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沟沟里的“脱贫答案”

2020-03-03吴星通讯员刘文娟张久愿

江淮法治 2020年2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人大常委会机关

文/本刊记者 吴星 通讯员 刘文娟 张久愿

9 月23 日, 虽是秋分的第二天,人们却丝毫感觉不到秋天的舒适凉爽,炎炎烈日依旧炙烤着大地。

在枞阳县官埠桥镇继光村官岱路上,一派热闹的施工景象。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继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冯安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施工现场,顶着烈日,详细察看施工情况,询问进度。 “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协调和市交通部门支持下,村里又自筹了30 万元,将原来3.5 米的路基拓宽到6 米。目前正在对路面进行硬化,未来将通上城乡公交,彻底解决这里的交通问题。” 冯安生满心欢喜地对记者说: “过年再也不用担心堵车了!”

官岱路沿途经过的继光村和岱冲村是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帮扶联系村。 2016 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总体目标,以发挥城乡一体化党建效能为抓手,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充分发挥人大机关职能优势,强化精准帮扶力度,让曾经的 “负债村”变成了 “培强村”。

“联合党委”抓扶贫

7 月14 日,罕见的洪水让岱冲湖水位逼近圩堤。 15 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宜武直奔岱冲圩大堤,了解情况, 督查防汛抗洪工作。 7 月20 日,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裴学和带着1 万余元救灾物资和慰问金再度驰援两村。

群众的冷暖一直牵动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同志的心。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办公室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形成三级联动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常委会领导到两个联系村走访调研常态化,机关党组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机关年度中心工作, 办公室压紧压实帮扶责任,3年累计直接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赈灾救济等各类资金120余万元。同时,为把加强党建引领脱贫工作做细做实,成立了 “市人大机关·县人大机关·继光村·岱冲村联合党委”, 每月一次走访调研, 每季度一次联合党委会,每半年一次集体生活,每年一次党课。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 “扶贫一日捐”“冬日暖阳”、贫困儿童圆梦 “微心愿”、 慰问困难党员和复退军人、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金等活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

“过五关”拔穷根

“左手凤凰岭, 右手龙王尖, 中间冲出了岱冲湖和平原,犹如一个天然的簸箕。” 站在岱冲村村部前, 年过半百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岱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章志刚形象地介绍着岱冲村的地理风貌。 2017 年4 月刚来到村里时,章志刚就被这里优美的自然风景所吸引,但与之形成巨大落差的是村民生活。山地多、水域广,可耕地面积仅有两成,传统种植业不占优势。因交通闭塞、缺少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一度负债累累。

如何适应农村的工作和生活, 从一名机关干部转变成一名真正的村民, 章志刚形象地称要 “过五关”。“刚开始到村里, 语言不通, 我就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听不懂的、读音不一致的字记下来,通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基本过了语言关。然后就是生活关,早上工作忙,经常赶不到集上买菜,吃了上顿没下顿,晚上只能啃一些饼干充饥。夏季蚊虫很多,又没有纱窗,很难入眠,睡不着我就起来写日记,考虑明天的工作安排,困了自然也就睡着了。” 章志刚说, 前面两关是适应环境, 克服克服就过去了,后面 “三关” 可真要亮出真材实料。首先是融入关, 只有动真情、 出实招、真正把贫困户当亲人,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自然就融入这个集体了。其次是压力关,要在规定时间完成村出列、户脱贫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再次是情感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必须要有所取舍。女儿大学毕业就业的事无暇兼顾,父亲的祭日也赶不回去。当第三方评估顺利通过后,章志刚第一时间给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用短信报告:“通过了! ”“我代表常委会党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向你们表示慰问! 你们辛苦了!” 收到短信后, 章志刚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付出不易,但是收获的喜悦更是让他的内心充满自豪。

现如今,岱冲村村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有了明显改善,村集体经济大幅提升,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投入近1000 万元,修建了道路,新建了安全饮用水项目、 排灌电站、扶贫驿站、蔬菜大棚,改建了为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中心建设等共计22个项目建设。登记注册了岱冲村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利用项目+贫困户+小额信贷,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带动贫困户脱贫,彻底走出了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

“回想以前出趟村要走十几里山路,花上一整天时间,再看看现在村里的变化, 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现在中心村成功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民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在岱冲村生活了40 多年的村医章磊感慨地说。

“靠山靠水”闯富路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如何依托好山好水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10 月的岱冲山间,丹桂飘香。方沪生4 年前种下的2000 多株树苗已亭亭玉立,今年开始对外出售。 “一棵樱花树买来30 元, 现在卖出去600元。” 方沪生高兴地说。 几年来, 他的苗木花卉基地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增收,还通过租金提升了村民的收入, 更带动了10 多户贫困户在这里就业。

来自江苏南通的蔡兵同样也看中这里优美的环境, 2017 年来到岱冲村投资养殖山地鸡,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江浙沪和北上广。 “这里具备纯天然放养的条件,白天鸡就在山上跑,所以肉质口感紧实, 一只可以卖到130元。”蔡兵满是喜悦。

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帮扶下,岱冲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流转土地80 亩引进种植大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 利用村集体现有岱冲湖3800 亩水面开发精养鱼池,流转土地300 亩建立苗木花卉基地,并借枞阳县油菜花旅游节东风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岱冲湖旅游节,推动2 家农家乐挂牌营业。 继光村则完成了3个圩口的招标发包工作, 总承包金额近70万元。

在村民们看来,原来生活半辈子的山山水水如今正成为致富之地。2019 年, 继光村集体收入达到17.5万元, 比2015 年增长60%; 岱冲村从2016 年村集体欠账60 余万元到2019 年村集体收入51.7 万元。 两个村初步实现了村组道路全覆盖,进村道路全硬化,水、电、通信、网络全覆盖,小山村渐渐铺开了幸福的美丽画卷。

焕然一新的继光村为民服务大厅。(刘文娟 摄)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人大常委会机关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本刊2017年稿件刊用情况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打开机关锁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