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柏西普对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2020-03-03张慧单伟
张慧 单伟
碱烧伤是眼科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眼科紧急情况之一,可导致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急性炎症、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和角膜透明度降低[1]。CNV形成通常与眼表和角膜的炎性、感染性、创伤性、毒性、退行性或免疫性疾病相关[2-3],并且由于水肿、瘢痕形成或脂质沉积,CNV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4]。在CNV生成的过程中,由多种刺激和抑制因子调节[5],而在各种促血管生成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在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7]。阿柏西普(Aflibercept)能够通过人的IgG Fc片段将VEGF受体-1的第二结构域和VEGF受体-2的第三结构域结合,并充当所有VEGF-A同种型的受体诱饵,与VEGF-A、VEGF-B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结合从而增强抗血管生成反应,具有迄今为止研究的所有VEGF阻断剂的最高亲和力[8-9]。近年来,根据CNV的形成机制,越来越多的药物已经被研究出来,但阿柏西普与CNV生长及消退的关系国内报道尚少。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阿柏西普滴眼液滴眼,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等不同方法观察碱烧伤后CNV生成及抑制情况,以揭示VEGF与CNV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选用锦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体质量为200~300 g,符合国家医用动物使用标准。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大鼠眼角膜正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A组、B组、C组分别给予20 g·L-1、25 g·L-1、30 g·L-1的阿柏西普滴眼液滴眼,D组为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滴眼),每组各9只。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裂隙灯显微镜数字图像处理系统(重庆,AT-16型),眼科手术器械(显微剪刀、显微镊子,陕西达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VEGF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羊抗兔IgG、羊抗大鼠IgG(EMD Millipore公司,美国),阿柏西普(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苏木精-伊红染色试剂(北京博奥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ption erperiment,ELISA)试剂盒(伊莱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
1.3 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制备所有大鼠均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碱烧伤前3 d,双眼滴3 g·L-1妥布霉素滴眼液,每天2次,裂隙灯检查双眼附属器和眼前段,排除眼部病变。通过肌肉注射50 mg·kg-1体质量氯胺酮盐酸盐和5 mg·kg-1甲苯噻嗪,并用4 g·L-1局部用盐酸苯氧乙酸盐诱导全身麻醉。将充分浸润1 mol·L-1NaOH溶液的圆形滤纸片,急性化学燃烧面积直径约为2 mm,置于干燥滤纸上1 s,蘸去多余碱溶液。在手术显微镜下,将滤纸片置于大鼠角膜中央烧灼40 s,所有碱烧伤操作均由一名研究人员进行,以尽量减少研究者之间的差异。烧灼后,用平衡盐溶液清洁角膜和穹隆,以去除残留的化学物质。角膜上皮混浊明显,基质层水肿,隐约可见虹膜即为造模成功。
1.4 干预方法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当天开始滴眼。阿柏西普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成浓度为20 g·L-1、25 g·L-1、30 g·L-1的滴眼液,4 ℃冰箱保存,分别给予A组、B组、C组小鼠进行干预治疗;D组给予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溶液,每组每天2次滴眼,共14 d。
1.5 裂隙灯检查和CNV面积计算每组大鼠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腹腔注射氯胺酮和氯丙嗪(11)混合液诱导麻醉,裂隙灯下观察大鼠角膜缘血管环充血、周边角膜和中央角膜水肿程度、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等,于角膜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照相并测量CNV长度。测量时,以连续弯曲度最小,朝向角膜中心生长最长为准。CNV面积依据Robert电脑公式S=C/12×3.14×[r2-(r-l)2]计算(其中S为CNV面积,C为新生血管网的跨圆周钟点数,r为角膜半径,l为CNV长度)。观察是否存在前房出血、角膜溃疡及眼内炎,将发生严重前房出血、角膜溃疡穿孔及眼内炎者剔除。
1.6 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造模后第14天,颈椎脱臼处死所有小鼠,取带1 mm宽巩膜的全角膜,将去核的眼睛固定在体积分数10%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固定后,解剖角膜。PBS冲洗除去福尔马林后,将所有标本包埋在石蜡中,冷却凝固。将石蜡块切成4~5 mm厚,切片用HE染色。加入CD34(150)、VEGF(1400),4 ℃,加入羊抗大鼠IgG-FITC (1100)和羊抗兔IgG-Cy3(1200)。室温孵育20 min,PBS冲洗后,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透明树脂封片。
1.7 ELISA测定房水中TNF-α蛋白含量建模后第14天,将小鼠称质量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进行麻醉,无菌条件下抽取眼内房水,使用ELISA测定房水内TNF-α含量,其中标准品、空白孔和待测样品分别为标准品、样品稀释液和待测样品(10 μL房水+90 μL样品稀释液)。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和随机区组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CNV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3天,A组、B组与C组中角巩膜缘血管扩张,未见明显的新生血管生长;D组角膜浅基质层轻中度混浊,可见新生血管出芽,由周边角膜缘向角膜中间蔓延,血管生长致密,相互交叉成网。碱烧伤后第7天,A组、B组与C组新生血管管径细小,多集中于角膜缘且生长缓慢;B组较A组与C组新生血管少;D组水肿明显,新生血管生长旺盛,血管显著变长、增粗,并在顶端出现分叉,虹膜上遍布呈刷状的血管。碱烧伤后第14天,A组、B组与C组血管床附近细小血管基本退化,分布局限且稀疏;B组新生血管的生长范围、数量及长度均较A组与C组轻;D组CNV呈垂柳状全部长入碱烧伤瘢,粗大致密,全角膜呈白色混浊。见图1。
