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0-03-03邓宗秀

经济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人工智能时代

文| 邓宗秀

长期以来,会计行业一直以就业的便利性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所喜爱,成为广大学子首选的热门专业之一,然而自从2016年德勤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审计、税务等工作中,会计人员人心惶惶,面临着失业与就业难的双重打击,高校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培养地,顺应人工智能时代潮流改变其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要培养出基础业务熟练且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不仅要关注智能化对会计行业的影响,还要了解高校人才模式的转变。

人工智能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1.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既具备会计知识,又具有人工智能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但市场上真正需要的正是这种复合型人才,很多传统会计人员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的会计行业从而被淘汰。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主要培养者,面对市场上会计人员供需不匹配、不平衡的情况,开始慢慢地改变其一贯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方式,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高校不再拘泥于课本上单一的理论知识,将高科技逐步融合到课程中,“用友”、“金蝶云”此类在企业中运行软件开始出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熟悉计算机操作,除此之外,更能让学生们了解企业文化,为其以后在企业工作中打下基础。

2.弱化基础会计核算课程,强化注重分析的课程。在人工智能时代,专注于基础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将被财务机器人取代,因为对于基础会计业务而言,相比于会计人员,财务机器人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出错率更小,工作效率更高,企业往往选择消耗财力物力更小却工作更精准的财务机器人。据预测,至2020年,将有40%的大型企业使用RPA技术,会造成至少60%的财会人员转岗下岗。60%岗位意味着现在的市场对基础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减少,市场需要的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建议,创造更多价值的高学历高素质会计人员。因此,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然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缓解就业压力,高校相应的减少基础课程的学习时间,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将大部分精力放在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分析课程的教学上。

3.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互联网迅猛发展,单纯的课堂知识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仅仅单凭书本上的知识去工作,那么我们根本无法在企业中生存,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发展自己。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将较多专业课程的时间尽量紧凑,将课余时间尽量集中在一起。此外,在课堂上,更多的老师愿意让学生讲课、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讨论,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表现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1.传统模式下所学的知识与工作脱轨。在目前高校的教学系统中,年轻教师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其教学系统、方法仍然是传统模式居多,即使受到当今时代的影响对其进行调整,但效果甚微,多年的习惯是他们仍然侧重培养财务人才而不是管理人才。课堂一般以老师讲课为主,以PPT作为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所教的知识以概念、公式居多。如财务管理,它教给学生的基本上只是大量复杂的计算公式,让会计人员无法运用到真实的实务操作中。虽然有部分学科能引入案例教学,但案例往往是大型企业居多,对中小型企业研究少之又少,并且所学案例和企业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往往案例只要求学生解决与当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某一问题,缺乏实际的业务流程,过于呆板。而在实际企业中,所遇到的问题通常是复杂且多变的,它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有过硬的知识本领和迅速的反应能力,刚进入社会的会计人员是无法达到此要求的,更有甚者,他们所遇到的业务经常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可见,局限于理论的教学是严重脱离于实际的,其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是在未来被财务机器人取代的首选。

2.传统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不满足社会需求。人工智能时代下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要拥有较强的洞察力,能透过现象分析出事物本质,要有较强的接受力,能快速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在进行管理决策时流利又准确的说出自身想法。而目前高校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居多,格外看重成绩,期末考试以闭卷考核为主,这样的环境让一部分学生平时吊儿郎当,全靠考试前一周突围,而另一部分学生就只顾埋头苦学,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此外,在应试教育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沟通能力,他们无法把自己所思所想完美的呈现给别人,有些人甚至进办公室面对老师都直打哆嗦。在智能化普及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会计人员与财务机器人做出选择,面对高校传统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他们毋庸置疑的会选择后者。

3.学生所学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多年以来,高校都是按专业录取学生并进行教学,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知识大相庭径,每个专业都有独属于自身的教学系统,开设专业性极强的课程,虽然也会开设通识选修与跨专业选修等课程,让学生们能了解更多的知识,但学生们往往把它们当成繁琐专业课外的调和剂,教师们也不愿意在这些课程上“为难”学生。种种原因成为了捆住学生拓宽学习领域的枷锁,极大打击了学生们探索其他领域知识的积极性。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跨专业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例如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是必要的,目前没有哪个公司的财务处理是靠纯手工进行。

4.课程开设不合理。高校开设课程时,专业课基本上集中在高年级,低年级只学一些非常基础的课程,这样的模式让学生们在后两年课程紧张,对所学的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的链接不够流畅,继而影响其未来规划。对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关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多样化要求。如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课程依旧只注重基础技能,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学到的只有填制凭证、制作报表等操作,分析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部分高校很少带学生们去企业调研,他们无法真实了解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且不了解公司运营情况,其所学所用都是老师所教、书本所写,无异于“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及动手操作能力,这种种都体现出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创新

1.跟随时代潮流,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为顺应时代的步伐,高校转变培养人才的目标已经势不可挡。原有的高校均以培养财务人才为主,可自从德勤、普华永道等企业相继引入人工智能进行工作,会计人员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基础会计人员将被财务机器人取代。另一方面,我国会计行业的现状是,处理数据的基础会计人员已经趋向饱和,而分析结果的复合型管理人员匮乏。因此,高校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将人才培养的目标从以培养财务人员为主向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转型。以培养学生的财务知识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让他们时刻在经济形势变化中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动向,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工作时随时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做出有利判断,解决会计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会计智能化发展。

2.人工智能与会计教育相融合。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及其创新路径。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会计教育的变革创新,会计教育必须要与人工智能紧密相连,在会计教育中嵌入人工智能技术。首先,我们应该获得政府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一定的财政支持。政府资金的注入是学校等机构引入人工智能的基本保障,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态度往往是部分高校的指路灯;其次,高校应给予重视,进而合理规划设计人工智能的引入。适当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部分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年纪偏大,自身都无法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只有聘请人工智能的专家对其进行教学与培训,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体会人工智能的魅力。当然,除了技术的引进,学生还应跟进时代的潮流,时刻关注人工智能和会计教育的融合,学生在高校的技术支持下还应采用各种方法利用多种渠道学习人工智能中关于会计行业的操作,进而提高自身的处理能力。

3.改变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实行多元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除了一贯的课堂教学,高校可适当采用线上教学,为防止部分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老师要定时检查完成率,督促学生们完成学习。实行线上教学能通过放慢倍速、重复播放等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知识,时间上也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自如。结课方式多样化,不再简单的以闭卷书面考核为主,可以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结业,再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打分,最后结合期末成绩给出最后得分。这不仅能确保知识的活学活用还能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此外,为解决当前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原有的课程体系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增加实践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企业参观学习;适当引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相联系,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聘请职业规划专家,为学生们的自我规划提供可靠的保障。

结语

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会计人员要想成为行业精英,就必须满足市场环境的需求,而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重点输出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高校应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以管理型为主进行教学,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管理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人工智能时代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数读人工智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