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宁县方言“有一A”构式研究

2020-03-03贾泽林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叹句复句重音

贾泽林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一、引言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甘陕交界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其方言也有一定的复杂性。《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宁县方言划归为中原官话关中片,而雒鹏指出,北京话中的[ən:əŋ|in:iŋ|uən:u(ə)ŋ|yn:yŋ]四对韵母,大部分宁县方言是不分的,这部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1]。但是,县境东南部的早胜镇、中村乡、政平乡、良平乡四地能区别这四对韵母,这又是中原官话关中片的特点。

宁县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有+一+形容词”构式(下文简称为“有一A”构式),这个构式在该方言中有两种典型用法。如:

(1)你把哉(这)药喷上,苹果树上的虫保证(肯定)就有一少哩。

(2)到了三月里,天就有一暖和哩。

(3)王军屋里(家里)盖下兀(那个)房瞅着有一美哩!

(4)老李哉人做事有一认真哩!

“有一A”构式在句子中只能作谓语。例(1)和例(2)中的“有一A”构式的用法相同,例(1)中“有一少”是陈述“把哉药喷上”这一条件带来的“苹果树上的虫”变少的结果;例(2)中也有相同理解,“天有一暖和”是指“到了三月里”的时令条件所引起的天气变化。例(3)和(4)代表“有一A”的另外一种用法,例(3)“有一美”用来赞叹房子特别漂亮,句子带有原先没有预料到的意思;例(4)“有一认真”是感叹老李极度认真的态度,带有超过预期的语气。

调查发现,“有一A”的这两种用法在韵律上存在明显差异,感叹句中的“有”带有对比重音,条件复句中的“有”则没有这一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有一A”构式两种用法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同时结合韵律特点对感叹句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

为了讨论方便,本文将用在条件复句中的构式记为“有一A1”,感叹句中的构式记为“有一A2”。另外,“哩”是宁县方言中的常用语气词,本文讨论的两类句子的末尾都必须出现“哩”,下文不再专门说明。宁县方言是笔者的母语,文中材料来自内省和调查,内省例句均做了田野核查。

二、“有一 A1”条件复句

(一)“有一A1”的使用条件

在宁县方言中,“有一A1”构式用在条件复句的结果分句中,与其前面的条件分句共同表达条件—结果关系。“有一A1”结果分句代表的是说话人根据前面的条件做出的经验性判断。句法形式上,“有一A1”句强制要求至少有一个表达相关条件的句子前置共现。例如:

(5)等把娃娃们都从学校供经(供)出来了,咱屋里日子就有一好哩。

(6)到了六、七月里,西瓜就有一便宜哩。

例(5)是说话人针对孩子毕业这一条件与家里“日子就有一好哩”的结论之间的关系做出的判断,在说话人看来只要满足这一充分条件,后面的结果必然会实现。同理,例(6)“有一便宜”的情况需要满足“到了六、七月里”这样的时令条件才能够实现。

“有一A1”条件句中,条件分句前可以出现“等(到)”,结果分句的谓语前强制地出现短时义副词“就”,构成“(等/等到)……,就……”的条件复句格式,表达对未然状况的推断。例如:

(7)等村里把自来水通上了,到时候用水就有一方便哩。

(8)你哉病(你的这个病)跟天气有关哩,等天晴了就有一好哩。

“有一A1”条件复句还可以用来说明生活中的普通常识。这时,“等”和“等到”不能出现。例如:

(9)人长时间不休息,注意力就有一放松哩。

例(9)用假设的语气来说明“长时间不休息”导致“注意力放松”的道理,用条件复句来表述,意在凸显二者之间的条件—结果关系。

“有一A1”条件复句在语用上要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只能用来表达对理想结果的推测。“有一A1”分句表达的多是说话人希望或期待发生的情况(说明常识的情况除外),条件分句所述的内容就是根据这类结果推导出的充分条件。比如,例(8)一般会出现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中:最近天气一直不好,某甲告诉某乙他的腿很疼,某乙认为某甲的病与天气有关,因此某乙告诉对方等天晴了腿就不疼了。某乙的病“有一好”是双方都希望实现的情况。与此相对,“有一A1”条件句不能用来表达负面意义的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

(10)*等娃考上了大学,屋里日子就有一紧张哩。

(11)*你不按顿子(按时)吃药,你兀病就有一严重哩。

根据调查,例(10)和(11)两句话不符合宁县方言的表达习惯。显然,这类句子不能说并不是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条件复句用来表达假设的情况,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色彩,在话语中很少有主动表达希望发生不好事情的情形,更不会去探究能够引起负面情况的充分条件而使它实现。如果要说明负面意义的事理关系,一般会选择其他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

