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3-03胡雯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税务互联网+

胡雯莉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税务会计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涉税业务处理稍有不慎,税控设备就有可能被锁,甚至企业法人或会计被税局约谈对该情况做出解释,并查三年账。鉴于以上情况,如何培养学生涉税风险判断、税收筹划和税务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税务计算、账务处理和网上办税操作水平,是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近几年来,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MOOC、微课等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潮,促进了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变革,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和谐统一,是国际教育界前沿研究课题。

一、问题:“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较多,教材滞后于税法改革

“税务会计”课程内容设置与“财经法规”和“财务会计”重复较多,搞得学生似懂非懂,不积极学习。“财经法规”课程详细讲解了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部和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在“财务会计”也详细讲解了一般纳部人增值税的账务处理。目前“税务会计”课程内容也是围绕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其他税费进行讲解,而且基本上是按“税制—计算—核算—申报”的流程讲解,重点通常还是放在计税、核算环节。在财务机器人诞生和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背景下,学生仅学会税务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税务会计”教材内容常常滞后于税收法规。我国税收法规几乎是每年进行若干次小调整,每隔几年开展一次大变革。比如,较早之前的营改增、和近期的国地税合并、国税代扣社保等新政策宣讲都只停留在对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的培训中,基本上没有同时搬到大学课堂。又比如,2018年4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如果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的税率均下调至16%和10%,而同学们已购买的教材显然不可以更新税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层皮,实践教学落后于税务工作

“税务会计”是在税法的规范中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理论教学方面,主要由学校专业教师承担,这部分教师多为硕士、本科毕业后马上进入高职院校任教,实践经验不够,教学过程中常常是停留应试教育阶段,分税种从其含义、特点、征收对象、税率、税费计税到纳税申报、税务会计的设计步骤来授课,按教材中文字陈述的抽象案例进行讲解,不涉及具体的仿真税务发票、会计账簿记载等详细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实践教学方面,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这部分教师多为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利用虚拟报税平台、增值税开票平台等实践教学软件,组织学生在实训室电脑上登录相关系统进行开具税票、税费计算及纳税申报等实训。较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拟操作要相对具体仿真,学生容易接受理解。但实践教学整体是落后于税务工作,一是案例简单,涉税企业只有几家导致知识的片面性;二是税率更新慢,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没有及时更新;三是缺乏职业情境,实训平台操作与社会法规产生脱节,无法与税务机关对接。此外,专兼职教师因各自圈子不同极少相互交流,更不可能就某个班、某个同学面对面讨论教学上的衔接和互补问题,导致学生知识技能点存在空诸多空白地段,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三)课程考核难以全面考量,考核无法激励学生

“税务会计”课程考核基本上是由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到课率、课堂问答和平时作业打分。这个“指挥棒”直接影响学生倾向于针对教材的理论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从而提高期末考试成绩。首先,容易给学生“不是那么客观”的印象。无论是平时成绩还是期末成绩均由任课教师掌握了学生的“生死大权”,特别是平时成绩带有比较浓厚的主观色彩,学生不是很信服。其次,忽视了实践考核。因为实训平台考试案例少,以及需要分小组才能在较短的考核时间内完成业务量较大的税种纳税申报而便开展。即使少数高职院校开展了实践考核也因为分小组而产生组内人员相互依赖心理,无法综合考量学生全面税务处理操作技能。最后,考核是事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到学期末才有结果。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获得感”,导致部分院校期末考试前一周教师划重点、学生死记硬背应付教学。

二、破解:互联网+“税务会计”教学改革

(一)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税务会计要严格在税法规范下核定纳税人税款、编制和报送纳税申报表,适时进行纳税筹划、维护企业利益。当前新经济、新业态迅猛发展,国家税制改革不断推进,营改增和增值税深化改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国税地税征管系统和业务数据集中统一等多项税收改革提速推进。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围绕税务领域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所学即所用。针对“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较多,教材滞后于税法改革”之现状,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创建“税务会计”课程教学资源库。

