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树上干杏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2020-04-01

经济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互助县家村生长量

●魏 军

一、树上干杏的特性

树上干杏(Armeniaca valgaris var.ansu)(因其熟后不落,在树上风干而得名,因此,此杏被俗称为“树上干”或者“吊死干”)。为蔷薇科(Rocaceae)杏属(Armeniaca)多年生落叶乔木,是生长在新疆阿力玛里古城一带的野杏。其果实自然成熟而不脱落,成熟于树上的鲜杏受夏季炎热气候的蒸腾,受干燥季风的吹拂,慢慢于树上自然风干。该杏是典型的果仁两用杏。该杏根系属深根性,耐土壤瘠薄、耐寒冷、耐干旱,萌生力强,病虫害少,管护简单,在绝对最低温度-30℃仍可生长,年降水量在200~600mm 的贫瘠沙土和石缝地方生长结果。并且结果早,挂果期长,一般栽植后3~5年即可结果,第6年进入盛果期,可持续结果40~50年。

温度要求:树上干杏喜温、耐寒,在休眠期能耐零下30℃的低温,该杏树同时又是耐高温的树种。在我国新疆地区夏季平均气温37℃,绝对最高气温43.9℃,杏树仍能正常生长结果。水分要求:树上干杏是一个抗干旱、耐土壤瘠薄而很怕水涝的深根性树种,一般年降水量为200~600mm 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结果。光照要求:树上干杏是喜光树种,光照充足,树冠开张,新梢生长充实,枝组寿命长,花芽发育好,结实率高,丰产、优质。土壤要求:树上干杏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除易积水的低洼地,地下水位过高的河滩地以外,各种类型的土壤都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的肥沃土或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树上干杏喜欢中性略偏碱性的土壤,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 值7.5~8,同时树上干杏耐盐碱能力也很强,在含盐量0.1%~0.2%的土壤中亦可正常生长。地形要求:树上干杏喜欢背风向阳的坡地,避开低地、冷空气易于聚集的地点。营养价值: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杏肉富含抗氧化物,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物质,如维生素E 等。它有助于抵抗多种慢性疾病,并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杏仁是所有干果中维生素E 含量最高的,20~25 颗杏仁中的维生素E 就占人体日摄入量的36%。具有优质植物蛋白。植物蛋白对人体健康具有独特作用。它不但不含坏胆固醇,还可以提供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β- 胡罗卜素、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和多酚等健康成分。极高的药用价值。据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居民营养缺乏主要体现在微量元素的缺乏,这被营养学家称为“潜在饥饿”。杏仁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包括钙、磷、铁、镁、锌、钾等。

二、试验区概况及项目背景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 县境北依祁连山支脉达板山, 与海北州门源县相接;东北部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河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6°30'~37°9'、东经101°46'~102°45'之间。县城威远镇距西宁市31 公里,县境南北宽约64km,东西长86km,总面积3423.9km2。

项目试验区位于互助县哈拉直沟乡费家村和蔡家村,地处互助县东南部,属川水乡地区,距离互助县县城威远镇36km,全乡总面积75km,造林区海拔2400m 左右,年均气温3.5℃,年降水量300mm,雨热同季,年日照时数2604.1 小时,年总辐射量6123kJ/cm2,无霜期130d。土壤为粟钙土,PH 值7.3。造林区共涉及哈拉直沟乡2 个村5 个小班,地类为宜林地,权属为集体,海拔2279-2568 米,坡度35°,费家村2 个小班西坡,坡位下部,蔡家村3 个小班,东坡,坡位全坡;土壤为栗钙土,厚度为80cm,草本为针矛、披碱草,平均盖度35%,年降水量300~350mm。

三、项目试验研究

(一)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区位于哈拉直沟乡2 个村,8 林班1 小班和2 小班,9 林班1 小班、2 小班以及3 小班,共800 亩,有灌溉条件。立地条件相同部分为宜林地,坡度35°,土壤为栗钙土,土壤厚度为80cm,草本为针矛、披碱草。

