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城镇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设计与用地布局研究

2020-03-02苏大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研究

苏大军

摘  要:山地城镇道路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势较为复杂、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并且建设用地资源紧张,进行山地城镇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及用地布局难度系数较高,因此深入对山地城镇总体化道路系统设计及用地布局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从山地城镇认知、道路交通系统特征、用地布局结构特征与形式、二者的相互影响及有机结合等方面对山地城镇总体规划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山地城镇的道路交通系统及用地布局总体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地城镇  道路交通系统  竖向设计  用地布局  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8(b)-0015-0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roads, mountain town road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terrain, seve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shortage of construction land resource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arry out road traffic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land distribution in mountain town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design and land distribution of total degraded road system in mountain tow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mountain towns from the aspects of cognition of mountain towns,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traffic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of land use layout, mutual influence and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oad traffic system and land use layout of mountain towns.

Key Words: Mountain town;Road traffic system; Vertical design; Land layout; Research

多山地丘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 43.2%。由于受到复杂地势因素的影响,对山地城镇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一个深受重视的议题。本文从山地城镇认知、道路交通系统特征、用地布局结构特征与形式、二者的相互影响及有机结合等方面探讨了山地城镇总体规划问题。

1  山地城镇认知

山地城鎮是指建设在山岭区、重丘区,地形起伏较大,山地自然坡度大于15%的城镇区域。山地丘陵地区在我国国土面积中占到陆地总面积的43.2%[1]。与平原地区不同,山地丘陵地区广泛存在于山地城镇中,多表现为地理位置边缘性,除此之外,很多省级行政区交界的边缘位置通常均为山地,具有垂直地带的特点。尤其是内陆高海拔地区,受到高寒气候的影响,居民生活条件较差。另外,山地丘陵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较强,急需解决,同时山地丘陵地区也是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区、少数民族聚集区、革命老区,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环境较为恶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目标,这一方针措施能够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和谐稳定发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全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

对山地城镇进行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第二,较于平原具有更加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第三,少数民族居集地,多民族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同时山地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工作的角度出发,山地城镇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平原化”现象严重,即简单模仿或者直接套用平原城镇的规划形式和方法在坡地上开发建设[2]。

2  山地城镇道路交通系统特征

山地城镇交通系统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具有较大的非直线系数。非直线系数指的是出行的真实路程与出行起点与终点间距离的比值。一方面,山地城镇道路受地形限制,曲线道路较多,致使实际路程增加;另一方面,山地城镇具有较多的复杂路势,路网连通性能不佳,这也导致绕行距离持续增加,进而导致实际路程的持续增加。

(2)平均行车速度较高。由于受到地况和用地布局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其主干道交叉口间距较大,但是非机动车流量较低,因此,在正常的、顺畅(非拥堵)的交通状态下,机动车能够实现正常行驶,并且平均行驶车速较高[3]。

(3)出于安全性考虑和连通性要求,常采用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方式,步行台阶、坡道较多。

(4)出行方式多样化。日常中较为常见的出行方式包括步行、非机动车、常规公交、出租、私家车等,除此之外,室外大梯道、室外隧道、室外自动扶梯、缆车、过江索道等交通方式和设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交通方式能够不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具有竖向交通功能。

3  山地城镇用地布局结构特征与形式

集约和分散两种形式是山地城镇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两种发展形式。下面本文对这两种形式进行一一阐述。分散指的是使城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集约指的是使城镇在垂直方向上扩展,也就是常见的三维空间结构。因为山地城镇不具有较多的可建设用地,所以应综合考虑和分析用地的完整性、生态保护及建设成本等,通过集约化方式对地下、地上空间进行开拓,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山地城镇本身便是三维结构,可有效减少土石方量,为集约化利用土地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山地城镇不同于平原城镇,山地城镇既要从宏观层面依据主导风向考虑用地规划,除此之外,还应对山谷风在微地形中对用地规划产生影响进行严密分析。山谷风昼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白昼时,山谷通常向山顶吹谷风。夜晚时则相反,两种风的相互融合产生不同的影响位置。气流交汇密切的位置,上风口和下风口较多,气流集聚,空气扩散加快,因此不适合设置二类工业。对于气流相对滞留的地区,不存在上下风口,或者上下风口很少,在山谷区域内,由于四周均存在山脉,空气较难扩散,因此不适合设置居住用地或二类工业用地,应在这一区域设置性质较为单一的用地[4]。微地形与用地布局包括下述三种形式:平行山体在东西向山体情况下,可实现用地性质的混合;在南北向山体的情况下,应确保用地性质的一致。在U型山体内设置居住用地时,可混合外围用地性质;如果U型山体内为工业用地,外围用地也应为工业用地。

