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地方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究
2020-03-03毛明娟李慧娟孙创锦
毛明娟,李慧娟,孙创锦
(1福建宁德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福建 宁德市 352100;2福建宁德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宁德市 352100; 3福建宁德师范学院 纪委办 福建 宁德市 352100)
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中国应当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与此同时文化自信需要以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习总书记的论述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自信事关国家综合国力,事关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因此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任务,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各地方传统文化的接纳,便成为自然的结论,闽东地区把当地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民族文化等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去,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角度的调整,也就拥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地方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
1.1 满足时代诉求功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与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同时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此背景之下,各高校需要以明确的办学方向为目标,依托思政课主阵地做好意识形态引导工作,而若想做好这一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行挖掘,以及建立于挖掘基础之上的创新,便是一项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教育功能。
1.2 迎合课程改革要求
思政教育是全面落实我国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主阵地,同时更是促进学习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朝正确方向发展的核心课程,为了与时代发展同步,思政教育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改革调整,而在调整过程中,中国各地区富有特色的、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往往会彰显其关注人性、社会、德育的潜在价值,使其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从而和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有机融合,最终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1.3 尊重教育发展现实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四大职能,其中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定位日益受到重视,而有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开展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实践,同地方发展的互动关系非常显著,绝大多数学习者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表示认可,并支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大部分学习者的认可与支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地方传统文化的教育没能及时跟进,课程偏少、活动形式单一,这种不尊重教育发展现实的情况之改进,正需要地方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更加全面的展现。
2 可应用于思政教育的闽东地方传统文化内容
福建省宁德市俗称闽东,当地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廉政文化、山海文化等值得思政教育工作者重视,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2.1 红色文化
闽东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当地苏区是福建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意义重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邓子恢、陶铸等,都曾在闽东苏区领导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闽东地区依山靠海,因此当地老区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独特,是极为少见的滨海苏区,如海上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海上游击战争,他们凭借闽东地区千里海疆的屏障,截击敌人海上交通运输、封锁海口,给红军部队的武器、粮食与医药购买,伤病员的转运输送做出了很大贡献,并配合陆上部队开展作战,极富传奇色彩。现在,闽东当地有红色革命遗址逾百处,各种类型的故居、纪念馆、陈列馆既见证了历史,又成为开展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财富。
2.2 民族文化
闽东地区的畲族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精神凝聚力量,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闽东畲族占全国畲族总人口1/4左右,他们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数量庞大,文学、音乐、技艺、医药、民俗、服饰等各擅胜场,这些都可以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适当引用。与此同时,畲族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对于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等都是可圈可点的。当年叶飞同志曾赞许畲族人民: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畲族人民的作用是很大的。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将畲族民族文化及革命传统融入其中,既是巩固民族团结成果的做法,也是拓展思政教育课题的做法。
2.3 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与思政教育关系密切,而闽东当地廉政文化恰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素材,如来源于唐代进士薛令之的廉村、廉水、廉岭,来源于明代刑部尚书林聪的史实,来源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人生经历等,都足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思路,这些感动人心的历史故事、人生经历、文化遗迹,将让学习者通过全新的视角体会到思政教育的价值与魅力,而避免教育过程的生硬无味。
2.4 山海文化
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闽东地区的山海文化同样可以和思政教育发生关联,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被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为“锦绣山河是一种光彩”,同时习总书记强调:只有认识到光彩,才能拥有自信心、自尊心,而自信心与自尊心,正是开展包括爱国教育、人生教育在内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闽东山海文化的依托,可为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闽东地方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策略