(二)不同立地条件下树上干杏成活率对比研究

1.试验材料及设计与方法。(1)试验材料。树种:选用2年生地径1.5cm 以上树上干杏苗。种苗规格:树上干杏采用两年生地径1.5cm 以上、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Ⅰ、Ⅱ嫁接壮苗。苗木来源:来源于青海互助宏博林业有限责任公司苗圃,苗圃位于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2)栽培方法。一是整地方式与规格。由于造林区坡度较大,降雨量低,为了便于浇水造林地块均采用水平沟整地。整地规格:上口宽0.8m、沟底宽0.5m、深(沿到沟底)0.5m,沟间距为6m。为了便于植树坑集水,提高植树坑土壤含水量,每隔2m 做一隔梗,形成竹节状。二是整地密度及时间。整地密度为55 穴/亩,整地时间为2017年4 月15 日至5 月10日。三是造林时间。根据造林区气候特点及树上干杏的生物学特性要求,造林时间为2017年4 月25 至5 月20 日。四是造林方式与方法。采用人工植苗方式造林。要求一穴(坑)一苗。苗木栽植时垂直于地面,深浅适度,不悬根、不窝根。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规定进行造林。五是造林密度。树上干杏纯林,初植密度为55 株/亩(株行距2m×6m)。(3)调查方法。样地确定方法,用罗盘仪测角,用皮尺或测绳量距离。对栽培地进行抽样调查,用方形样地,面积100m2,3 次重复。在样地中对栽培苗木的数量、成活情况进行调查。整理数据,并对成活率做出分析。

2.结果与分析。(1)不同立地条件对树上干杏成活率的影响。由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对5 个不同立地条件下树上干杏进行成活率的测定时,采用三次重复取平均的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上下沟(费家村,8 林班2 小班)成活率最高,达到88.2%,下坡位生长效果良好;蔡家2(蔡家村,9 林班2 小班)成活率最低,达到84.2%,生长效果差;原因:坡向及坡位可能是影响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2)不同坡位对树上干杏成活率的影响。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下坡位(费家村8 林班1、2 小班)成活率最高,达到86.9%,下坡位生长效果良好。(3)不同坡向对树上干杏成活率的影响。西坡(费家村8 林班1、2 小班)成活率最高,达到86.9%。

3.小结。对5 个不同立地条件下树上干杏成活率分析,结果表明,上下沟(费家村,8 林班2 小班)成活率最高,达到88.2%,下坡位生长效果良好;蔡家2(蔡家村,9 林班2 小班)成活率最低,达到84.2%,生长效果差;下坡位、西坡成活率最高。

(三)GGR6 生长调节剂不同处理对四个杏品种生长量的影响。

1.试验材料及设计与方法。(1)试验区及材料。费家村上下沟8 林班2 小班最下部一块平地设置试验区2 亩,海拔2320m,无坡度、无坡向,栽植4 个品种分别为树上干杏47 株、大结杏24 株、包谷杏子21 株以及野山杏25 株。种苗规格:树上干杏采用两年生地径1.5cm 以上、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Ⅰ、Ⅱ嫁接壮苗。苗木来源: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2)试验设计。将GGR6 号配置成两种不同浓度溶液,采用蘸根、浸根对苗木进行处理,以提高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速蘸时将GGR6 号配制成400mg/kg 溶液苗木根部蘸根后用塑料布包裹根部,运至造林地点造林;浸根时将GGR 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成50mg/kg 溶液,浸泡2 小时再栽植。每个品种三次重复。(3)造林方法。一是整地。水平沟整地。规格:上口宽0.8m、沟底宽0.5m、深(沿到沟底)0.5m,沟间距为6m。为了便于植树坑集水,提高植树坑土壤含水量,每隔2m 做一隔梗,形成竹节状。55 穴/亩,整地时间为2017年4 月15 日至4 月24 日。二是造林。时间:20年4 月25 日至5 月20 日。方式与方法:人工植苗,要求一穴(坑)一苗。苗木栽植时垂直于地面,深浅适度,不悬根、不窝根。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规定进行造林。造林密度:初植密度为55 株/亩,即株行距2m×6m。三是栽培管理技术。浇水:苗木栽植完成后及时灌上第一遍定根水,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有利土壤与根系紧密结合,根据土壤墒情2017年共浇水3 次,2018年浇水2 次。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幼苗容易感染立枯病、瘁倒病等,2017年8 月6日至9 日,选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进行喷洒预防一次。做到了及时防治,减少损失。虫害防治:2017年6 月25 日至28 日,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 倍液进行虫害防治一次。施肥:结合栽植灌水施肥2 次,第一次于4 月下旬,施尿素和二胺各2.5kg/亩,第二次于6 月中旬,施尿素和二胺各2.5 kg/亩。补植补栽:2018年4 月10 日至21 日,对死亡的苗木进行补植补栽一次,并对补植苗木及时进行浇水。抚育:栽植第三年,新梢长到60cm 左右时,选方合适的新梢3~4 个作为主枝,在40cm处短剪,促起萌芽发枝。7 月份结合修剪摘心,控制其生长势,把其它枝拉平,作为辅养枝。冬季修剪在夏季的基础上,选留侧枝及主枝延长头,并对其短剪,使其开张延伸,侧枝开角缓放,过密枝、竞争枝疏除。(4)调查记录。造林试验相关调查记录见表1。

