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对互联网金融接受意愿的实证分析
——基于重庆市锯梁村的农户调研

2020-03-0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愿农户融资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要重点加强农村经济的建设,使农民能够从经济发展中获益。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密切相关,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并不乐观,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低、基础金融设施建设落后、农户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农户融资困难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在农村信贷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设计出缓解融资约束的信贷机制,引导资金流入农村,对改善农户融资约束的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有着显著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逐步兴起,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此行动计划扩展到各个领域。其中农村地区成为互联网金融重点发展的地区,以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兴方式来缓解农村地区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随着农村地区网络的逐步覆盖、电商的进入、村淘点的建立、智能产品的下乡,农村地区为互联网金融的涌入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为“互联网+三农”提供了现实可能性。2019年2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表示,要规范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农户融资约束方面的效力成为重中之重。

二、互联网金融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表现

(一)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缓解农户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与“三农”之间的脱节,即农户融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农户信贷过程中存在借贷双方,即供需双方,农户作为需求方,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为供给方。金融机构在信贷过程中如果仅仅只凭农户提供的情况证明以及申请贷款单上填写的相关家庭经济信息就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而不去自主调查农户信息真实性以及更深入情况的话,可能会存在农户方隐藏信息现象,出现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导致后期金融机构惜贷。相应的农户方在选择贷款平台时也应该对金融机构的资质进行相关调查,以防受到不合法金融机构的欺骗。总的来说,上述情况中供需信息不匹配的根本原因在于征信体系的缺失,因此征信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对于农村信贷领域供需双方来说非常必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拥有电商背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关注到了农村金融领域这个巨大的市场,利用大数据嵌入农村新经济,开始逐渐涌入农村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自身大数据信用评级系统决定贷款的发放与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具体来说,互联网的平台式实名制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利用其特有的网络平台优势累积农村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建立信用风控模型,以此来对贷款者的信用度进行衡量并决定是否放贷。那么农户在互联网上的交易活动的数据又来源于何处呢?本文认为农户交易活动的这些大数据主要来源于农村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电商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推广。根据相关数据可知到2018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36.5%,相比于2017年来说提高了0.5个百分点。而且截至2018年农村地区农户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0.6%。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将目光投向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村淘点”迅速发展,农户网购行为开始增多,人均网购额在1000-2500元之间。

(二)互联网金融能够为农户融资提供多种渠道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具有普惠与服务大众性质的金融制度安排。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其服务主体形式更加多样。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主体主要有三农服务商、电商平台、P2P平台和传统金融机构这四类,其中P2P贷款是实现普惠金融的一个有效手段。P2P网络贷款重点关注数量庞大的低端客户,采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资金需求端与资金供给端实现有效对接,有效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这个重要问题,从而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弊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丰富性给农户融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能够有效缓解农户融资约束。因此我国应该在农村地区着力发展有关“三农”方面的电商平台和P2P等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为农户融资提供更多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以重庆市锯梁村为例

(一)互联网金融在锯梁村的发展情况

互联网金融从理论上能够缓解农户的融资约束问题,那么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是否有有效呢?本文基于重庆市江南镇距梁村的实地调研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缓解农户融资约束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成为重庆地区关注的重点。重庆着力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规范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对农村地区贷款的投放总量,增加农村地区网点数量,实现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重庆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因此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支农方式,例如丰富其地区的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新兴互联网金融功能,让农户也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从而为缓解农户融资约束打下扎实基础。其中长寿区江南镇距梁村是重庆市普惠金融工作部推动互联网金融普及的重点试点区域,也是重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关注地区,因此本文选取锯梁村进行调研。

互联网金融在锯梁村发展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村淘点和网商银行的“旺农贷”。锯梁村主要采取一店一人一电脑 的“村淘点”模式来提供农村信贷服务。村淘点即农村淘宝合作点,实际上是阿里巴巴的针对农村金融领域开发的一个有利于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的项目。村淘点以一村一点为特色,把互联网金融和农户有机结合起来,服务范围具体到某个村社,能够妥善解决当地村社具体的贷款问题,实现了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的全覆盖。

