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研究
2020-03-03姜桂红
姜桂红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职业教育实施集团化办学,有效整合了集团成员的精华资源,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校企协同育人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支撑。目前成立的职教集团,其成员单位多则上百家,少则二三十家,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机构,如何健康持续地运转?答案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集团化办学,不能简单地把集团成员聚合在一起做加法求大求多,而是要产生叠加后的化学反应。因此,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有利于协调好集团成员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职教集团规范有序地发展,打通职业教育到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地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全面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治理体系不健全、政策及资金保障不充裕、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仍然是集团化办学深入发展的障碍。
(一)集团化办学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
2016 年底,全国共有1 406 个职教集团,其中仅有53个经法人登记,占比3.77%[1]。绝大多数职教集团治理结构尚不完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主要以章程或协议等形式约定,执行力和约束力不强,必然影响集团化办学成效。出现这些问题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这些职教集团几乎都属于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职业教育联合体,职教集团本身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集团成员协同合作效果不明显
集团成员间合作的凝聚力不强,集团化办学实践中仍存在“集”而不“团”现象。因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重点话题,还是一个有关社会发展的经济问题[2]。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意愿不强烈,校企合作就很难有实质性成效。集团成员单打独斗,多元主体参与集团化办学优势不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仍未形成统一的教学标准等。
(三)集团化办学政策保障力度不均衡
集团成员中的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隶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对集团化办学统筹协调的力量不同,难以调动每个成员在集团化办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家层面颁布了很多推动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没有跟上集团化办学快速发展的步伐,或有的地方政府因财政资金紧缺,无法提供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集团化办学动力不足。因此,探索有效破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障碍的途径,在于健全集团运行管理机制,理顺集团与各成员单位的关系,明确集团成员的利益诉求与职责分工,发挥集团整体作战优势,这也是集团化办学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实践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以来,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信息互通为桥梁,积极探索和创新具有装备制造职业教育特色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为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及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能力。
(一)注重集团运行机制顶层设计
集团理事会加强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根据集团性质和宗旨,确定了“项目重心下移、激活成员细胞、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推进思路。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构建了“1262”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即1 个“目标”(打造“辽宁特色、国内领先”的示范性职教集团)、2 个“依托”(依托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6 个“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学生与员工融合、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2 个“共享”(集团公共实训基地、集团招生就业信息平台)。“1262”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强化了集团成员间交流与合作,增强了集团化办学整体实力,切实发挥了集团示范引领作用。
(二)注重集团信息服务机制建设
集团探索大规模职教集团运行特点,建立了信息沟通与服务运行机制,利用专题网站、工作QQ群、微信群、常务理事会以及项目建设协作组等交流方式,实现集团化办学供需对接、信息共享,推进集团成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同时,收集整理集团成员单位办学特色,印制宣传画册;遴选集团化办学典型经验,汇编工作简报;策划拍摄宣传片,提升集团社会影响力。通过搭建智能化的融共享性、协作性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全面加强集团信息化建设,突破集团成员因时空限制带来的交流瓶颈,促进集团运行管理信息化、服务管理现代化。
(三)注重集团运行项目研发
为充分调动集团成员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团以项目建设为纽带,寻找集团成员普遍认可、具有共同利益的目标点,开发设计集团运行项目,从成员企业、院校中聘任专家,成立了项目建设协作组,形成重心下移、全员行动的集团运行模式。项目建设协作组专家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对照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共同研究开发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标准,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对接产业需求[3];制定集团内中职对口升入高职“3+2”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新路,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在优质资源共享、混编教学团队建设、信息服务共推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四)注重集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集团聚焦100 余家企业的优势,深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创新装备制造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集团坚持校企双主体研制教学体系、双主体共建混编教学团队、双主体开发课程、双主体共建实训基地、双主体开展教育教学、双主体考核评价学生,形成了具有集团特色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集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将企业生产实践搬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和传承工匠精神。集团内9 所院校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校企双方联手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技术技能过硬、敢于创新研究,无论是在企业的生产一线还是管理岗位,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集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辐射集团院校同类专业。
(五)注重集团共建共享机制构建
