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航天研究院综合管理计划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2020-03-02高峰郝力林杨伟杰吕宁郭镭赵海涛
高峰 郝力林 杨伟杰 吕宁 郭镭 赵海涛
摘 要:计划管理主要指的是管理者按照组织内部以及外部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预测来保障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更好地实现目标以及行动计划。本篇文章为了能够对航天研究院综合管理计划管理模式进行细致的剖析,在本文之中从具体的实施状况入手,然后对于目前航天研究院综合管理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剖析之后,提出一些思考意见,以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综合管理 计划管理 完善系统 思考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8(b)-0176-03
Abstract: Plan management mainly refers to the use of scientific prediction by manage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organiz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organization can better achieve its goals and action plan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n order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n management mode of the Aerospace Research Institut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and then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n management of the Aerospa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inking suggestions, hoping to give you some inspira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n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ment;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计划对于组织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存在于各个级别的管理活动当中,可以更好的提供方向,起到指导的作用,保障目标更好地完成,降低风险以及减少浪费,使得收益得到增加,在这些方面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讲,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学会制定相应的计划,综合管理计划主要按照上级单位以及其所属单位的具体战略要求以及事项进行组织以及规划的管理工作,并对实施情况实施监督以及评估,以保障组织工作更好地得以实现。当前,航空航天系统当中的很多单位都是在科学研究以及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完成的。管理计划对于整个研究所的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工作来讲,具备非常重要的支持以及保证作用。
1 实施状况
关于航天研究院的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始终都比较地重视。在研究所成立之初,他们就管理水平方面制定了比较全面的管理计划,与此同时,该办公室在管理以及协调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因此认定该办公室为牵头管理部门。自从2009年以来,此航天研究所在每年年初的时候就制定以及发布了关于该年度的具体综合管理计划。其中,在2009年的时候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发布,自2010年以来,其直接性地在AVIDM平台上进行编辑以及发布。该研究所的主要负责人主要为综合管理计划的具体编制、分解、实施以及评估等提供指导,为这项工作的长期开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当前,综合管理计划主要以年度计划的形式实施管理。纵观计划结构的角度,可以把综合管理计划主要的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指的是大纲计划,即在这一年当中组织各部门对将要完成的业务进行规划。该计划级别相对来讲比较广泛,需要在组织的形式上完成,在办公室当中一定要做好分工。第二层指的是执行计划,即指的是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能进行划分,在大纲计划当中对业务实施分解以及细化,并详细的阐明完成的表格、时间以及计划执行者。经过前期不断的改进,综合管理计划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比较成熟以及合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含:计划的准备,发布,确认以及调整等,要始终坚持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管理计划的严肃性,而且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不断的探索以及实践,综合管理计划已经成为了管理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其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对于提高组织效率以及管理效率來讲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地完善了综合管理能力。在综合管理计划的不断监督以及控制下,管理水平也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2 存在的问题
2.1 计划分解标准不统一
由于缺乏具体分解标准,各职能部门在分解的过程中显示出厚度不一致的情况,对工作项目存在过度追求的现象。比如,一些性质比较相似的管理任务被分解为一个连续的计划,一些则按照季度甚至月份被划分为多个计划;有些则被分解为一些特定的工作项,有些会按照工作项进一步地进行细化以及分解。在完成这项工作的各个步骤之前,有些单位的工作量以及计划的人数会出现不符,统计结果也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2.2 覆盖范围待改进
当前,航天研究所的综合管理计划不包含一些临时工作。临时工作一般是没有计划的,主要是这些临时工作是上级单位以及领导者的临时要求。但是,就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工作量来讲,它不会少于相应的例行工作,有些工作甚至会对整体的情况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临时工作缺乏一定的管理,那么将会造成一些管理计划系统没有办法更加客观以及完整地反映整个工作的具体管理。
2.3 管理方式尚待阐明
航天研究院综合管理计划当中的各种计划主要是“负责业务、制定计划以及提交任务”。当前,不允许在组织的各个部门或者组织之间把一些计划任务分配给相应的研究室。面对更加全面化以及全球化的管理业务,现有的管理模式没办法更好的满足其交叉耦合以及相互合作的特点。当前,它只能以独立于综合管理计划的形式在AVIDM平台上实施独立性的管理,从而会造成同时运行以及综合管理计划并行运行的多个产品,这样就非常地混乱,并且非常地不利于统一化的管理。
2.4 系统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为一个比较大型的综合性管理项目,SInstitute的綜合管理计划需要在AVIDM平台上进行运行。对于综合管理计划来讲,比如:分层(办公室以及房间的辅助计划)管理、巩固以及批准流程等功能还不是非常完善。按照综合管理计划的具体特点对技术进一步升级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供信息平台[2]。
3 思考以及建议
3.1 明确作用,统一认识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工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位置。综合管理计划属于规划、评估以及实施全院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机关人员,特别是一些机关领导,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综合管理计划具备的重要性,要树立“计划就是命令”的相关概念,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利用对管理计划的敬畏可以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
3.2 制定以及完善计划
中央管理部门应该按照航天研究院的实际情况研究相应的编制标准,主要包含:分解粒度标准、计划表述标准以及批准标准。利用研究以及制定汇编标准,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有效地准备计划,与此同时,管理计划可以真正地反映出整个组织以及各个部门工作的一些成就以及不足之处,这样可以使得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3 探索综合性的管理模式
建议放宽对水平分解任务的具体限制,并从“总体—分系统”模型当中学习业务部门的组织计划,明确负责部门以及合作单位,经研究所负责人批准之后,把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并纳入到现有的综合管理当中,实施相应的管理以及评估。
3.4 改善临时工作的管理
可以把一些比较重要的临时工作添加到集成管理系统当中,这样就可以进行统一性管理,要建立具体审批流程,并由监督主管实施审核,所长进行批准。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组织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对综合管理计划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
3.5 加强考核力度
科学研究、生产计划以及综合管理计划属于整个研究所管理工作当中的基准,其内容主要包含组织的具体工作。完成综合管理计划的具体统计结果需要使用数据进行说话,避免了出现过多的人为干预情况,这样就可以使得评估具备科学性。
4 结语
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质量,目前,集团公司在发展中的核心思想主要为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优化。因此,一定要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地进行研究,引入一些优秀思想,并把其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以及先进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超.对航天研究所综合管理计划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办公室业务,2016(1):41,43.
[2] 夏丽娜,谢银,刘东.军用航空保障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9(2):175-178.
[3] 张春柳,孙刚,许凯.基于综合流程开展航天器AIT质量与计划统筹管理的应用研究[J].质量与可靠性,2019,200(2):5-9.
[4] 张银辉,孟兆威.航天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1):143-144.
[5] 唐小荣.航天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7(14):6-7.
[6] 蔡闻一,刘嬿,刘洋,等.航天主要科研院所调研访谈情况分析及启示[J].今日科苑,2018(4):73-79.
[7] 秦安安,赵世奎,王悦.依托科研团队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的要素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科技奖励获得者为例[J/OL].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