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银鱼生态特征的太湖新银鱼活体移植技术

2020-03-03贺加贝,胡丽萍,史文凯

科学养鱼 2020年1期
关键词:银鱼活体鱼体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为一年生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很高。1995年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发出《关于加速推广银鱼移植增殖技术的通知》,全国掀起了银鱼移植的热潮,从南到北一些不同类型的湖泊、水库纷纷进行了移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龙口王屋水库自1995年进行银鱼移植以来,已在库区形成较为稳定的银鱼种群,并先后向周边的一些水库进行了移植,以移植受精卵为主。2000年前后,曾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方法进行活体银鱼移植,但亲鱼死亡率达90%以上,试验未获成功。2011年,基于银鱼的生态学特征,在尼龙袋充氧运输移植银鱼活体试验的基础上,我们探究了新的太湖新银鱼活体移植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和2017年采用此方法移植均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思路及方法总结如下。

一、银鱼的生态特征及活体移植的限制

1.银鱼的生态特征 银鱼科鱼类是东亚特产的小型经济鱼类,通常栖息于水域的中上层,主要食物为浮游动物。银鱼为一年生,具有生命周期短、种群结构简单、群体数量消长变化快、产卵后即行死亡(少数个体可活两年)的特点。银鱼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对溶氧变化敏感程度远高于其他鱼类。当水中的溶氧在4.3~4.6毫克/升时,银鱼浮于水面,缓缓游动,即出现常说的“浮头”现象;当水中的溶氧低于4.0毫克/升时银鱼即出现死亡。另外,银鱼在水体中分布区域有不均衡性,具有集群和追逐食物的特点。

2.银鱼活体移植的局限因素 由于银鱼固有的生态特征制约,其活体移植一直未获成功,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局限因素:一是银鱼个体小而娇嫩,对水体中溶解氧的要求极高,活体移植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充氧操作;二是银鱼的集群习性导致其在运输容器内易沉于水底,造成鱼体堆叠、相互碰撞损伤,很难存活。

二、银鱼活体移植技术

1.银鱼活体的选择标准 移植银鱼活体不受季节的限制,但为较快形成稳定生物种群,移植到新水域的银鱼须自行产卵繁殖,从而降低移植成本。因此,作为移植用的银鱼活体要求较商品银鱼高。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亲体要求体健、无伤、无寄生虫感染,在捕捞过程中尽量减少损伤,以保证银鱼的存活;移植的活体银鱼体长在6厘米以上,最小不小于4厘米,否则亲体发育不成熟,达不到产卵要求;由于银鱼个体小,测量肥满度较困难,可以用其肥瘦程度大体作为评价肥满度的参考,体长4~6厘米的银鱼,需达到1800尾/千克左右,最多不超过2000尾/千克。

2.采捕银鱼活体网具选择 商品捕捞银鱼主要有刺网、拖网、围网、地拉网、灯光抬网等几种方式,除刺网外,其他均可捕捞移植用的活体银鱼。由于拖网作业机动灵活,可以利用银鱼集群的生态特性寻找鱼群,取鱼方便,且作业时间主要在早晚,便于挑选合适亲体,是目前银鱼活体移植最优的捕捞方式。按照移植活体银鱼质量要求,采用8~10目网具捕捞银鱼,所用网具使用绞结聚乙烯网片拼装缝制,3厘米及其以下的个体大多可以通过网目逃逸。本次试验中,我们使用网目为3厘米的拖网,捕捞的银鱼规格一般为4厘米以上,可满足银鱼活体移植的质量要求。

3.活体银鱼采集时间的确定 银鱼活体采集的时间要根据生长、性腺发育情况确定。本次试验对象为太湖新银鱼,分为春、秋产卵群体。春季产卵群体产卵盛期为4月中下旬,产卵适宜水温8.5~21.6℃,产卵盛期水温9.2~13.4℃;秋季产卵群体产卵盛期多在10月上中旬,产卵适宜水温26.4~17.2℃,产卵盛期水温20.6~18.0℃。活体采捕时间要在产卵盛期来临之前,以便在移植水体尽快形成生物学效应,且活体移植最好结合商业捕捞进行,以减少移植费用。

