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9年国内外语言服务研究领域及路径述评

2020-03-03王保红尹春洁丁礼章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言服务研究

林 兵,王保红,尹春洁,丁礼章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引言

黄友义先生曾指出,“对语言服务的行业现实进行调研非常重要,而且应该从顶层开始,调研用人单位是否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服务”[1]32。作为一个正在引起关注的研究领域,语言服务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了语言学、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因其内涵与外延的广泛,使其具有了很强的包容性。从其行业属性讲,它包括“翻译、本地化、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培训、语言咨询等内容”[1]31。所以,对语言服务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拓宽翻译、外语教学与学习等研究的思路。

回顾国内外有关语言服务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厘清有关语言服务概念系统,较为清楚地认识当前产业及市场发展情况,进而为以该视角为出发点,为外语教学与学习,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一、国内研究

语言服务概念自2005 年进入语言生活研究领域以来,一直引起学界的积极讨论,对其研究的视角也日渐多元化。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学界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讨语言服务的概念系统

作为语言服务研究的引领者,屈哨兵[2]曾对其做出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论述。根据他的研究,语言服务包含有资源系统、业态系统、领域系统、层次系统和效能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了语言服务的概念系统。其中,效能系统又可分为工具效能和经济效能,作为语言服务与生俱来的属性,工具效能使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沟通成为了可能。柴明颍、胡开宝、李瑞林、陈浪、黄忠廉、赵稀方等学者探讨了大数据、职业化时代的语言服务,其中,柴明颍[3]在谈及翻译走向语言服务时,指出“翻译走向语言服务,确切地说,走向大数据、职业化时代的语言服务,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语言服务所提出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语言服务所饱含的行业属性也在发生新的嬗变,也说明语言服务概念系统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广泛性。

(二)研究对象贴近实际生活

语言服务的学科研究表现出了一定的多样性。有的学者将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张慧玉[4]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环境分析,尝试剖析沿线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主要宏观环境因素带给语言服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的学者将视角集中在本土化语言服务的研究上,王玉莹、李琼[5]探讨了西安社区医疗语言服务研究,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医生和患者对于本土化语言服务的需求的理解,指出“国内学者注重医患沟通中医护人员提供的附加性的服务内容,即‘行业语言服务’”。有的探讨了翻译语言服务的进展情况,曹新宇、陈孔莉、金锦珠[6]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涉外农业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并通过分析其结果,为MTI 人才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有的探讨运用翻译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实现语言翻译服务的职业化。有的则从语言景观的角度探讨语言服务水平,刘振平、黄章鹏[7]以青秀山风景区语言景观为研究个案,探讨了地区语言生态的表现,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指出了青秀山景区的语言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全球化视野下,出现了全方位、专业化的语言服务解决方案平台

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是国内首个全方位专业语言服务平台,在为国内外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高端语言服务和专业培训服务的同时,致力于推进中国语言服务接轨国际标准、实现全面优化,并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力争提升中国语言市场服务品牌的国际地位[8]。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体系覆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语言科技领域,在语言科技领域,可提供多语言机器翻译解决方案、机器辅助翻译和人机互助翻译等服务[9]。此外,有道、百度、谷歌等公司也同样可提供多种语言的机器与人工翻译服务。

在全球化背景下,王华树[10]在《全球语言服务市场的演变》一文中,从语言服务全球市场、涵盖范围、服务内容、技术手段等变化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详细勾勒了全球语言服务的发展轨迹。由此可见,语言服务的整合性研究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从语言服务视角反思外语人才的培养

王传英[11]从企业基本概况、语言服务人才需求特征、员工招聘与在职培训、语言服务领域等内容对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为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并重点指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实施。俞敬松、耿思思[12]以“跨境电商网页本地化”竞赛为例,展示了该竞赛的实施背景、题目设置、实施过程及结果评比,阐释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在培养集翻译技能、信息技术能力及综合技能为一体的实用型语言服务人才方面的做法。

综上所述,国内语言服务研究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语言服务研究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属性;第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具体行业的实证研究被广泛采纳;第三,依托大数据出现了大型的语言服务平台,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语言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将促使语言服务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第四,从语言服务的需求角度反思当前语言人才的培养。

