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动画发展的对比研究

2020-03-02叶冠德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摘 要: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自古以来文化交流频繁,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国在动画行业的发展上都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不仅发展历程相似而且所面临的问题也有相似性。文章对中韩两国动画行业的发展及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学习借鉴之处,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创新發展。

关键词:韩国动画;中国动画;文化产业

一、中韩动画发展源流

(一)中国动画发展源流

1.中国动画的诞生

1925年,万籁鸣与其弟万古蟾摄制广告影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为中国动画片之雏形。1926年,万籁鸣与其三个兄弟(万氏兄弟)完成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摄制成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0年,万氏兄弟摄制成我国也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铁扇公主》的诞生对中国动画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填补了有声动画的空白而且鼓舞了当时在抗战中的中国军民,振奋了孤岛上海人民的爱国之心。

2.民族化时代

早在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就成立了动画组,拍摄了一些动画。1949年动画组南迁,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骄傲的将军》开始,中国的动画制作者进行动画民族化的探索,1960年上映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成功引起了轰动。1964年的《大闹天宫》是中国早期动画制作的集大成者。“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动画开始了另一个繁荣阶段,制作了《三个和尚》《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动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动画受到外来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民族化时代告一段落。

3.外包时代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动画的发轫时期,在庞大的动画需求下,产生了“动画外包”这一代工形式。中国庞大的人口与市场,具有成为动画加工厂的先天条件。从深圳开始,渐渐转移到广州、苏州、上海等城市。同韩国一样,这段外包时期为中国动画的生存和人才积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这一时期中国没有优秀国产动画出现。

4.新世纪的动画振兴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济逐渐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发行了《宝莲灯》,通过吸收美国的动画制作发行经验等手段,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随后开始出现一些国产动画系列片,国产动画逐渐成长。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获得了空前的票房成功(9.57亿),该片被视为中国动画的复兴起点。随后又有《大鱼海棠》《大护法》《白蛇》等制作较为精良的影片出现,中国动画走上了发展的正轨。

(二)韩国动画的发展源流

1.萌芽时期(20世纪30—50年代中期)

韩国的第一部有记载的动画为《梦狗》,虽然没有完整记载,但是该片在韩国动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50年代是韩国的公众对于动画有了初步认识的时期,并且开始制作本国的商业动画。在1956年HLKS电视台播放了《吉祥牙膏CF》,这是韩国第一部动画片。当时制作动画的知名动画导演有申东宪、李相浩、申能俊、韩圣鹤等。

2.成长时期(1967—1972年)

由于1961年政变,韩国的电影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许多反映现实问题、具有批判性或者表现唯美主义的电影被禁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儿童题材作品有了一丝发展的机会。动画电影《洪吉童》上映获得成功,在韩国动画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韩国的第一部国产动画长片。在这一时期,韩国动画开始发展,并且培养出了本土的观众市场,同时也培养出了自己的动画制作人员。

3.外加工时代(20世纪80—90年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动画制作业开始承接日本动画片的外包订单。韩国动画业经过10年的技术积累,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生产质量也有了更大的保证。但是代加工制度需要的只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所以这一时期的韩国动画业是一个初级加工产业。

4.振兴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

韩国动画广为人知,走向独立的道路,是从李成疆的动画电影《美丽密语》(2002年)开始的。这部动画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该片在第26届法国安锡国际动画节获格兰披治最佳动画长片大奖,这是韩国动画片首次获此殊荣,成为振兴韩国动画产业的信号弹,韩国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动画之路。

二、中韩动画发展的相似性

(一)发展轨迹相似

中国和韩国的动画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两国的动画行业发展都大概遵循着动画的产生-代工-振兴这样一个基本的轨迹。韩国动画在战前受到日本的影响,在独立之后,韩国动画迎来了发展的契机。随着代工时代的到来,韩国的动画产量激增,动画制作的质量有着质的提升。随着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韩国的动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国动画的发展是在万氏兄弟对美国动画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出来的,并且制作出了动画长片。解放之后,很快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并且开始进行民族风格的探索。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国外动画冲击,中国动画很自然地同一水之隔的韩国一样走上了“来料加工”的代工道路。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起飞,中国动画经过代工时代的技术、人才与经验的积累之后,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二)对动画的发展都有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韩国政府对韩国本土动画的支持力度在全世界是罕见的。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将韩国动画片市场规模从现在的5万亿韩元增加至10万亿韩元,并将国产动画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60%以上。同时,还确定了扩大卡通商品出口、流通结构的现代化等5项重点课题。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是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与集聚产生的。但是,其作为一种经济战略的发展方式,“后发国”对本国的产业进行培育,可以加强国家的主导力量,引导、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韩国和中国的动画行业就属于此类。

(三)中韩两国都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韩国有关部门在2000年做过一份统计,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韩国共需文化产业专门人才9.8萬人,而当时韩国国内相关人才供给为5.8万人,缺口高达4万人。为此,韩国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5年时间里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加快培养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韩国还提出要加强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扩大文化产业与纯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据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统计,目前已有111所院校开设有文化产业学本科专业,81所研究生院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硕士、博士课程。中国动画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开始了,2000年以后的动画人才培养呈现扩大化发展。2004年相关报道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已开办动画相关专业的院校已达近百家,而攻读此专业的学生有7000人。

三、两国的典型影片

(一)《大圣归来》

中国导演田晓鹏于2015年推出影片《大圣归来》。该片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该片在中国上映后,引起了公众参与的热潮,最后获得了约9.7亿的票房。该片是一部经典剧情式叙事的电影,影片用《西游记》这个家喻户晓的躯壳换上全新的故事,在剧情和造型设计上更加靠近青少年的审美,影片重新唤起了中国公众对于国产动画的信心。

(二)《美丽密语》

韩国导演李成康于2002年制作完成长片动画《美丽密语》。影片以浓郁的大自然气息与丰富的想像力,在2002年第26届法国安锡国际动画节上获“格兰披治最佳动画长片大奖”,为韩国动画首次取得国际级动画长片大奖。《美丽密语》给韩国动画界带来新的活力,成为韩国动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被誉为“最具韩国美的动画片”。影片采用散文式的叙事,整个影片的风格设定很贴切影片的主旨,将生活中那种忧伤甚至对岁月流逝的感伤都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四、结语

对比中韩两国的动画行业,有许多韩国的先进经验可以学习与借鉴。韩国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推进经济转型,重视文化产业。相较于中国动画,韩国动画产业由于自身的市场空间等原因更加侧重于海外市场,在对外传播上做得更好。借用网络传播,以周边产品盈利,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跨国传播模式,这些方面值得中国学习。

参考文献:

[1]尹顺爱.韩国动画概述[D].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

[2]兰特.亚太动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沈强.日韩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权贤珍.中韩文化产业现状比较研究:以动漫产业领域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叶冠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软件动漫学院教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科学、动画创作。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2019西部文化产业指数出炉 川陕渝居前三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提高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