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条件探析

2020-03-03郭春生老挝阿丽萨

关键词:老挝两国命运

郭春生,[老挝]阿丽萨

(1.山东大学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237;2.外交学院 外交系,北京10003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极为热门的话题。2020年1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老挝政府总理通伦进行了会谈。在这次会谈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庄重地肯定了中老两国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中老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更是命运共同体。①《习近平会见老挝总理通伦》,《人民日报》2020年1月7日。老挝总理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持,并就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中国国家主席交换了意见。

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计划是在2019年被正式确立的。2019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老挝国家主席本扬在北京签订了《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这份行动计划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签署的文件屈指可数,而能够亲自签署《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足以看出习总书记对这份文件的重视,更能看出习总书记对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重视。这份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中老两国正式确定共同建设两国的命运共同体,两国的关系由此迈向历史新台阶。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要见证,是中老两国走向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关键一步。本文从中老两国关系的全局出发,全面探析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能够形成的具体条件。

一、中老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地利与人和

中老两国能够构建命运共同体,重要的前提是发展两国关系具有一系列重要优势,包括两国纯洁友好的邻邦关系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处于亚欧大陆板块,与众多国家都有接壤,其中在陆上与14个国家接壤,分别是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中国和老挝陆路相邻,两国有长达508公里的边界线。在与中国相邻的国家中,一些国家与中国有着边境纠纷,甚至至今都存在着领土主权的矛盾,如中国和印度之间、中国与越南之间。而老挝与中国的关系则是非常纯洁和清晰的,两国没有任何领土矛盾,即是说,老挝是中国邻国中领土关系最为清晰、毫无争议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老两国都非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都能遵守相关的约定和承诺,能够在友好的关系中共同维护区域的安全与稳定。现代国际社会,中国被一些西方国家视为眼中钉,因此经常借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来让中国陷入被动的局面。老挝从没有因为强权国家的介入而与中国有任何领土主权上的矛盾,这为中老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老两国陆路相连,长长的边境线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两国人民可以轻松跨越边境,进行各种互惠交流,大大节省了交通成本。这是与中国相隔万里的国家艳羡不已的。

除了地理环境上的因素外,中老两国还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老挝最早建立王国是在14世纪前夕,当时中国人的后代南掌人建立了澜沧王国。随着澜沧王国的建立,老挝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危机。老挝的邻国越南曾经入侵老挝,霸占老挝的领土,侵犯老挝的主权。老挝曾经请求中国协助抵抗越南的入侵。在中国的帮助下,老挝抵抗住了越南的侵袭,因此在中国的明朝时老挝也成为了中国的附属国,并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老挝的居民和中国的居民也相互交往频繁、混杂居住,“老挝的佬族和泰国的泰族与中国的傣族为同一民族”①王万平:《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和节庆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民族学刊》2019年第4期。。1893年,老挝被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9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9月15日,琅勃拉邦王国副王兼首相佩差拉在万象宣布老挝(旧称“寮国”)独立。

