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2020-03-02陈飞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微时代艺术教育

陈飞

摘 要:微博、微信、微电影已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微时代”。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微时代”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创新的价值,探讨目前数字媒体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核心艺术素养。

关键词:“微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

“微时代”改变了我们的信息传播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类的社交生活变得日益复杂。“微时代”下的数字技术,依托网络环境、数字化环境等等,以信息技术为原理,对当代数字媒体教育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只有适应技术发展的方向,不断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够引导学生适应未来发展。

一、“微时代”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

(一)数字媒体与数字艺术教育

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包含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动画、数字游戏、数字图像、数字设备、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数字设计、数字音乐等多种形式,也就是说,当前“微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艺术种类,而是指利用这种计算机平台,创造出的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就要符合这种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平台进行全方面的教学创新。

同时,新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影响了目前的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法以及教学的实践环节等等,很多学生都学会应用电子化的学习产品进行微课程学习,教师也通过“翻转课堂”等改变了教学的模式,在艺术理念、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不断的调整。

(二)“微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特征

北京大学的刘惠芬教授认为,数字媒体简单地说就是用数字化的生产方式、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工具,来对数字信息进行记录、处理、传播以及获取。进行这种传播的媒体,也就是信息媒体,简称为数字媒体。王红教授在研究当中认为,以数字形式进行传播的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的载体,以一种非联行的数据形式存在。这种全方位的信息传播装置可以对数字化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进行全时段、无间隔的传输。以该种技术为基础,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可以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方便艺术创作人员将其作为载体进行创作、传播、鉴赏与批评。

从目前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数字信息创作平台是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核心。但是,由于技术特点和传播优势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仍不深入,很多创新还停留在比较浅层的理论研究方面,因而在未来的教育改革过程当中,还要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能力,对数字媒体的艺术种类进行更加全面的概括,应用多种数字工具技术语言进行教学的变革,提高教育的可复制性传播性以及数字化程度。

二、“微时代”进行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创新的价值

(一)适应“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

“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传播的基础,利用数字通信、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组合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时代。“微时代”当中信息传输实时高效,具有超强的互动性。以教育界为例,微课程就是结合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教学模式,既具有线上教学的互动性、灵活性、实时性,也具有线下教学的体验性、真实性、适应性。

(二)适应当代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

“微时代”的“微”起源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进而延伸出微小说、微电影、微创作等等。“微”字在汉语当中,代表细小的、碎片的、可携带的,适应目前信息化的技术发展形势。人们利用一些便携的设备,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实时化的数据传输。相对于传统的媒介传播模式来说,“微时代”的人们利用这种移动传输方式提高了自己在传播当中的地位,每一个主体都成为发声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具有一定主观意识的群体形成一个传播媒介,具有比较强的社会影响性。

(三)“微时代”的传播方式以及信息的组合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为了适应现代人快餐性的文化消费理念,大部分的传媒机构缩短了文化传播的内容,进行更加高频次的文化传播,可以全面提高传播的实际效果。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可以适应这种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微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由于起步较晚,很多教师都集中在方式、方法的教学方面,更加侧重于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了艺术的培养。大多数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比重超过60%,艺术鉴赏和解析能力训练课程设置不足40%。在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下,学生只能缺乏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

其次,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具有交叉性、复合性的特点,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考虑到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性和复合性。

最后,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特性进行专业化、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这就与数字媒体艺术的个性化发展特征相背离。目前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意志和情感。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单纯发展,不适应目前媒体艺术教育的优化设计。

四、“微时代”进行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创新的对策

(一)强化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

1.充分进行虚拟课堂设计

在“微时代”,进行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创新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开展不同活动形式的课堂组织等等,应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方式的创新创造。

首先,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视频端转移到移动终端,通过便携的移动式设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补足多媒体教学软件存在的不足。其次,从媒介发展的历史情况来看,每一种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都是和旧媒体不断博弈的过程,两者之间会不断地进行融合,从而发展出一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近些年来,随着4G技术、5G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课堂教学领域已经开始应用移动端App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最后,在进行课程优化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教学媒体,例如电子杂志、电子教学软件等等,让学生在特制的阅读器或者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上面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获取。学校要鼓励任课教师立足于“微时代”进行艺术学和传播学的相应探讨,形成一个新的交叉领域,并应用在艺术教育领域当中。