表1 不同树种对照试验调查记录 (单位:%、cm)

2.结果与分析。(1)GGR6 处理对不同树种成活率的影响分析。由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GGR6 处理后造林,大接杏A2 的成活率最高,95.8%,树上干杏成活率93.6%,野山杏成活率92.0%,包谷杏子90.5%成活率最低。(2)GGR6 处理对不同树种生长的影响分析。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GGR6 处理后造林,大接杏A2 的生长量最大,13.35cm,野山杏生长量12.1cm,包谷杏子生长量11.2cm,树上干杏生长量最低9.45cm。

3.小结。GGR6 处理后造林,大接杏成活率95.8%,其次是树上干杏成活率93.6%;大接杏生长量13.35cm,其次是野山杏生长量12.1cm,而树上干杏生长量9.45cm,最低。说明树上干杏在荒山营造生态经济林必须加强水肥管理。

四、结论

对5 个不同立地条件下树上干杏成活率分析,结果表明,上下沟(费家村,8 林班2 小班)成活率最高,达到88.2%,下坡位生长效果良好;蔡家2(蔡家村,9 林班2 小班)成活率最低,达到84.2%,生长效果差;下坡位、西坡成活率最高。

GGR6 处理后造林,大接杏成活率95.8%,其次是树上干杏成活率93.6%;大接杏生长量13.35cm,其次是野山杏生长量12.1cm,而树上干杏生长量9.45cm,最低。说明树上干杏在荒山营造生态经济林必须加强水肥管理。

通过《树上干杏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实施,经过观测及调查,树上干杏在互助县哈拉直沟乡试验示范造林平均成活率为86.5%,达到了预定的成活率85%的目标。但是,其成活率和生长量与互助县已经适应的大接杏和野山杏相比,相对差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本地区的生长适应性。

五、创新点

对5 个不同立地条件下树上干杏成活率分析,研究表明,下坡位、西坡成活率最高,生长效果良好。不同杏品种对比研究,表明大接杏成活率高、生长量大,其次是树上干杏成活率比较高、树上干杏生长量低,野山杏成活率、生长量中等。

六、效益分析

通过建立树上干杏栽培技术示范造林地800 亩,为互助县进一步推广树上干杏荒山造林提供样板,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解决互助县经济林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树上干杏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成年丰产树(该树第六年进入丰产)单株鲜果产量70kg 左右;以市场平均价格每公斤8 元,按56 株/667m2计,每亩产值达31360 元左右,总成本

(种苗、肥料、管理费用、种植成本)约10000 元,净利润约21360 元左右,投入产出比为1:3。由于树上干杏的丰产期可持续30年以上,且田间管理成本相对低,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十分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和脱贫致富。该树种具有干杏易采收、保管与储存,生产加工方式简单,栽植成活率高,管理粗放等优点。既实现了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又促进了农民群众的增收,也实现了荒山、荒地的绿化,且控制了区域水土的大面积流失。

七、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由于时间短,对树上干杏荒山造林栽培技术研究还有待在后期继续进行,对树上干杏是否挂果、产量以及水肥条件的适宜等要进行监测。

(二)今后研究方向

后续应该针对树上干杏、大接杏等品种在抗旱生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筛选出适宜的主要栽培品种。加强树上干杏荒山造林产果量等研究,并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互助县家村生长量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华山松中幼林抚育和未抚育对生长量的影响
互助县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于互助县农村苗木基地建设的思考
互助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