具体来说农户如果有贷款需求,可以向农村淘宝合作点(村淘点)提出贷款申请并出示相关财产和身份证明材料。“淘小二”即村淘点的服务人员根据农户的具体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平时交易活动的信用数据来确定贷给农户的金额。整个贷款过程手续简单,农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资金进行生产活动,有效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题。同时“淘小二”也可以为村民提供相互联网金融相关信息咨询服务,推荐相关金融产品,并指导农户如何有效进行贷款活动。

在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问题上,网商银行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网商银行推出的“旺农贷”产品,这款产品专门为农户借贷服务,农户无需抵押和担保,每月通过支付宝账户偿还利息。“旺农贷”为纯信用贷款,贷款期限分为6个月、12个月和24个,农户可以根据自身偿还能力选择相应期限。网商银行会对锯梁村的电商长期以来的运营状况、诚信状况、违约情况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来决定该地区“旺农贷”业务的开展与否。同时网商银行会根据农户的资产(牲畜、农具等,由村淘小二拍照上传)、农户自身在村里的口碑、农户网上交易记录、农户以往在银行的贷款情况等相关信息测算出给与农户的放款额度。

(二)互联网金融在农户中的实际使用情况

锯梁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农户融资提供了一条更为快捷方便的途径,那么互联网金融在农户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何呢?本文采取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锯梁村100名农户村淘点的使用情况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在这100名农户中,男性64人,女性36人,其中35人使用网上银行和淘宝网的支付宝,其使用目的主要是消费支付和办理银行的一般业务;使用互联网金融的家庭一般年龄在35岁及以下,学历基本在高中及以上;利用村淘点进行贷款的农户占32%,其他农户对村淘点不了解或者存在质疑因此不敢贸然进行贷款;购买网商银行推出的“旺农贷”产品进行融资的农户占25%,其余农户表示对“旺农贷”很陌生,在农户中宣传不够。具体图表如下:

图1 是否使用网上银行和支付宝的人数分布

(注明:上表数据来自于调查报告)

图2 是否利用村淘点进行贷款的人数分布

(注明:上表数据来自于调查报告)

图3 是否购买“旺农贷”产品的人数分布

(注明:上表数据来自于调查报告)

从上述数据和图表中可以看出,虽然锯梁村互联网金融得到普及和发展,但是使用网上银行、支付宝的农户较少,并且利用村淘点进行融资活动和购买”旺农贷“产品的农户只占一小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互联网金融在锯梁村农户中的接受程度不高,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活动的意愿较小。

四、农户对互联网金融接受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锯梁村的农户调研

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阶段其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阻力。其中关键性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在农户中接受程度不高,这直接关系到互联网金融能否被农户认识并且有效地利用起来成为农户缓解融资约束的手段。从上文对锯梁村互联网金融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户中的接受程度不高,本文旨在找出影响互联网金融在农户中接受程度的因素,因此对重庆市江南镇距梁村的农户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

(一)数据来源

重庆地区逐步实现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互联网金融也在重庆地区蓬勃发展。由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距梁村是重庆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比较典型的地区,因此本文选取距梁村为调查问卷发放地区。本次调查开展时间为2019年6月到2019年7月,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66.7%。在对农户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户的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外出打工年限、手机使用状况、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都会影响互联网金融在农户中的接受程度。

(二)变量的选择

本文用Y表示农户是否有意向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即Y为文章的被解释变量,Y的赋值为0和1,“0”表示否,“1”表示是。从100份有效问卷的结果来看,回答“是”的农户的比例是85%,“不是”的农户的比例是15%。本文从“个体特征变量”“其他变量”这两方面来设计解释变量。在“个体特征变量“方面,设计的指标有性别(XB)、年龄(NL)、受教育程度(JY)、是否担任村干部(CGB)、家庭月收入(SR)、外出打工年限(DG),其他变量设计的指标有是否使用智能手机(SJ)、手机银行使用状况(YH)、是否有融资需求(XQ)、农户在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难易程度(CT)、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LJ)。根据研究目的和归纳整理调查数据,得到变量设置如下表(见表1)。

表1 变量设置

(三)建立Logit模型

因为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不满足一般线性回归的约束条件,而二元选择Logit回归模型是当前针对二元离散因变量对多个自变量建立回归关系的最优实证选择模型之一,故选择Logit模型。

