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研究

2020-03-0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保有量道路交通机动车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5)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交通建设不断得到加强,道路交通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每年都会有因道路交通事件造成大量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交通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

二、研究综述

学界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总的划分都是分为四个方面:人,车,路,环境。可是在各个反面的因素选择中有所不同。董四辉将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为道路交通系统因素和系统环境因素两类,并由此确定了12个影响因素:城镇总人口、乡村人口、人均GDP,GDP增长率、机动车保有量、公路里程、民用载客汽车、民用载货汽车、机动车驾驶员、客运量、运货量、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李娟将影响因素分为人口总数、驾驶员总数,大型车、小型车及自行车保有量,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总程,雨雪天气数等。唐阳山选取的代表因素有:GDP、人口数、公路里程、公路客运量、公路运转量、公路运货量、货运周转量、民用汽车有量、私人汽车拥有量、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公路运输业就业人员。

三、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的因素

对交通事故的音响因素中,人占据着最重要的影响成分。根据欧美国家相关研究表明,交通事故中80%-90%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本文将机动车驾驶员数作为一个影响指标。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即伤亡人数的多少跟车上乘客、路面行人等都有关系,于是将人口总数和客运量也作为影响因素。如此,人的因素本文选取了“机动车驾驶员数”和“人口总数”以及“客运量”三个因素。

(二)车的因素

我国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因为机动车造成的。有关分析研究表明,交通事故与机动车保有量一种动态关系。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动车保有量由很低向高发展时,道路交通事故与机动车保有量由着明显的相关关系;然后当机动车达到一定数量之后,随着交通环境包括交通安全意识、硬件设施和相关安全法规等逐渐趋于完善,交通事故率则趋于稳定,甚至会降低。由于机动车而造成的交通事件当前还占据着绝大部分,于是本文将“机动车保有量”作为车的因素。

(三)道路因素

作为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道路自身是否安全,对交通事件有着直接的影响。道路因素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分析,从宏观角度上,包括公路里程、路网等级构成等;从微观上看,则包括线型标准、道路交叉口类型和路面条件等。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分析,选择“公路里程”作为影响因素,而由于公路等级资料收集缺乏,本文研究中则不予考虑。

(四)环境因素

本文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公路货运量”作为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教育和文化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守法意识越强,其交通肇事的可能性也就越低。所以,本文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作为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自然因素方面,由于各地条件的差异,难以从宏观上加以研究,故本文对自然因素不予考虑。

综上所述,本文确定了8个自变量因素,即人口总数、GDP、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驾驶员数、公路里程、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交通事故的因变量方面,本文主要选取了道理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等几个因素作为道路交通事故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数据分析

(一)道路交通事故指标评价体系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指标体系,主要选取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本文以1989-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所得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指标

通过图1的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从1989年到2016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总体波动较小,先从1989年缓慢增长,到2002年的时候达到一个最高,然后又呈下降趋势。而对于交通事故发起次数、受伤人数和财产损失则有明显的起伏变化,总体表现为先剧烈增长早2002年左右达到高峰,之后又呈现明显的下降。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动车保有量从1989年的1318.53辆增长到2002年的7975.68辆,翻了几乎六倍。2003年,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安全加以管制,自2003年后,指标整体呈现较快速的下降趋势。

(二)主成分回归分析

图2 1989-2016年我国道路交通情况

本文首先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因子得分在与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如图2所示,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进行主成分分析,其得出的因子得分命名为“交通事故指标”因子。将交通事故的8个影响因素与“交通事故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中部分因素P值过高,使用“逐步回归法”剔除部分因素的时候,得到的结论是“未输入任何变量”,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关系。经过综合考虑,最后选择“后退回归”法,得出了如下结果:

图3 回归系数

图4 排除的变量

从图3和图4的spss数据分析数据可见,公路客运量、运货量、总人口数、公路里程等变量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被排除在外。还留下有很强相关性的影响因素中,有机动车驾驶员人数、机动车保有量、GDP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其中GDP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与道路交通事故都是负相关,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人数则与交通事故呈正相关系。究其原因,GDP的增长,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说明国家经济情况变得越来越好,社会的总体受教育水平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随之不断的进步,生活理念变得更加积极健康,也更能遵守交通法规意识,所以这两个因素与道路交通事故呈现负相关系。而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员的增多,道路交通的压力变得更大,新增的许多驾驶人员技术又不够熟练,则不可避免会出现更多的交通事故。

在回归方程的处理上,首先,令“Y”表示“标准化的交通事故指标”,“X1”表示“标准化的机动车驾驶人数”,“X2”表示“标准化的国内生产总值”,“X3”表示“标准化的机动车保有量”,“X4”表示“标准化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通过回归分析的标准化系数则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

Y=3.563·X1-2.707·X2+2.279·X3-3.272·X4

五、研究结论

从数据分析来看,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和GDP与道路交通事故呈负相关,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自然不能松懈,同时,教育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在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境界水平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应当时时抓紧。

机动车是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国家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的整治和管理,依照交通法规,和相关政策,划定严格的标准,严厉执法。机动车驾驶人员数对道路交通事故也有很明显的影响,应加强对驾驶人员的考核,改进驾照考试的方式,重点考场驾驶人员在实际公路中的驾驶能力,定期对获得驾照的人员进行考核,加大对交通违规者的惩罚力度,提高驾驶这的交通法规意识,减少交通事故中的人为因素。

从对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因素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政策法规在对交通事故的控制上有很明显的作用,在今后对道路安全的管理中,也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格打击道路交通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争取将交通事故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保有量道路交通机动车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让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更
由一起厂内机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