(二)“有一A1”分句的语义特点

在条件复句中,“有一A1”分句用来陈述受条件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结果,变化后的结果与受条件影响前的状况形成对比。“有一A1”所陈述的变化有两个特点。

1.质的变化

“有一A1”条件句中的条件是充分条件,条件的有无会影响结果的有无。因此,“有一A1”结果分句代表的变化是一种质的变化,表示从一种性状变为另外一种性状。例如:

(12)你把书包里头的词典取出来,背上(背着)就有一轻哩。

(13)你试一下哉眼药,用了眼窝(眼睛)就有一亮净哩。

在例(12)中,“背上就有一轻哩”是未实现的结果,与现状“书包重”之间形成对比,两种状态的对立表现为质的变化。例(13)中的“亮净”是和现在的“不亮净”对比,“用了哉眼药”的条件能够带来眼睛从“不亮净”到“亮净”的变化。

借助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对“有一A1”构成成分的性质做一些初步的判断。“有一A1”条件复句表示满足条件后主语所领有的性状完全发生变化。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有一A1”中的“有”是表广义领属关系(性状领有)的实义动词[2],支配作宾语的偏正结构“一+A1”。其中,“一”用来修饰限定A的程度状况,是表示“完全”义的程度副词。

2.瞬时变化

“有一A1”条件复句表达条件和结果之间在事理上的依存关系,不凸显变化的过程。在话语中,“有一A1”除了受短时义副词“就”的修饰外,“都”“一下”“稍时(马上)”“立马(立刻)”等瞬时顿变意义的成分也常用作修饰语。这些限制性成分在句中出现,能够体现“有一A1”分句表示瞬时变化的语义特点。例如:

(14)今儿早起(早上)把这个药用上,我感觉人稍时(很快)就有一精神哩。

(15)你趁着放假好好休息上几天,等上了班就有一忙哩。

“有一A1”不能受“慢慢儿”“一天天地”“老是”“一老(总是)”等过程义特征明显的副词性成分修饰,也不能与表示时段概念的成分共现。

需要指出的是,“有一A1”分句代表的变化并非是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变化的过程,瞬时顿变只是条件句和结果句之间引起关系带来的表达效果。

3.A1的语义特征

受上述语义语用特点的制约,“有一A1”对进入其中的形容词有一定的选择限制。根据“有一A1”复句的特点,A1需要满足[+变化]和[-贬义]两个语义条件。

表示变化意义的形容词可以用“NP+已经+__+了”来测试[3],凡是符合这一句法框架的形容词都能进入“有一A1”,表示新性状的出现与完成。

非贬义的感情特征是受“有一A1”复句的语用特点的影响而产生的。表达消极有害意义的形容词,如“丑”“难看”“瓜(笨)”“坏”“婆烦”等不能用在该格式中,前文已作论证,此不赘言。

三、“有一 A2”感叹句

(一)“有一A2”构式构成的感叹句

宁县方言中,“有一A2”作谓语构成的主谓结构在“有”带上对比重音之后,就能独立使用,表达事物(包括人物)所领有的某种性状在程度或量度上超过说话人预期的语用意义。与“有一A1”条件句表示质的变化不同,“有一A2”感叹句的功能可概括为表现“超量”。例如:

(16)今儿哉天气'有一冻(冷)哩!

(17)你哉人'有一日眼(讨厌)哩!

例(16)中“今儿哉天气有一冻哩”表达的意思是,说话人知道今天会冷(甚至会很冷),但实际感受到的冷在程度上超过了说话人的预期。例(17)通过说明程度超过自己预期的方式来表达对听话人极度讨厌的情感。

当某种性状的程度或量度表现超过了说话人的预期或普通认识时,就能够推导出在说话人心目中该性状程度极高的意义。因此,“有一A2”感叹句可以用来表达主观认定性状“超量”的意义。其中,“超量”信息带有主观性,是对说话人主观感受的表述。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有一A2”感叹句常常带有夸张的语气,谓语动词“有”随着说话人的主观强调程度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语音延长,最长的可以是三个左右正常音节的时间。这同时也能说明“有一A2”感叹句与“有”所带的对比重音有一定的关系,下文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一A2”感叹句前可以出现“啊哟”和“哟”两个叹词,说明出乎意料的感受,提示说明其后“有一A2”句表达的超预期意义的功能。宁县方言中的“哟”和“啊哟”是表达惊叹和出乎意料语气的叹词,与同属关中片的西安话中这两个叹词的表达功能相同[4]。如例(16)和(17)句前面加上“哟”或“啊哟”,表达会更加自然。

“有一A2”感叹句排斥与表示有预见性的话语片段共现,说明它不能用于表达符合说话人预期的情况。例如:

(18)*我昨天跟你说了吧,今儿哉天气有一冻冷哩!