现代的老挝与中国保持着频繁密切的往来和互助。中老两国早在1961年4月25日就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这种友善美好的关系得到了加强和深化。在革命和解放时期,老挝为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向中国发出了援助的请求。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内动荡时期,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依然向老挝提供了必要的援助。在这场援助中,中国虽然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但是,中国没有计较任何得失。中国为了援助老挝,投入了11万人(重新修建了运输路线)和3 260辆汽车(包括2 600辆长期使用汽车、660辆临时汽车)。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还很低下,并没有太多的汽车能够被用于运输,可以说几乎是动用举国之力帮助老挝的。为了完成运输任务,还使用较传统的运输方式,动用了900多匹骡马来分担运输任务。另外,修路需要巨量的钢材与水泥,中国政府在产能极低的情况下,动用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日没夜地大力生产,才开出了一条运输路线,最后将粮食等物资运送到老挝革命党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投入了巨量的财政费用,而且是在中国最困难的十年里,真正体现了雪中送炭的深厚友谊。最为关键的是,当时的老挝还处于战争之中,因此中国人民是在战斗中修建的运输路线,是冒着生命危险向老挝运输物资。许多人在修路与运输过程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死亡人数达到了269人,其中210人无法回到中国,只能安葬在老挝的孟赛和班南舍的烈士陵园之中。正是由于中国的援助,才有今天的老挝政党,可以说中国对今天的老挝功不可没。而老挝人也铭记着中国对老挝做出的伟大贡献,一直抱着感恩之心。可以确定地说,中国与老挝的友好邻邦关系是中国人用鲜血换来的,这种血一样浓的情谊是中老两国能够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关系的重要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老两国关系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到1989年两国关系才恢复了正常。从那以后,老挝与中国的关系有了新的飞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都迅速发展。两国之间的党派、政府、地方、企业等多层次、多部门的领导人互访频繁。特别是200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老挝。这次访问期间,中老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确定发展两国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的全面合作关系,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增进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加强了相互的认同感,从而为当代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让老挝人民十分佩服并愿意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与文化。这种对中国技术与文化的学习在老挝形成了强烈的文化共识,使老挝人民深受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老挝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非常重要,它使老挝人民更容易接受中国党和政府所提出的方针政策,更加愿意相信中国的战略,从而使老挝人民对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更强的接受度。这种意识让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有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另外,在老挝生活着很多华人华裔,这些华人在老挝的社会建设中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拥有着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华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度高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在推动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上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邵龙宝:《儒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资源价值》,《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除了在历史发展与沿革中形成的密切联系之外,当代中老两国还建立了紧密的人文交流。教育合作是中老两国人文交流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交流得到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老挝的教育部门合作,邀请老挝的学生前往中国留学。中国政府为老挝学生提供了高等教育的奖学金(本科以上的学位)、长期短期培训的奖学金等。为了减轻老挝留学青年的负担,中国财政拨付了大量资金,补助老挝在华留学生。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人数一直在增加,目前有一万多名老挝学生在中国学习,其中有三千多名学生获得政府奖学金。在2019年,提供给老挝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就有73个名额。目前,有很多老挝学生对到中国留学有强烈的兴趣,但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有限,所以大部分人通过省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交换奖学金、自费等方式到中国留学。而在老挝学生前往中国交流和受教育的过程中,中国优先将中国国内的重点院校作为教育交流的教学基地。②张文佳:《老挝留学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第14期。所以,老挝学生在中国留学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中国极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于中老两国人文交流是极为重要的。对于老挝留学生而言,能够让他们学习到中国最先进的技术与知识,真正地认识到中国学术的强大,增进对中国的认知和崇敬。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留学的老挝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对老挝真心实意的帮助,对推动中老两国友谊有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学习也使许多老挝学生学有所成,成为老挝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在教育交流中,留学中国的老挝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中国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也能够认识到中国迅速崛起的伟大成就,这会让老挝学生更加坚定对中国制度、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等众多方面的认可,形成对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态度。①穆重怀、宋殿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解读》,《侨园》2017年第12期。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回到老挝,会很快成为各领域的骨干力量,从而促进老挝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会更加赞同并推动两国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此外,中老两国在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交流上也有非常亮眼的成就。老挝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在中国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宗教信仰的共同点能够很好地促进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018年的12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现深圳弘法寺方丈印帅法师应老挝佛教高层邀请,前往老挝的万象会见了老挝佛教主席马哈恩长老,他们进行了宗教交流,印帅法师对老挝发表的《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的文章表达了极高的认同。双方表示,中老两国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互利互惠的行为,同时也是互帮互助、相互尊敬、共同发展的重要见证。从双方的宗教交流中可以看出,在宗教上的共识与认知对于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有着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②寸雪涛:《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古典文学》,《学术探索》2018年第1期。