4.银鱼活体移植器设计 针对银鱼活体移植的技术难点,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倒圆锥体的移植器形状,在移植器底部放置气石,通过软管连接压缩的纯氧为移植水体充气,充氧过程中释放的气泡带动水流的翻滚,银鱼随水流向上扩散。由于移植器倒圆锥体体积小,充气过程中气泡密集使水流翻滚速度大于圆柱体部分,柱体水流扩散后速度变慢,银鱼下沉至倒锥体时,再次受水流翻滚的带动而上升,周而复始地上下翻滚而使银鱼不至下沉堆叠。

5.贮存及装运密度 为确定移植过程中银鱼的最佳贮运密度,我们进行了静置状态下贮存密度试验。试验水温19~20℃,装鱼后不间断充氧,试验时长4小时。活体移植器分别按装水量和载鱼量(质量比)4∶1、6∶1和8∶1三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活体移植器水鱼比为4∶1的密度偶有鱼体堆积情况,水鱼比为6∶1和8∶1无堆积下沉情况发生,4小时后鱼体活动正常,基本上无死亡。可以确定水鱼比为6∶1为最优比例,既可提高单次运输量,又能保证亲体成活率。

6.活体储存及运输时间 我们利用活体移植器进行了静置和运输状态下的存活试验,鱼水质量比为6∶1,试验过程中每两小时观察1次鱼体存活情况,前4小时基本未发现鱼体死亡,在第6小时发现少数鱼体死亡,连续观察8小时,鱼体活动基本正常,死亡率未超过10%。在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运输试验,储存及运输时间4~6小时,运输情况良好,鱼体成活率90%以上。

三、讨论与小结

1.银鱼活体移植优势 转运受精卵是目前银鱼移植增殖的常见方法,该方法运输量大,且可进行远距离运输,但亦存在诸如受精卵存活率低、生殖细胞难以收集、繁殖期亲体雌雄比例失衡等局限因素。银鱼活体移植可以利用生物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移植成功率;活体移植不需人工采卵授精,且可在繁殖期来临前进行,大大降低了银鱼移植的操作难度,提高了银鱼移植的效率。

2.银鱼活体移植效果 本次试验利用新的活体移植技术在2011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先后从龙口王屋水库向附近的沐浴水库、龙门口水库移植了太湖新银鱼,沐浴水库移植活体120千克,龙门口水库移植100千克,运输成活率达到90%~95%。两个水库在移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观察到一定数量的太湖新银鱼个体,生物学效应明显。

3.活体移植经济效益 常规的银鱼受精卵移植每万粒成本约50元,为保证快速形成银鱼种群,每万亩水面投入15万~17万元;采用活体移植亲体的方法,每万亩水面移植活体银鱼110千克即可达到同样效果,费用仅为3万~4万元,节省70%~80%。本次试验,沐浴水库在移植两年后就初步形成了商业产量,移植周期比采用移植受精卵的时间缩短1年,移植成本大大降低。

4.活体移植生态效益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局限,且捕捞强度过大或在繁殖期以前对银鱼的大量捕捞导致产卵群体大量减少,造成银鱼补充群体减少,同一群体交配繁殖,种质资源难免出现退化,大量的移植水体银鱼出现肥满度差、个体偏小、体色发黄的现象。利用活体移植不同水域的银鱼进行互换补充,降低近交系数,提高种质的异质性,提高种群的生命活力,有利于保持银鱼产量的稳定,提升银鱼的品质。

猜你喜欢

银鱼活体鱼体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浪漫抵达之处——读《银鱼来》
《银鱼来》创作谈
银鱼来
活体器官移植,你怎么看?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银鱼和蚂蚁
基于安全加密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