孵化出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最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学习创新创业课程。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双创大赛”对高职专业课程的影响和需求导向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素质需求、技能需求的内容,使得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为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创新创业政策,高职院校需要持续探索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可行策略,以期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双创专业课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应用技术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双新双创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