4  山地城镇道路交通系统与用地布局规划的相互影响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是山地城镇交通道路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同的道路其功能定位也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山地城镇支路因为深受地形的影响而无法有效连通,主要作用为集散交通,分流性能不佳,进而导致干路承担较大交通压力,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当提高城镇干路网的规划密度,在道路结构设计中,主、次干道的比例应高于平原城市[5]。另外,如果想将长距离出行限制在一定时间,则需要设置快速路。所以山地城镇快速路网密度和线形设计应达到技术水平,根据交通需求合理地明确车道数和道路宽数。

5  山地城镇道路竖向设计与用地布局规划的相互影响

对山地城镇用地布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常存在高填高挖的现象,道路设计纵坡值往往较大,应基于对地形的全面了解,合理布线,并应对路线纵坡设计值进行核验,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设计实际要求,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规定合理确定道路竖向设计。

(1)快速路、主干道的纵坡按照相应设计时速的要求,采用规范中最大纵坡一般值的要求,如设计时速在 60km/h 的主干道,纵坡最大值不应超过5.0%。改建道路等受到现状影响无法降坡时,才考虑采用纵坡极限值。

(2)当道路纵坡大于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一般值时,各级道路均应限制最大坡长,以保证行车的安全[6]。设计的道路有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最大坡长限制的前提下,设置纵坡缓和段,且缓和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

(3)设计的主要道路平面交叉时,应控制各条道路在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值,一般不宜大于2.5%,困难情况不应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

(4)道路竖向设计还应考虑消防车等的通行,要满足防灾、救灾、消防等的要求。

6  山地城镇道路交通系统与用地布局规划的有效结合

6.1 如何进行道路线形选定能让用地使用最大化

山地城镇地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山谷交错,地面起伏程度较大,道路平面定线难度系数较高。基于山地城镇的地形地貌特征考虑,在山地城镇规划中道路线形的选定要基于对地形地貌分析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得出规划范围内地形走势情况以及适宜建设用地、较适宜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布情况。道路线形选定要紧紧地围绕着地形走势和用地适宜性情况进行布局[7]。

第一,道路定线应根据地形地势,按照道路等级及性质的差异性确定,对城镇快速干道、主干道(交通性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主要考虑整个规划结构布局,结合地形受限情况,依据规划对标准的定线进行设计,确保平面线形顺直,道路竖向的平顺。保证城镇主要交通能够快速、高效的通过。第二,对于城市次干道、支路等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则认真考虑地形约束情况,根据用地适宜性评估,以适宜建设用地和较适宜用地为基础进行布局。其布局更多要为今后用地做考虑。平面线形应呈自由式,以达到分流、集散城镇交通的目的。

6.2 如何进行道路竖向设计能让用地开发投资最节约

道路竖向的设计要基于地形地貌现状分析,道路线形尽可能沿着等高线进行布局,设计标高要综合考虑道路两侧的用地,要初步确定道路两侧用地的场地标高,再反推道路设计标高,两者反复复核。最终得出最合理的竖向设计。避免过多的高填深切,节约土石方量。

综上所述,山地城镇在道路交通系统以及用地布局结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这些特点正是山地城镇交通规划以及竖向设计适用对策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构建山地城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方法所必须面对的现实条件。本文对山地城镇道路交通系统、用地布局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为山地城镇的道路交通系统总体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席永红.新型城镇化下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探析——以遵义市新火车站道路规划与设计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46):244-246.

[2] 郭智明.山地城镇道路规划设计重点、难点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14):200-201.

[3] 冒卓影,冒亚龙.山地城镇规划的分形思维[J].山地学报,2016(4):24-25.

[4] 晏飞.于震后灾害综合防治的山地型城镇规划实践探讨——以都江堰市龙池镇二次灾后重建规划为例[J].四川建筑,2017(6):87-89.

[5] 沈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7(8):221-222.

[6] 赏江伟,赵昶康,李铠同.山地城镇道路规划设计关键技术问题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5):137,140.

[7] 向子浩.山地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剖析——以旭辉尚北郡规划设计为例[J].四川建材,2015,41(2):91-92.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