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八纲辨证之虚实理论”论治湿疹
2020-03-03卢博张燚
卢博 张燚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110034
传统中医的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大类证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理论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就已经在辨证方面涵盖了有关中医八纲的内容。所谓“八纲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得来的信息,再根据人体本身正气的强弱,其病情邪气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程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后,根据“八纲”进行归纳和归类,为治疗手段提供依据。其主要分成“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这四对纲要。其中,“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要,主要体现病变过程中人体自身正气的强弱和其致病邪气之盛衰。所谓“实”是指“邪气盛则实”,即邪气盛为实证矛盾的主要方向;可用“实则泻其子”来治疗。所谓“虚”是指“精气夺则虚”,即正气亏虚为虚证矛盾的主要方向。可用“虚则补其母”之法来治疗。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其表皮的炎症,根据其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湿疹属于中医“浸淫疮”的范畴,历代医家根据湿疹的皮损形态及其发生部位有不同的名称和描述,如“浸淫疮”“湿疮”“血风疮”“面油风”“旋风疮”“乳头风”等。湿疹多因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之邪为主,亚急性多与脾虚湿蕴有关,慢性者以湿蕴日久,伤阴化燥为主[1]。中医讲人体五脏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分属于五行,通过其相生相克建立其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根据“八纲辩证”的理论,可以通过虚实相结合的方法来辨别疾病[2]。湿疹,其名中即带湿,脾主运湿,主运化水液。为水之中州。故湿疹的治疗可以从脾为着手点。肺虚无以固卫其表,致使风邪侵袭,其为虚证。肺五行属于金,其母则属土,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治以益气健脾之法为主。心火亢盛所致湿热之邪蕴于肌肤,此为实证。心五行属火,其子为土,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故治宜健脾泻火为主。
1 “虚则补其母”与湿疹论治
临床证见:皮疹色暗,剧痒难耐。伴见体虚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后世医家据此将脾的这一功能和特性归纳为脾主升清[3]。脾气升举,是人体气机升降的关键步骤,若脾不升清则致使谷气不升,脾是肺之母,肺之气来源于脾之气。脾气不升则致使肺气不敷,肺主外相,气不敷则无法固护其表,遂致使风邪乘虚而入。同时若脾胃虚弱则致使湿邪从内在而生,与外来的风邪相混杂,外发于肌表,则形成湿疹。
治疗上,肺气不足多由脾虚所致,运用“虚则补其母”的原理,治以“健脾补肺,益气卫表”的方法为主。同时要警惕,肺属娇嫩之脏,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过于温补,以免过多地损耗肺之津液。在诊疗上可以在健脾扶脾的方剂中,佐以黄芪,防风等补肺益气祛风的药物。
2 “实则泻其子”与湿疹论治
临床证见:皮疹颜色红,灼热瘙痒不止,抓后糜烂渗出。伴见心烦口渴,腹部胀满,大便干燥,小便短少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或数。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张介宾在《类经》中云:“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心属火,其化热,故疮疡皆属于心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心为火脏,烛照万物。”皆指出心为火脏,化热则致疮疡发于体表。诸如浸淫遍体,滋水极多之“浸淫疮”[4],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言,“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汗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心在五行之中属阳中之阳,又为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五脏六腑的全部生理活动,所以五脏六腑的火热类病变皆由心所主。且心主血,所以“心火亢盛”就可导致血热、血瘀、血燥,又因热邪与体内暗藏的湿邪相结合,湿热之邪发于体表,遂致皮损生成,发为湿疮[5]。
治疗上,心火亢盛可重在泄阳明之火,运用“实则泻其子”的原理,以利湿清热,助脾清心的诊疗方法为主。因心主火,重在清心火,所以可在健运脾胃的方剂中佐入黄连,栀子等清心火的药物。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82 岁,2018 年8 月30 日初诊。主诉:双下肢起皮疹伴瘙痒3 年,加重3 个月。病史:患者3 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红斑、丘疹,伴剧烈发痒,曾就诊于外院,口服抗组胺药,外用药水、药膏等(具体不详),皮疹时有反复,患者自行不规律口服牛黄解毒丸,外用药膏治疗。3 个月前,皮疹复发加重,瘙痒剧烈,皮疹逐渐增多,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求中医系统诊治,遂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症见:双下肢泛发大小不一的红斑、丘疹,疹色红至暗红色,部分融合成片,双侧下肢外侧密集粟至绿豆大小半球形、圆锥形褐色丘疹、结节,互不融合,表面光亮,质硬,伴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左小腿可见两处破溃,无渗出。双小腿、双足轻度浮肿。自觉瘙痒剧烈。无发热,无致敏物接触史,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不规律,夜眠可。舌质红,苔黄腻,脉缓滑。中医诊断为湿疮(湿热蕴肤证)予以清热解毒方:栀子15g,山茶根片15g,北柴胡15g,金银花15g,连翘15g,干地黄15g,牡丹皮15g,防风20g,盐泽泻20g,甘草片10g,苦参15g,炒蒺藜30g,皂角刺20g,钩藤15g,盐车前子20g,茯苓20g,牛膝20g,丹参20g,鸡血藤20g,每日1 剂,分早、中、晚服,每次100mL。水煎服,二诊,一般情况良好,自诉无新起皮疹,瘙痒较前减弱,咳嗽咳痰,饮食可,小便可,大便不规律,夜眠可。双下肢泛发大小不一的红斑、丘疹,疹色暗红,部分融合成片,双侧下肢外侧密集粟粒至绿豆大小半球形、圆锥形褐色丘疹、结节,互不融合,表面光亮,质硬,伴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左小腿可见两处破溃,无渗出。双足踝轻度浮肿。治疗:中药汤剂中予去栀子,加鱼腥草20g、天竺黄9g、绵萆藓20g、白术15g 加强祛湿扶脾,祛痰止咳之功。三诊,患者一般情况可,自诉无新起皮疹,基本无瘙痒,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不规律,夜眠可。舌质红,苔黄腻,脉缓滑。双下肢泛发大小不一的红斑、丘疹,疹色转暗合成片,双侧下肢外侧密集粟粒至绿豆大小半球形、圆锥形褐色丘疹、结节,皮疹软化变薄,互不融合,左小腿可见,部分融两处破溃,无渗出。双小腿、双足轻度浮肿。继续当前医治方法,续服14剂,病愈。
按语:该患者属老年,中土之气不足,脾胃虚弱,湿浊内生,又因仲夏之际,热盛所知心阳偏盛,湿热互结,发为湿疹。湿热浸淫皮肤,则见红斑、丘疹、脓疱;导致血虚生风化燥,则见结节,苔藓样变。脾虚所致肺虚,风邪侵表,则瘙痒剧烈;脾虚热盛,则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缓滑,均为湿热内储之征。方中栀子,黄芩配以丹参以泄心火;金银花、连翘,清热祛毒散肿;柴胡、防风、炒蒺藜、钩藤,疏风行气止痒。生地、丹皮、清热凉血;泽泻、苦参、车前子、茯苓、牛膝,祛湿健脾;鸡血藤,止痛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鱼腥草逐瘀清脓,化瘀定痛;天竺黄清心火,萆薢、白术利湿健脾,全方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为主,同时佐以健脾清心,行气活血之药。
4 小结
综合湿疹病因病机,对于湿疹的各方面论治,近年来在临床上已有很多的研究。八纲辨证理论是中医理论的精华。其中,虚实之道,即“虚则补其母”与“实则泻其子”是中医学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本研究分别从其两方面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角度探讨了湿疹论治的理论基础,既有利于充实中医的脏象理论的新角度,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湿疹的中医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