依据辽宁装备制造类企业人才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集团建设了具有国际化办学特色的AHK 机电一体化、汽车底盘诊断与维修等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发挥集团公共实训基地载体作用,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开发“双元制”项目教学课程,为集团院校师生、企业员工提供焊接实操、数控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等装备制造类专业实训平台。举办技能大赛,为集团成员提供展示技术技艺的舞台。集团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先进设备优势,组织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发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集团公共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集团成员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集团社会服务能力从“一点、一面”走向“多点、多面”,集团辐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三、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完善集团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务实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有利于职教集团蓬勃发展。职教集团可从构建科学合理的集团化办学治理结构,完善集团化办学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建立集团化办学运行考核机制等方面推进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建设,提高集团运行效率和集团化办学水平。
(一)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结构
紧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科学谋划集团化办学的长远发展,健全集团组织架构,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民主管理、共建共享的集团化办学治理模式。
首先,制定一份完整有效的集团章程,增强集团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集团化办学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4]。围绕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双元”育人长效机制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内容开展系列研究和自我改进,推进集团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促进职教集团在办学规模、成员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可持续发展[5]。
其次,结合集团化办学实际,单独设立集团秘书处,安排专人负责集团日常管理运行工作,有效发挥集团秘书处上下沟通、内外衔接的重要功能。成立集团化办学专门工作委员会等理事会分支机构,负责具体项目建设与管理,明确其工作职责和运行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成员的各自优势,提高集团化办学效益。
再次,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可以选择在行业有影响力、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并且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6],有利于激发企业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活力。
(二)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力度
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开展的合作,如学校与学校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政府合作等都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根本保障。各地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力度,把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一是给予集团化办学相应政策制度支持。如扩大集团院校的招生自主权和新专业申办权,对参与集团化办学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等,为集团化办学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政府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关政策及制度,赋予职教集团独立法人身份的资格,使职教集团名正言顺地开展各项工作,解除对牵头单位的依赖,这是集团长效发展的关键因素[7]。引导职教集团探索建立独立法人型集团,明确集团的法律地位、经营管理、共建资源归属以及成员间的责权利等,进一步推动集团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设置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满足集团化办学日常工作需要,加大对集团人才培养、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技术研发等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保障集团化办学常态运行。
(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机制
为激活集团成员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动力,促进职教集团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决策、执行、考核、监督、协商等工作运行机制,严格集团准入标准,强化激励与退出机制,不断优化集团理事会结构,增强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集团工作考核办法并建立动态管理的集团化办学考核机制,设置科学可行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奖励评价、淘汰退出等考核指标,定量与定性考核指标双重结合,对集团成员各自承担的任务开展有针对性地考核[8]。集团成员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初始目标是各取所需。如何使集团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集团向心力,形成集团化办学合力。职教集团可采取定制化管理方式,满足集团成员的利益诉求,促使集团成员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促进又相互作用[9],营造工作有序、奖惩分明、监督有力、协同共进的集团化办学氛围。
(四)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主体,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集团化办学就无法展示出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人才培养质量也难以有所提升。如何重构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10]。集团院校根据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学标准,共同设计专业课程,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汇集实习实训资源,以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模式共育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建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每学期都要安排时间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训,锻炼教师实践能力;企业技术骨干走进课堂,实质性地参与教育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融合的有效路径,助力学生从“准职业人”完美过渡到真正的“职业人”。
总之,职教集团应不断改革创新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集团治理体系,构建协调有序、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激发集团化办学内在活力,提高集团化办学运行效率与管理水平,切实发挥集团化办学的聚合功能和优势力量,推动集团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促进职教集团健康可持续地运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