二、中老两国经济上很强的互补性

在当代国家交往中,经济联系是最具基础性的联系。中老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是两国紧密合作的关键。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后,以改革开放逐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代表着中国找到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模式,也证明了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与中国一样的是,老挝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实行了革新开放,其经济形态本质上与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将市场要素引入到经济发展中来。只是因为两国的国情差异,特别是发展战略不同和拥有的资源不同,所以取得的经济成就也有所不同。③胡德坤、彭班:《试析中国对老挝的经济援助》,《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第7期。中老两国有着一样的市场经济制度,这注定会让两国人民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在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中,绝大部分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表示老挝所属的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排斥的。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一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榜样。因此,在老挝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选择走与中国相同的道路,这既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老挝的邻国,中国是最为有助于老挝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国家。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东邻越南,西靠泰国,南邻柬埔寨,北接中国。虽然泰国、越南、柬埔寨等邻国经济发展都比老挝好,但是这三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与老挝相差不大,因此老挝的产业发展难以依靠这些国家。只有中国拥有绝对能力促进老挝的市场经济发展。首先是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消费极为旺盛。以中国的消费力,只要有能够提供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就能够让一个国家的产业经济获得巨大的提升,如泰国的榴莲,就是中国市场“吃出来”的产业经济,每年为泰国创造巨额的经济收益。其次是中国拥有完善的经济结构。目前,中国已经是位列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国。中国经济体系的完善有助于老挝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因此,在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实质上更加受益的一定是老挝,因为中国其实已经有非常完善的经济结构,对于老挝的经济需求并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在帮助老挝获得经济效益,促进老挝的现代化发展。而老挝也有可能在中国的帮助下,最终摆脱低经济水平的帽子,甚至可能超越周边国家。

中老两国在农业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早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历史高点。而且,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产业经济开始从工业发展向着高新科技产业及服务业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工业经济及第三产业的建设之中,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业人口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这样,未来中国的农业经济将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空缺,农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老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依然会保持着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产业,一旦中国市场的需求量扩大,老挝的农业产出水平将会不断增加。而这种互补的方式,可以让中国的经济着重于较高水平的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中国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老挝的农业经济能够为中国提供可靠的粮食供应,既能够增加老挝的经济收入,又能够促进老挝的产业有可靠稳定的增长。

当前,虽然老挝依然以农业经济为主,但也一直追求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老挝越来越重视工业经济。只是,当前老挝的工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要想得到发展,就急需中国的资金和技术,需要中国进入老挝投资。①孔志坚、寸佳莅:《中国—老挝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旅游合作》,《东南亚纵横》2019年第2期。截至2018年9月,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达777个项目,批准的总资本超过111亿美元,其中中国100%投资价值达86亿美元,在老挝投资的53个国家里面,中国排在第一位。到了2019年的上半年,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投资增加到78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125亿美元。中国在老挝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采矿、水电、基础设施、服务行业、农业等领域。最有代表性的项目为投资额高达59.86亿美元的老中铁路建设项目,这也是老挝—中国有史以来双边投资最大的项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已经在老挝建设了非常多的工业项目,如在老挝投资建立水电站,就是中国工业对老挝工业支持的重要表现。对于老挝来说,所蕴藏的丰富资源也能够为两国工业合作提供足够的支持。当前老挝就有很多矿产资源是中国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这些原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国的工业发展,成为中国资源安全的保障。

中老两国工业经济互补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互补形态,一方提供科学技术,一方提供原材料,双方共同合作,对于两国的工业经济都是极为有利的。而这种彼此依赖的关系为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②潘岳:《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三、老挝人民革命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友谊

