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河流

2020-03-02王向毅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功利化河流中华

王向毅

《扬子晚报》第三届全国作文大赛初赛,高中组评审专家柳袁照 在评点作文《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时写下这样的文字:“在平静的叙述、描绘之中,引出了让人深省的问题: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我们如何对待民主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我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进程中这个问题尤其重要。题目形象而深刻: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这条河,即历史文化的长河,之所以美妙的歌声不断,原来有隐秘: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旦丢掉了她,就丢掉了一切。”

“诗人校长”柳袁照还写下一首诗《来世是一棵树》,其中有这么几句:

假如有来世

我会做一棵树

长在唯有你的世界里

路上下了大雨

生命的河流充沛了起来

他的文字也激起了我的思索。或许我们只有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里,才能真正丰盈我们的生命。“你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吗?”我这样问自己。

小时候,我是真的喜欢。爸爸教我剪纸,可以剪出手拉手跳舞的穿裙子的小女孩们。妈妈和婶婶们常常自己做鞋子,剪鞋样儿,缝鞋面儿,纳厚实的鞋底儿,绣鞋垫儿。绣鞋垫儿的花样儿可多了,有简单的竹叶形儿或鸡爪形儿,有繁复的花叶形儿,或再加上吉祥的字儿,比如“福”字,比如“囍”字等等。妈妈给我做的一双棉鞋,正红色的闪着光的很有质感的绒面,嫩绿的绒毛的帮沿儿,千层底的舒服又耐磨的鞋底儿,穿在脚上那叫一个“美”字,使我至今怀着美好的感念。自家三婆会在鞋帮上绣花儿,翠绿的叶儿,繁艳的小花儿,古典而耐看。自己后来也学着绣东西呢,绣过一只鲜艳而“笨拙”的蝴蝶。四婆家办喜事儿,会写毛笔字的村里能人比如毛娃伯就上场了,一张四方桌上,裁剪红纸,再润墨挥毫:大张的纸写礼单,还写吉祥话来装点喜气;小条状的纸写下名字或称谓,用别针别在送礼人行的礼 上。

村東头的大妈送女儿出嫁,给女儿做了两个圆圆的大花馍,到我家里来摘了好多各色鲜艳的“步步高 ”,笑着回去准备再插在大花馍上。想想那“花枝招展”的大花馍,被一根大扁担两头挑着送往女儿的婆家,一路摇摇晃晃地,仿佛挑着沉甸甸的幸福。村西头的姐姐画本上的荷花画得真是好看,我便也学着画荷花,由此也更喜欢画画,初三时还画过唐代仕女图呢。

有走街串巷的老人搭起小舞台,拉开小幕布,一会儿他人不见了,舞台上却有小人儿在说话,在唱戏,在手舞足蹈。后来才知道那是皮影戏。村子里也会搭比较大的舞台,唱大戏,唱秦腔,有粉墨登场的真人,有逼真的木偶,大多演的是正戏。镇子上的大舞台还演丑角戏呢。

拿着二叔的《中师语文》和一本文言文选集看得津津有味;在广播剧里听《红楼梦》,那句酸涩的“有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就此记在了心里,意犹未尽,便去读文本;连环画里看过《薛刚反唐》;早早地就看完了原著《聊斋志异》。还记得第一次主动去背诵的诗歌是黄巢的《题菊花》。那些年少时的“嗜书”回忆啊……。

这些都是平常时光里的一些点滴,更不必说年节里了。一些村子,逢年过节总爱耍社火 ,常常央着大人带我去看;有时候大人顾不上我,便自己偷偷跟着去,人山人海里挤着,看那“高高在上”“花花绿绿”的各样角色,随人流来去,听锣鼓喧天。

后来渐渐长大,成人,为学业再为工作而忙碌着;而这世界也风驰云走般地变化着。 “你还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还喜欢。”只是这喜欢越来越潜藏于心底,越来越无暇表现为行为,越来越出于功利化的动机而去实践。

一次月考作文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学生们普遍答得并不出彩,因为大多对中华传统文化所知不多。我用了大约四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来了个“大补”,想让学生明白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大概范围和大体内容,想着总得对传统文化有个粗略的印象吧。可是这样功利化的“恶补”有又多少收获呢?

功利化的氛围和浮躁的现实中,我们生命的小溪流还有多少澎湃的浪花?或许要想走得更远,就得去追寻生命最初的光亮吧!

夕阳西斜,明月又升;启明星亮,白昼又起。行走在每一天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也不要和我们远离吧。不只是为了备课,不只是为了备战高考,不只是为了一个相关课题的完成,去唤醒内心对本源文化的热爱吧!为了把生命流动成清新充沛的活水并融入浩淼而深远的河流,为了把生命站成一棵根深叶茂又繁花满枝的大树,为了这生命行走在人世间越来越有力量。

猜你喜欢

功利化河流中华
河流的走向
河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幼儿园绘本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对策
当河流遇见海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