图1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CNV情况 A:A组;B:B组;C:C组;D:D组
2.2 CNV面积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对四组CNV面积进行计算,见图2。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A组、B组与C组的CNV面积均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各时间点CNV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2.3 HE染色结果碱烧伤后第14天,A组可见角膜基质层增厚,结构紊乱,新生血管管腔较密集,管腔内可见红细胞附着,炎性细胞浸润;B组可见角膜基质层结构整齐,少许新生血管管腔,角膜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角膜基质层结构较整齐,新生血管管腔稀疏,炎性细胞浸润;D组可见角膜上皮层变薄,基质层炎性细胞浸润,伴有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可见成熟的新生血管,管腔内大量红细胞,见图3。
2.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4与VEGF蛋白的表达正常大鼠角膜无新生血管,CD34蛋白不表达,VEGF在上皮层角膜扁平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呈弱阳性。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CNV旺盛致密,CD34和VEGF蛋白表达较强(图4),VEGF蛋白主要定位于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颗粒分布;A组CNV较B组和C组多,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B组和C组棕黄色颗粒分布无明显差异。
图2 各组CNV面积统计图 与D组比较,*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P<0.05
图3 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组织HE染色(×200) A:A组;B:B组;C:C组;D:D组
图4 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CD34与VEGF蛋白表达(×200)
2.5 ELISA测定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碱烧伤后第14天,ELISA测定A组、B组、C组、D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D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均高于A组、B组、C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C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与A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和C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5 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 与D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角膜碱烧伤可导致破坏性并发症发生[10]。病理性CNV与感染或化学灼伤引起的炎症有关[11]。尽管血管生长可以修复其部分影响,但CNV和高通透性可能导致视力受损和移植失败[12]。有研究表明[4],角膜损伤形成CNV后VEG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本研究中,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各组角膜VEGF蛋白表达增强,而与A组、B组和C组比较,D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增强,这证明阿柏西普能够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来抑制CNV。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CD34蛋白的特异性细胞表面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程度相关[13-14]。因此,本研究中使用CD34蛋白作为评估CNV的标记物。Jin等[15]报道,与对照组角膜染色比较,CD34烧灼的角膜中表达增加,并且在烧伤后第3天大鼠角膜中的CD34蛋白染色增加,并且在第10天达到峰值水平。本研究于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了所有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烧灼眼中的CD34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与Jin等[15]的结果相似,同时我们发现B组中CD34蛋白的表达量最低。此外,使用这些药剂新生血管不能完全恢复,可能是抗VEGF的单作用效应的原因,其仅抑制VEGF,但不产生其他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因此,我们认为,实验模型中大鼠的药物半衰期和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人类不同,并且泪膜对局部药物的快速清除可能导致药物在眼表面渗透较少。
TNF-α是参与炎症、免疫、细胞稳态和肿瘤进展的关键细胞因子[16]。本研究中,A组、B组、C组房水TNF-α蛋白含量明显低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因此,我们推断阿柏西普可能通过降低眼内TNF-α蛋白水平抑制碱烧伤诱导的CNV。
Park等[17]提出局部使用阿柏西普可能对CNV有抑制作用。另外,早期的实验研究报道腹腔注射阿柏西普在治疗CNV中具有潜在贡献[18-20]。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阿柏西普局部滴眼的方法,通过观察其发生发展情况及角膜内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CNV与VEGF蛋白之间的时空一致性,结果证实阿柏西普可以减少碱烧伤引起的CNV,降低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及炎症因子水平,为临床防治碱烧伤引起的CNV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