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江苏沿海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以连云港高职院校为例

2020-03-03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连云港校企院校

张 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早在2011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段话准确地定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2019年1月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由此可见,为区域服务是地方高职院校的生存基础和活力之源,地方高职院校只有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凸显自己独特的价值。[1]

一、新时代背景下连云港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建设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战略规划及其实施方案都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地处苏北沿海的连云港市频繁出现于国家级战略规划中,从江苏沿海大开发、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创新型试点城市,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贸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使连云港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态势。连云港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伟大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与保障,这既给发展中的地方高职教育提供了机遇,也使地方高职院校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各类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另一方面,培养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需求与挑战,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要充分抓住机遇,用好教育优先投入和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红利,积极主动地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科技服务、人才供给等渠道切实担负起区域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连云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方面,连云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各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企业生产过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构建“学校课程、校企课程、企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例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开始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改革,采用主体多元化的投资形式,创办了混合所有制性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社会服务等多样化功能的教学体系,开辟了边学边做、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

二是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与企业签订校企紧密合作协议,“引企入校”,共建“校中厂”,重点打造与区域产业紧密相连的“医药化工产教融合基地”“建筑装饰产教融合基地”等。目前,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基地已经能够全面提供教师科研、岗位实训、员工培训等服务,如配合老师为研发新产品做测试、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另一方面“引企入教”,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开设订单班、特色教学班等形式,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但是,面对连云港市政府的产业强市、经济结构优化等要求,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任重而道远。

一是专业设置不适应地方主导产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总体来看,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不高,许多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2]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为例,其专业设置主要以财会类人才培养为主,专业类别较少,这与连云港“十三五”规划中“产业强市”战略提出的“优先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冶金、食品、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的产业政策有一定差别;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了48个专业,涉及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农林牧渔等13个专业大类,近年来学校虽然在信息技术、医药、机械制造等领域与企业有较多合作,但总体而言,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优势专业群较少,这直接导致区域产业所涉及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二是毕业生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连云港市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除了敞开怀抱引进高端人才外,更需要大量的本土化人才。地方高职院校本应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目前连云港高职院校数量偏少,教学质量也不高,仅有的三所院校都是合并升格而来,基础差、底子薄,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所需有较大差距,培养出的学生不能精准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同时,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往往更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流失了许多应用型人才。[4]连云港市地处苏北沿海,虽有区位优势,但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不高,加上江苏省高考人数连续多年减少,学校不断扩大外省招生,生源结构日趋复杂,毕业生大量输出,本地就业率偏低。据笔者调查统计,仅以2018年、2019年为例,连云港市某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仅为25%、28%。即使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不适应性,得不到企业的认可,跳槽转岗现象频繁发生。

三是师资队伍无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连云港市三所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其重要原因是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落后,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双师型”教师数量虽逐年递增,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双师型”教师空有头衔而无实践能力,使教学与实践无法顺畅对接。同时,诸多原因导致苏北高职院校办学经费十分有限,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够,多年来学校人才不断流失是不争的事实;科研经费投入普遍偏少,科研实力相对薄弱,尤其应用型科研力量不强,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高,科研成果质量偏低,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

三、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地方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高地,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5]当前,连云港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腾飞阶段,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都大量增加,为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积极响应政府决策,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提高思想认识,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意识,改变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既要放眼国际国内的大市场,也要关注身边的市场,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办学目标,强化区域经济意识,树立“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6]发展战略要清晰,要深入研究面向区域产业的重大问题、重大需求,紧密对接园区发展、优势产业、重大项目等,尤其是与连云港市的医药、石化等主导产业相结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重点领域与特色专业,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繁荣。

(二)加强专业建设,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专业是教育服务社会的切入点,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7]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市政府的“产业强市”战略,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要坚持产教融合,瞄准区域经济、产业市场需求,通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比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供给侧改革,使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能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首先,专业设置要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瞄准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区域经济的特色,重点建设可以长期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的重点专业。其次,课程设置要从过去单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转变为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并重,要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体系,突出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区域经济新局面

新时代背景下,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丰富课程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使毕业生符合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各高校要完善职业培训制度,积极配合连云港“十三五”规划中的“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利用学校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退役军人、转岗工人、失业人员等各类社会群体的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全面增强自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社会、政府、企业对高校的满意度,从而赢得更多合作发展契机。

(四)构建品牌形象,增效区域经济大发展

现代高等教育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是品牌与形象的竞争,拥有特色品牌的高校更易获得各种社会资源。但品牌恰恰是地方高职院校的软肋。目前,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的对外形象普遍不足,共建共享多重国家战略资源的局面没有形成。在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前,连云港地方高职院校要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对自身已经形成的优势和特色进行总结提炼,准确定位,突出个性,与区域内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突出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的地方性、区域性特征,通过树立良好的形象,转变社会对高职院校认识上的偏差,增强社会吸引力,在区域内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高校大量扩招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的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统一招生、学分互认、跨校选课、毕业互通等方式,进行区域内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8]抱团做优做大做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特色专业,形成品牌效应,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猜你喜欢

连云港校企院校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