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
2020-03-03方婷婷秦莉
方婷婷,秦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股骨头坏死为临床常见髋关节疾病之一,又被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目前已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重新定义为缺血性坏死[1]。患者股骨头受到损伤后,骨内部的血流中断或受阻,引起部分骨髓细胞或组织死亡,最终导致骨结构变化、软骨塌陷及相关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必须尽早准确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中主要采取磁共振和CT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为了进一步分析两种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本文以20例患者为例进行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的2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女性12例,男性8例;下限年龄43岁,上限年龄76岁,平均年龄(56.03±10.34)岁;合并既往酗酒史患者2例,糖皮质用药史患者3例,髋关节外伤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存在髋部活动受限及髋关节附近疼痛等临床症状,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脏器损害、精神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患者。
1.2 方法 (1)磁共振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1.5T双梯度磁共振仪,以冠状位为主扫描患者髋关节,将T2WI序列的横轴位自旋回波和常规高速自旋回波分别设置为T1加权成像和T2脂肪抑制成像。(2)CT:利用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患者的髋关节,参数设置为:层厚5mm,层间距0.67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40-300mA。
1.3 诊断标准 患者髋关节疼痛,并逐渐发展为连续性疼痛,在行走时疼痛加重,股骨头呈现星芒状视为Ⅰ期坏死;患者疼痛大多表现为钝痛或针刺样疼痛,常向膝内侧、臀后侧、大腿内侧及腹股沟区放射,伴随麻木感,在活动时不适明显,休息后有所减轻,囊状逐渐有透亮现象、边缘硬化为Ⅱ期坏死;患者髋关节疼痛持续且更加强烈,在站立时严重,可明显观察到骨碎裂现象,股骨头呈新月状视为Ⅲ期坏死;患者股骨头的结构和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且出现骨小梁结构变异,股骨头大面积不规则变平或塌陷,累及关节面且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视为Ⅳ期坏死[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均使用SPSS 24.0软件对处理数据,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均应用卡方检验,P表示统计学差异值,P<0.05表示核磁共振和CT检查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患者中经磁共振检查共有19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准确率95.00%其中Ⅰ期患者9例,Ⅱ期及以上患者10例;经CT检查共有14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准确率70.00%,其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及以上患者8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3290,P=0.0374(<0.05。)
3 讨论
3.1 磁共振检查优点 磁共振为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可以获得多个角度的体层图像[3]。此方法为一种接近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人体损伤较小;可以够详细提供患者病变位置组织的解剖和纤细病变信息。
3.2 CT检查优点 CT检查可以很好地观察出患者股骨头内是否有碎裂情况及死骨形成,关节是否有脱位及关节周围情况。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致病原因是患者股骨头内部供血中断或受损,导致骨细胞或骨髓成分死亡,进而造成功能性关节障碍、骨结构变化和骨头塌陷,尽早准确诊断病症并实施有效治疗对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中针对此病症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主要通过手术治疗。郭红斌[3]等的研究中对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进行MRI检查和CT检查,结果显示,MRI检出率97.14%明显高于CT检查的84.29%;张植文[4]的研究中对分别对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方法,结果显示,磁共振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患者。本次拟研究中对20例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磁共振诊断准确率95.00%(19/20)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70.00%(14/20),进一步提示了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磁共振检查方法与CT检查方法均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磁共振准确率更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