3.1 调整教育目标
在开展思政教育前,需要对教育目标加以明确,这是所有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而如何确定思政教育教学目标,教育部已经有了较明确的规定,在文化传承与应用方面,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各环节相融,并有机贯通于高等教育具体领域之中,从而促进高校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此方针引领之下,闽东地区同样应当注意到教育目标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接纳,也就是说,在设定教育目标时,需要以遵守国家规定、尊重学生习惯为前提,对地方传统文化特点进行吸纳,借以微调思政教育目标。具体地讲,思政教育目标需要从上述闽东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廉政文化、山海文化的类别出发,做出更具个性化与地域色彩的设定。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地方文化载体的不同调整细分目标,比如对于各种类型的故居、纪念馆、陈列馆等,因其侧重于物质方面,因而可将目标引导至认知方向,保证学生深刻理解并认知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再比如对于冯梦龙等廉政人物的历史故事与人生经历,因其偏重于精神方面,因此可将目标引导至情感方向,保证学生通过处在优势地位的精神文化,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精神体验。
3.2 增加教育内容
现在以高校思政课为代表的思政教育,内容大多来源于教育部统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的优势在于意识形态的准确性,在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的扎实性,然而在应用教材开展实践教学时,难免存在理论性与抽象性过强的问题,由于此前普遍存在的漠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价值的问题,直接导致思政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实际教育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反之,若是在实践操作中,能够主动把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教育内容中来,则可以发挥出教育内容贴近于实际生活的优势,让学习者更加自觉地配合教育者,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具体操作中应当注意下述几点内容。
首先,增加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要符合政治性要求,也就是不偏离于基本教育方向,所有的课程建构调整,一定要有益于学生的正确政治信念养成,保证学习者能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更加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从这个角度上讲,融闽东地方传统文化于思政教育内容时,要保证新融入内容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这样的增补才能显现出较大的内容优势,而不会因为内容的增加而冲淡核心教育目标。
其次,增加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要符合主题性要求,我们注意到:既往的思政教育在主题展示方面,往往能够联系于学生成长和时代发展,并以教材内容为纽带做出合理的设计,整个主题设计与体现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如果想要将闽东地方传统文化内容介入其中,就一定要注意到此前已经驾轻就熟的教学主题,让新融入内容同各个教学主题相协调。例如当涉及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内容时,可以适当融入当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素材,此时闽东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是恰当的,它既能够使学习者身处爱国文化氛围之中,也能够让教育主题感染力更强。
最后,增加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要有依托其拓展教育实践范围的意识,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高校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促进本校实践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融入,正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支持内容,因此在思政教育时,教育者应当有增加依托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开展实践教育的意识,换言之,即是主动引导闽东地方传统文化到实践教学领域,比如可以借助当地各种类型的故居、纪念馆、陈列馆等,进行真实情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利用当地畲族艺术观摩与制作过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等,帮助学习者以非常直观的形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合理增加教育内容而不加大学习者心理压力的重要形式。
3.3 改善教育方法
一直以来,思政教育工作者习惯于讲授法的主体应用形式,而其他如讨论法、案例法等,虽然也时有应用,然而却因为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没有足够强烈的参与兴趣。如果能够有效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内容,则无疑是改善教育方法的有利契机,同时教育方法的改善,也可以让地方传统文化发挥出更大的教育引导作用,更加适应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前面已经述及,闽东地区地方传统文化的包含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在内容上也极为丰富,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尽可能地以优质方法接纳丰富而广泛的内容,如利用专题演讲、情景剧、微视频制作等形式,对闽东当地传统文化素材进行展示,让学习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现举两例进行简要说明:其一,专题演讲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这是有效促进学习者综合研判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形式,若是能够把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学习者的演讲题材选择面更广,如果教师将专题演讲的主题定为弘扬革命传统,那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从某个具体的闽东革命历史遗迹为切入口,分别完成讲稿撰写、讲稿熟悉、演讲过程设计以及全班演讲各项细化工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地方革命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对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层次认知目标。其二,除了专题演讲以外,课堂情景剧方式下,依托于地方文化视角下的名人事迹、文化古迹、重大事件等,均可帮助学生自设情景与分配角色,像薛令之、林陪、冯梦龙、陶铸、朱熹等人物,将会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之后,给学生的思想境界升华带来明显的启发作用。
4 总结
我们认为,地方传统文化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分支,因此应当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做好其价值认同与作用发挥的引领工作,从而从多元文化视域下对民族文化自信力的提升提供帮助。本文从闽东当地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分别探讨了思政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角度的策略,以便对教育的整体性思考贡献力量,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思想境界,使之能够自觉投入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