中国和老挝都是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在两国具有领导地位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与老挝人民革命党具有深厚的友谊,而这种友谊关系对两国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今世界,共有5个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老挝、越南、朝鲜、古巴4个小国和中国1个大国。在5个国家的共产党的关系之间,老挝人民革命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特别密切。自从1961年老挝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起,两国两党关系就保持良好发展,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因美苏在东南亚的争夺而出现过曲折,但之后又恢复了正常发展。特别是1989年10月,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访华,“他的访问结束了老挝和中国两国、两党关系的不正常状态”③郭春生:《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09—110页。。之后,老挝人民革命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发展很快。到2000年之后,两党同意在党员和党组织之间开展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并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2000年至2005年)。这项协议除了约定代表团交流和领导互访之外,还约定中国共产党将帮助老挝人民革命党培养1 000名核心工作人员,每年帮助老挝人民革命党培养培训100名领导人员。2006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推进了两党关系的发展。2009年9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访华,并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达成共识,决定把老中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老挝,将两国关系推向了更高的水平。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同来华访问的时任老挝党中央总书记朱马里会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老两国关系不是一般意义的双边关系,而是具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2016年5月,本扬总书记访华时,中老双方第一次在联合声明中阐明双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后首次出访就选择老挝,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在会谈时再次确认了这一共识,为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2018年5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访华期间,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一致决定启动制定《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①《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新华网,2020-10-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2296515150528454&wfr=spider&for=pc.由此看来,中老两国两党交流频繁、关系紧密,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是水到渠成的。目前,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也更能体现两国两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老挝领导人先后多次受邀前往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展开沟通交流,签署了许多相关互惠政策文件。老挝人民革命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友谊也从“正式”走向“简单”:到2019年5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在一年间两次前往中国的村庄进行考察。一次是在2018年6月2日,他来到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湖南十八洞村。习近平主席知道后,特意托相关干部向其赠送了《十八洞村》光盘。一次是2019年4月29日,他到福建省福安市下岐村考察,习主席也特意准备了礼物赠送给他。老挝主席前往的地方,都是中国习近平主席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可见两国政党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亲密无间。这些事实也表明,老挝党和政府是愿意向中国学习并按照中国的经验进行老挝的革新开放的,而这对于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也是非常有利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9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在北京签署《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首份以党的名义签署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边合作文件。这份文件是开创中老关系新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在地区和国际上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在两党两国构建命运共同体行动的带动下,中老两国关系迅速全面发展,这集中体现在双边贸易上:2019年1月至6月中老两国贸易稳步增长,双边贸易额达18.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2.5%;2019年全年,中老两国双边贸易额达39.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12.9%。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考验了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行动的成效。中国发生疫情后,本扬总书记第一时间向习近平总书记发来慰问电,通伦总理也向李克强总理致电慰问。在中国抗疫斗争最吃紧的时候,老挝作为人口不到700万、经济总量不到200亿美元的欠发达国家,捐赠了70万美元现金和多批防疫物资,付出了真心、使出了全力。而老挝在出现确诊病例之后也很快迎来了中国专家组。2020年3月29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2人携带价值417万人民币的医疗物资,乘东航包机从彩云之南的昆明飞抵老挝首都万象。这时离老方宣布首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并请求中方援助不到5天,“中国速度”再创纪录,切实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抗疫斗争要求,充分体现了“是亲必顾、是邻必护”的命运共同体精神。中国人民和老挝人民都坚信,经过共同抗疫斗争的洗礼,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大厦必将构建得越来越坚固。①姜再冬:《山水相连,守望相助彩云之南,万象更新——写在中国医疗专家组抵达万象之际》,人民网,2020-03-31,https://mp.weixin.qq.com/s/w_-KeNtdfKPPDWmjPUHUHg.

结 语

通过对发展中老两国关系之条件的全面分析,可以肯定地说,当前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条件是非常充分的,中老两国是友好的邻邦关系,中老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两国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老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中老两国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老挝的农业经济也有助于中国的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在人文交流上,中老两国之间已经开展了教育交流与宗教文化交流,这在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构建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人和”条件。最后,中老两国有着深厚的政党友谊,两国是少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惺惺相惜的共产主义政党之间的关系。两国两党都彼此尊重且互动密切,因此在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上条件非常充分,是历史的正确抉择。未来中老两国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增加更多领域的亲密互动。同时,中老两国两党还需要保持住当前互信关系的发展势头,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构建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朝着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老挝两国命运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命运的更迭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命运秀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