第一步,厘清课程大纲。与“财经法规”“财务会计”等课程存在内容交叉的教师共同研讨,区分出本课程的教学目录和大纲。

第二步,根据课程大纲编著云教材。聘请税务局工作人员和专任教师按国家最新税务政策,及时更新有关内容。比如营改增的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数调整和专项附加扣除等。

第三步,根据云教材制作教学素材。针对某一知识技能点应制作颗粒化资源,且每个资源尽可能设计成较小的学习单元,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素材主要有图片、微课、语音、动画、PPT,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表现形式。比如,针对某些比较难、容易混淆知识技能点用1-5分钟的微课视频方式呈现出来,满足现在学生碎片化学习,重复性、高频率地观看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然后再精选税务师考证试题,巩固理论知识。针对报税流程、企业事业单位和税局工作场景、税务政策宣传单等选择图片配合语音来表达,因用手机就可以随时拍照和录音,制作简单、快速,既有时效性又能一图胜千言。

第四步,根据教学素材编制题库。针对某一知识技能点编制包括但不限于单选、多选、会计报表填空、计算、会计分录、案例分析和网上报税在内的题目,同时每个题目按容易、一般、较难和困难、很困难标记五级不同难易程度,便于日后组成具有区分度的试卷。

(二)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理论课教学方面,利用及时、更新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第一步,课前“前置学习,诊断评价”。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课前问题并提供微课、PPT等为主的学习资源,同学自主线上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和自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结果,针对性的备课。

第二步,课中“针对教学,内化知识”。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首先激励表扬课前学习表现突出的同学,明确同学们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重难点讲解,引导同学们进行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来解决课前学习中的问题;之后是采用课程教学平台的摇一摇功能进行提问互动,学生非常喜欢,希望能被摇到,摇不到还主动要求被提问,这样的课堂气氛在传统教学中很少见,而混合式教学课堂上这是学生最期待的环节;同学完成了基本任务后,启动递进式拓展环节,进度慢的同学继续完成基本任务,进度快的同学进入拓展任务,有的完成1个任务,有的完成2-3个任务,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最后采用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快速小测验,即时看到测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师生总结评价达到内化的目的。

第三步,课后“反思分享,拓展提升”。同学们根据上课内容,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完成课后作业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拓展关联知识,制作成PPT 分享到课程教学资源库中供同学们相互学习。

(三)构建产教企业,业财税一体化开展真账实战训练

传统的实训中,虚构的完美业务脱离企业实际、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经验和技巧的传授、实训答案标准化,实训实践教育正逐渐演变为应试教育。针对此问题,可在实践教学方面构建了基于财务云共享中心的产教企业,业财税一体化开展真账实战训练。

第一步,构建兼顾企业经营和人才培养的产教企业。产教企业共有真账工作平台和真账训练平台,真账工作平台是企业经营平台,真账训练平台则是真账工作平台的映射平台,也是用于教学的平台。其中,真账工作平台是企业经营代账平台:(1)电子影像系统,用于票据的整理、扫描上传;(2)核算系统,用于业务核算、结转费用、生成凭证、期末结账和出具报表;(3)审核系统,用于报审核授权、退回错误业务;(4)报税系统;用于计4 算税费、填写申报表和网上申报;(4)风控系统,抓取前端系统相关数据,进行税务、资金、存货、账龄预警并出具预警数据分析报告。真账训练平台是人才培养教学平台:(1)业务核算,用于核算、审核和真账练习;(2)税务实操,用于计税、报税、节税练习。二者区别在于工作平台不允许错误,否则导致经济损失,而训练平台允许错误。

第二步,全体学生应用真账训练平台进行试错训练。此阶段训练的是平台工具操作的熟练程度、会计分录的条件反射,还处于技术阶段,也就是已经慢慢被机器人取代的那部分功能。而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在启动阶段规划设计某个方案,执行阶段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懂不会新出现的东西能深度学习的一类人,在这一方面需要足够的训练。真账训练平台实训中没有标准答案,其答案来自映射平台---真账工作平台会计人员的实操结果,是某会计人员现实工作中账务处理的结果,有可能不是教科书般地标准答案,但一定是合法合规情况下会计人员最优处理方式。让同学们接触不完美的企业实际业务,接触成千上万种规范和不规范的企业真实票据,接触不同地区、不同会计人员处理相同业务的经验和技巧。