(二)感叹句成立的韵律条件

上文已介绍过,对比重音是“有一A2”感叹句成立的必要条件。与“有一A1”条件复句不同,“有一A2”作谓语构成的主谓结构自由出现发挥表达功能时,必须向谓语动词“有”指派一个表示强调的对比重音,否则句子不能成立。例如:

(19)*老王兀人有一'犟哩。

(20)*哉书瞅着有一'厚哩。

根据对当地人的语感调查,表现自然重音的例(19)和(20)不能成立。他们告诉笔者如果重读“有”,例句中的表达就能够成立。可见,例(19)(20)的表达不成立是由于缺少使句子成立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比重音的位置能够断定,对比重音正是“有一A2”感叹句成立的必要条件。

朱德熙指出感叹句的作用包括表达情感和报道信息两个方面[5]。“S 有一A2”可以发挥命题功能,是对听说双方都知道的性状表现进行陈述(感叹句的预设信息),因而句子的信息度很低,导致例(19)和(20)不能在话语中出现。根据刘丹青、徐烈炯的研究,对比焦点具有[+突出]和[+对比]两个功能参项,有高信息强度的特点,不但能够用来表现句内要被突出的信息,而且还能跟上下文或共享知识中(尤其是预设中)存在的特定对象进行对比[6]。“S有一A2”结构中的领属动词“有”带上重音后就能够凸显其领有的突出性(prominent),跟“有”表达的正常领有的状况形成对比,表现领有的性状与预期认知水平之间在程度上的差异,传递由于超出意料而产生强烈感受的语用信息,带来感叹句成句必需的强烈情感因素。由此我们推断,对比重音为感叹句的成立提供了语用上的必要条件。

(三)句子成分的特点

1.主语的结构

“有一A2”感叹句的主语由“哉/兀+名词”结构或包含“哉/兀+名词”结构的复杂结构来充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指名短语“哉/兀+名词”;二是同位短语“专名/代词+哉/兀+NP”;三是偏正短语“修饰语+哉/兀+NP”。例如:

(21)你哉娃有一瓜(傻)哩!人家哄(骗)你哩,你都不知道。

(22)夜集啊买下哉辣子有一辣哩!(昨天在集上买的这辣椒太辣了!)

“有一A2”感叹句的主语不能由“哉/兀”或名词单独充当。因为“哉/兀+名词”结构是表达说话人情感的主观评价性语言形式,能够满足感叹句的情感表达需要,而指示代词或名词单独出现缺乏情感表现力。

2.A2的语义特征

“有一A2”感叹句表达“超量”的意义,即感叹句预设A2性状的存在,句子表达的焦点在于A2的程度或量度比预期的“量”更高。因此,A2是用来表达程度或量度变化的形容词,即需要具备程度或量度的延展性的语义特征。根据A2的语义特征,本文认为表达主观高量的“太A了”结构可以用来鉴别A2的成员。例如:

(23)我说你哉人有一怪哩!叫你去你不去,不叫让你去你偏要去。

(24)老王兀人见了人有一热激(热情)哩!

(25)你屋里到街道兀路有一远哩!

(26)迎(现在)哉笔记本电脑有一薄哩!拿上方便得很。

例(23)和(24)中的形容词“怪”“热激”具有程度上的延展性,宁县方言中可以说“太怪/热激了”。例(25)和(26)中的“远”“薄”具有量度上的延展性,在宁县方言中也同样能够满足上述测试框架的要求。

四、结语

就目前所见,“有一A”现象在普通话中没有,也未见于汉语方言文献的相关报道。根据“有一A”构式的句法语义特点,它属于“有”字领有结构。本文分析了“有一A”构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独特表现。其实,宁县方言“有一A”构式构成的两类句子同普通话中的领有句也有相同的表现。刘丹青就指出,普通话“有”字领有句有强烈的表多倾向,其中常规领有排斥贬义倾向,超常领有则没有语义倾向的限制[7]。宁县方言的“有一A”领有结构在这些方面与普通话的表现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感叹句复句重音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单词重音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感叹句
我有话要说
感叹句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