二、国外研究

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研究主要着眼于语言服务产业领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语言服务产业的市场发展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摩擦也随着上升,因此,在跨境法律诉讼的数量不断增加。Jeff Schmidt 领导Park IP Translations 的团队为客户提供专利及产权方面的法律语言(人工与技术辅助翻译)解决方案,他指出,经济与市场的驱动会加速全球化发展进程,同样也使得企业间法律诉讼数量不断上升,这就为他们提供法律语言服务来解决企业诉讼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进行技术拓展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团队成员自身知识的素养,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13]。Donald A. DePalma 领导的CSAResearch通过研究指出,2017 年全球语言服务与技术市场额达到了430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了6.97%,并预测语言服务在口笔译、本土化应用、产品开发及新兴服务领域的增长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14]。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语言服务产业并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转化并应用于语言服务产业的案例越来越多。Toru Ishida等在10年前就尝试与中国、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大学合作进行跨文化合作实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依托网络基站的语言网络,包含着多种语言之间的语言资源库已然成型[15]。Donghui Lin 等着眼于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中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为此,他们开发了QoS软件,为了解决该软件不同情形下对不确定性情形的应对问题,以便更好地提供语言服务,开发者们形成了“评估-应用-反馈-升级”的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农业领域,以便能够满足其国际交流过程中的多种语言服务需求,努力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16]125-137。

(三)智能手机端应用成为语言服务产业增长的新高地

全球与地方服务协会首席执行官Hans Fenstermacher 指出:“随着智能手机销售量的不断增加,全球对翻译的需求量和对地方性内容的需求正在呈指数型增长,相应的移动频道对语言相关的服务也会激增”[17]1。因此,很多企业和专家在机器翻译的研究上花了大量功夫,如Masayuki Otani, Nguyen Cao Hong Ngoc, Takao Nakaguchiand Donghui Lin 等(基于已开发的语言网格平台languange grid,开发出了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语言混搭系统”language mashup),在手机安装该系统后,用户可以体验多种不同语言的翻译服务[16]21-37。但是,正如Hans Fenstermacher所说的那样,“基于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软件开发水平,机器翻译在成熟度、专业度和精确度上仍然不能替代人工翻译”[17]2。然而,智能手机端应用正成为语言服务产业—尤其是语言翻译服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且发展迅速,这一情况应该引起学界的关注。

综上所述,国外语言服务研究表现出以下的特征:第一,语言服务产业规模效应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第二,大数据赋能,语言服务产业在创新转型中发展;第三,客户需求驱动语言服务在跨文化、跨语言、本土化方面趋势明显。

三、不足与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语言服务方面的研究,笔者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也可以为进行进一步探讨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不足

1)语言服务的理论框架仍需拓展。当前的研究,多数是对其概念及框架分类体系的探讨,而可以供研究者采纳的理论营养则相对缺乏,虽然屈哨兵[2]提出了语言服务的效能体系,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需要研究者丰富其评价体系。

2)实例研究停留在事实的罗列层面。不管是研究医药领域语言服务,还是农业领域语言服务,在调查中都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要注重相关方面的语言服务。但是,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方面,却未给出实际有效的建议,缺乏推广应用价值。

3)语言服务发展中产业研究注重市场因素,而忽视人文因素的考量。语言服务以市场驱动,但是除却经济因素之外,其背后包含的人文因素是如何影响语言服务的质量方面的研究却仍有待加强。

4)语言服务与教学的研究中着重强调MTI 教育,而忽略了高职高专教育。纵观语言服务与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在讨论需求导向对MTI 教育的反拨效应。但是,在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导向即为市场,所以,高职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同样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二)启示

第一,将语言服务与学生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结合起来。将语言服务研究和学生外语教学、学习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拓展外语教学的视野,还可以反映学生实际的应用水平,了解社会对高校外语学生培养的实际需求。

第二,调查法要注意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作为语言服务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可以通过调查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在分析方法上,除了简单的封闭式问题设计之外,还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这样便于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较为客观公正的呈现调查结果。

第三,注意分析影响结果的各因素间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尝试用量表来衡量各问题,并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发现各影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在了解因果关系上更为明晰。

第四,语言服务研究应注意产学研相结合。目前,国内已出现了资金雄厚、人才济济、市场广阔的大型语言服务平台,而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又面临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状况,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破局”与“组局”的突破,进而更好地服务国内语言服务研究。

四、结语

国内外有关语言服务的研究表明,语言服务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门学科。作为产业,它日益表现出一种市场属性,并与新兴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作为学科,它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属性,并与语言教学、学习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朝着贴近实际、崇尚多元和需求导向的方向发展。但是,审视当前的语言服务研究状况,需要学界注意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外语培养模式,使语言人才的培养真正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开展必要的实证研究,可以认清当前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同时,将二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又可以认识实际需求与实际培养之间的差异,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导,并在教学内容、方法乃至学习与评估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语言服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语言是刀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