2.选择优质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进行课程软件的优化设计,或者在海量的视频教学软件当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开发高性能的应用程序,整合目前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应用碎片化的时间,对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进行深度的学习、操作。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习惯,促进学生批判精神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提高。

3.改进数字移动终端设备

数字移动终端设备目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当中,要对这种教学介质进行灵活的调整。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字移动终端设备替代传统的板书等。尤其是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由于课程设置本身非常多样化,板书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的使用频率是非常少的,使用的效率也比较低下。在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应用数字移动终端设备,让学生在大量的知识之间进行重复的切换,提高学生学习的便利程度,让学生更加快乐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基于目前的4G技术、Wi-Fi技术、GPRS技术、5G技术等等,为学生数字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提升,创造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数字移动终端设备的相关使用。通过布局应用简介、层次理解、交互设计等等,鼓励学生探讨数字移动终端设备当中教学软件的学习方式,延伸学生的知识学习链条,方便学生对自己的数字记录进行灵活的探讨。

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在“印象笔记”这个一个数字移动终端设备App当中,该笔记具有非常灵活的分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一些需要收藏记忆的知识点进行灵活的探讨。同时,该笔记还可以向学生推送最近比较有价值的一些信息方式,鼓励学生更加广泛地收集知识与信息。

(二)开展多元化教学

1.提高教学知识内容的丰富性

在传统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当中,由于设备比较匮乏、教学内容更新比较不及时及内容不形象、不直观、不生动,所以学生缺乏兴趣。再加之目前的课程设计总体时间长度在45分钟左右,传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知识点比较有限。在未来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知识引导、课后教学评价等方式,将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进行分模块的拆解,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2.丰富教学的通道

第一,“翻转课堂”是一种直观、形象、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结合“微课”,可以全面提高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新颖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应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养成更加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计算机知识网络当中观看海量的教学视频,并且在网页上与学术界的科学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互动探讨。在观看多样的数字媒体艺术成果时,例如雕塑的制作、绘画作品的展示、文学作品分析等等,学生还可以在线与相关作者进行讨论,学习更加细节的知识,从而对艺术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全面认识。

第二,在教学通道丰富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融合基本的声、色、光、电等等,对作品的艺术化过程进行全面的探讨,缩短学生与知识学习的距离,使学生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教师要注重学生根本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艺术表达当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大量的细节化教学,鼓励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方向,并进行深化的研究,在一个领域当中深度挖掘、主动参与、细致判断,从而快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与动手能力。

(三)开展针对性教学

1.改善电子课本

教师要对传统的教材进行整合,融入新的技术性的内容,重塑教师在学生当中的角色,引领课堂生态的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第一,帮助学生在日益变化的社会潮流当中,学习新知识新文化,并且向学生介绍最新的一些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成果。例如北京某教师就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以《大圣归来》为例,向学生介绍数字媒体艺术的演变,尤其是向学生介绍原动画的数字创作、该部电影在排片方面的数字化传播等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学生前瞻性思维培养的过程当中,要创建课堂情景的“潮流化”,为学生打造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通过启发式教学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传输当中,电视需要发射电视信号才能进行传播,而在课堂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移动终端设备,对数字媒体信号的传播方式进行相关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技术化的内容,引导学生跳出感性思维、进行抽象思考。在教学视频当中,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碎片化的知識分解,将电视信号传播的过程化解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交流。

2.提高针对性教学水平

一方面,教师要与时代技术相结合,尤其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不断进行完整的知识表达,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对于教学过程当中已经出现过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充分利用课堂上面的时间,进行优化组织与设计,避免通过拖堂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微时代”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问题或者教学的难点放在课前预习阶段,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发布动态动画等学生比较喜爱的一些抽象知识,作为教学的前导形式,并且设置好视频的头图,增强整个教学视频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进行课程教学的创新还需要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的艺术素养。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目前的教师在“微时代”情况下,要针对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通过互动式教学,更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项目接轨、与国际接轨,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对于课堂的归属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只有适应“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微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创新,有利于我们从问题的角度看待目前艺术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因而我们要加强课程设置,通过教学方式的完善进行教学技术的创新,全面提高课程教育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杨旺功,赵一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9):108-110,115.

[2]撒后余.基于行业与产业诉求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7-110.

[3]夏博.探索、创新、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措施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9):126-127.

[4]吴艳.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与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评《数字媒体艺术》[J].教育发展研究,2019(Z1):126.

[5]吴小勉.媒介融合进程中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研究[J].出版广角,2019(10):82-84.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微时代艺术教育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