第三步,选拔学生应用真账工作平台进行真账实战。人力资源领域研究表明,一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绝大数因素取决于工作中的学习。于是就有了把企业搬进学校的想法,给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参与实战,在实际中工作去试错、磨练和提升。在第二步全体学生应用真账训练平台进行试错训练的基础上,选拔20%-30%学生应用真账工作平台进行真账实战,不仅激励了同学们在第二步的学习积极性,也把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率先在教学中得到快速应用。

如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知识技能传递理论课依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大量节约了课时量,从而将更多的课时分配给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贯穿理论教学始末,不再是先理论后实践,而是二者如麻花一般交替进行。更重要的站在企业会计的全局对税务会计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涉税风险判断能力和税务沟通能力。

(四)课程全面动态考核学生,获得感激励学生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风普遍较差,少部分教师考前划重点,大部分学生考前突击泛滥。当考前突击遇到考前划重点,考前突击同学的学习成绩就有可能不显著低于平时努力的同学,如此以往则会极大的挫伤平时努力的同学的积极性。虽然现在及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高职院校已经实施了最终成绩=30%平时成绩+70 期末成绩的过程性考核办法,但实务中的平时成绩却被滥用了。曾几何时,平时成绩沦落到教师凭主观印象给定学生平时成绩,或成为教师调节及格率的尴尬地步,并没有起到激励和调动学生强化平时学习的作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上帝视角:学生观看视频,得到的数据是每个学生的进度和学习水平。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的数据是代码习惯、停顿时长、甚至是学生的每一次点、每一次输入删除。上帝视角满足教师在大班教学情景下低成本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分析出学习中碰到的困难。这样,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重难点、教学节奏和因材施教都有清晰的全局把控。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面向高职大班级学生进行平时成绩的动态、客观评价成为可能。具体来说是改传统税务会计仅采取期末闭卷考试为注重线上学习行为、线下期末考试、线下实践教学成绩等加权成绩,以此达到全面、动态考核学生,让学生有获得感进一步激励学生强化过程性考核。

以本课程平台为例,学习成绩的可信度为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目标达成提供有效支持。

学生成绩=20%线上学习行为+10%线下课堂教学+40%线下期末考试+30%实践教学平台。

其中,线上学习行为=50%学习进度+20%笔记+30%作业;

线下课堂教学=40%考勤+20%课堂表现分+40%测验平均分;

线下期末考试=100%登分成绩,即传统考试成绩;

实践教学平台=80%真账训练平台+20 真账工作平台。

权重一旦设定,学生成绩系统就会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线下课堂教学、线下期末考试、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痕迹客观、动态、自动生成成绩。所以整个过程性评价成绩管理都是基于信息技术自动、动态、客观形成,对学生有很强的信服力,并以此来倒逼学生注重过程性学习,而不是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

三、反思:困难与挑战

当然,基于信息技术的“税务会计”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学校而言,一是在薪酬方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优等方面制定明显、大力度导向信息化教学的优惠措施,并全校范围内组建微课制作、网站运营专业团队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学校采购课程建设平台、服务器空间和免费wifi覆盖全校,方便师生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一是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整个课程的设计、教学能力,还需要自学微课、动画、仿真软件的制作和课程平台PC、移动APP 的使用。二是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对学生即时提交的成果给出及时、公正、有信服力的评价、总结和启示。对学生而言,一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业压力、进取精神和自学能力,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完成课前、课后看视频、PPT 和做作业等学习任务。二是学生有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和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分辨出有用信息,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能用百度、知网、名校BBS 学术论坛中的搜索功能去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税务互联网+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题一题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