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脑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头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0-03-03朱改针卫世强刘会君赵保昌

河北中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椎动脉头晕原发性

朱改针 卫世强 刘会君 胡 冰 赵保昌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心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有较高发病率。头晕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伴随症状,由于反复头晕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睡眠,诱发焦虑情绪,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从而加重患者靶器官损害,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2]。目前,临床上对原发性高血压头晕主要以减少发作、缓解症状为主。2017-03—2018-06,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脑片治疗43例,并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4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

1.1.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

1.1.3 排除标准 年龄<18岁,>65岁;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精神疾病及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86例均为我院心内科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53.87±8.94)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01±2.95)年;原发性高血压分级:2级31例,3级12例。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55.43±9.17)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4.71±3.45)年;原发性高血压分级:2级29例,3级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31)2.5 mg,每日1次口服。低盐、低脂饮食,禁食辛辣、生冷食物。

1.3.1 治疗组 清脑片(我院自制药物,主要成分:白芷、当归、川芎、钩藤、细辛、龙骨、薄荷)0.9 g,每日3次口服。制备方法:取白芷50 g、当归75 g、川芎75 g粉碎成100目细粉备用。余白芷、当归、川芎及其他各味药粉碎成10目粗粉,加8倍水煎煮2次,每次2 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30(80 ℃)。加细粉、淀粉适量,混匀,干燥成干膏,粉碎,用稀糖浆经14~16目筛制粒,50~60 ℃烘干,用14目筛整粒,加入1%硬脂酸镁混匀,压片(每片0.3 g),包衣,制成1 000片即得。

1.3.2对照组 养血清脑颗粒(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60082)1 袋,每日3次冲服。

1.3.3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比较2组头晕疗效;②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及动脉搏动指数(PI),其中椎动脉数据为左右椎动脉平均值。③应用血液黏度仪(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

1.5 头晕疗效标准 显效:头晕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头晕症状有好转;无效:头晕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2 结 果

2.1 2组头晕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头晕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PI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高于对照组(P<0.05),PI低于对照组(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

2.4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43例,出现口干、恶心症状3例;对照组43例,出现恶心症状1例。均未做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危急重症重要危险因素[5-6],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发病时间难以确定,靶器官损伤不同,临床首发症状多种多样,但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症状[7]。原发性高血压早期会有微小动脉的功能性和结构性重构,进一步发展为管腔的实质性狭窄和闭塞。迷路动脉作为供应前庭迷路系统的主要动脉,属于终末小动脉,侧支循环差,代偿能力差。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病变可同时导致前庭周围性头晕和前庭中枢性头晕,分析病因:①早期的微小动脉病变会损失迷路动脉;②高血压可诱发全身性小动脉病变,颅内中枢系统的终末支血管受到累及。

中医学认为,头晕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轻者闭目便可得到一定缓解,但重者会旋转不定,无法正常站立,常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甚至昏倒。原发性高血压头晕为中医“眩晕”的一种常见表现[8]。头晕反复发作引发的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从而加重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9],同时增加患者生理、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理论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提出肝风内动、因痰致眩、因虚致眩、血瘀致眩四大理论[10],其中痰瘀互结贯穿原发性高血压各个阶段,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从而诱发头晕[11],多与先天不足、年老体虚、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有关[12]。近年来,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头晕取得独特疗效[13-14]。

清脑片为我院自制制剂,主要药物组成为白芷、当归、川芎、钩藤、细辛、龙骨、薄荷7味中药,白芷解表散风,祛燥湿,消肿,通窍止痛,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钩藤熄风止痉,清热平肝,镇静降压;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4药合用为臣药。龙骨镇静安神,收敛固涩,为佐药。薄荷疏散风热,清新怡神,清利头目,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行气、通窍止痛、清利头目之功。

本研究结果发现,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PI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高于对照组(P<0.05),P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说明清脑片可能通过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头晕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患者头晕症状,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卒中发生[15-16]。

综上所述,清脑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头晕,能提高患者颅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黏稠度,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动脉头晕原发性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老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