本文对于农户是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Logit模型方程做了如下设定:

本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所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logit回归分析,根据极大似然原则,利用Backward:Wald法逐步筛选变量,从而得出回归结果(见表2)分别给出回归系数(B)、标准误差(S.E.)、统计量(Wald)、自由度(df)、显著度(Sig.)以及幂指Exp(B)。

表2 Logit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户是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影响因素。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解释变量的影响也符合预期,具体对各因素的分析如下:

1.性别(XB)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因此对农户有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影响不显著;

2.年龄(NL)与农户是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呈负相关关系,年龄对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意愿在统计上显著,同时从其回归系数的负方向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意愿会逐渐下降;

3.受教育程度(JY)与农户是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呈正相关关系。从Exp(5.149)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等级,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意愿会增加5.149倍;

4.是否担任村干部(CGB)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因此对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5.家庭月收入(SR)对农户是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非常显著,该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表明农户家庭收入越高,更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因为他们更希望通过贷款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规模,提高收入;

6.打工年限(DG)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因此对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基于Dijkstra算法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李泽文,唐平,曾祥君,肖仁平,赵廷//(18):162

7.是否使用智能手机(SJ)与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意愿密切相关,从其回归系数为正可以看出,使用智能手机的农户比使用普通手机的农户更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这种新方式进行融资活动;

8.是否使用手机银行(YH)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回归系数为正可以看出使用手机银行较多的农户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从而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

9.是否有融资需求(XQ)在5%的水平上显著,并且与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从Exp(16.886)可以看出,融资需求每提高一个程度,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意愿会增加16.886倍;

10.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难易程度(CT)对农户是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有显著性影响。从回归系数为负可以看出农户在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越难,越倾向于寻找新的融资方式,越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

11.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LJ)在5%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正,并且Exp(18.819)可以看出,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越高,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意愿会增加18.819倍。

通过上述关于互联网金融在农户中的接受程度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性别、是否担任村干部、外出打工年限这三个变量对农户是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是否使用手机银行、是否有融资需求、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难易程度、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这几个变量对农户是否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有显著的影响。

五、相关对策建议

本文根据上述结论对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关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借贷方式的宣传力度

第一,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在农村相应地区建立起互联网金融宣传平台,通过村委会、银行网点甚至于派相关人员深入每个农户家庭等渠道来开展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意识,鼓励农户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个新渠道去进行贷款等活动,有效地缓解农户的融资约束。

第二,当地政府应该借助“示范效应”,激励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融资活动。政府可以通过某一农户成功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贷款的案例进行有力宣传,并让该农户将自身的贷款经历分享给其他农户,从而带动其他农户运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活动,使其突破人缘、地缘、亲缘关系网络。

(二)进一步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户是否使用智能手机和手机银行是农户是否有意愿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显著性因素,因此政府应该在农村地区大范围搭建宽带网络,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鼓励农户使用智能手机和手机银行,为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进行借贷活动打下坚实网络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当地农村区域的财政资金的投资,设置农村互联网信息建设的补贴基金以及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说对宽带网络在农村地区进行搭建的补贴,从而鼓励农户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更加了解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知识以便利用其来缓解融资约束。

第二,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减免等手段鼓励网络运营商、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投入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来,并且设立农村信息化专项资金。通过这些措施扩大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范围,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下扎实的网络基础[14]。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虽然繁荣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其表象,应该透过现象看到互联网金融内部存在的风险性逐渐增大的本质。我们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基于互联网金融可能产生的信用违约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使其有序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应当从国家层面组建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在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和示范惩罚机制等方面加强行业规范建设,促进行业自律[15]。

第二,应当将互联网金融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立法,明确互联网的性质概念及其业务的分类,坚持依法适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

第三,应该细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充分发挥互联网管理机构、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个地方政府在互联网监管体系中的作用,各司其职。同时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使各监管主体明确自身责任,相互配合。

第四,应当实行差异化的分类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应该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实行功能监管。例如,对于P2P网贷来说应该重点监管其信息披露方面,而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应该对其交易过程进行重点监管。

猜你喜欢

意愿农户融资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