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中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

2020-03-02刘仲辉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现代农业防治措施

刘仲辉

摘    要:首先分析了现代农业中的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包括选种、播种、种植管理、田间管理,随后介绍了高产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大斑病、病毒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治对策,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34-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内,因为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同时玉米种植面积十分广泛。玉米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属于一种长寿食品,也得到了人民的喜爱。为此,种植者也十分关注玉米质量和产量等问题,因为玉米对于生长环境具有较高要求,容易被各种病虫害问题所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现代化种植技术研究,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1   现代农业中的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1.1   选种

玉米种子的选择会影响玉米产量,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玉米种子进行合理筛选,特别是在不同地区,玉米种类各不相同,在不同环境因素和区域气候环境下,会对玉米种子品质产生直接影响。在对种子进行选择过程中,需要相关栽培人员进行合理选择,联系不同厂家玉米品质及种植状况,对比分析后合理购买。我国土地辽阔,不同区域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为此选择玉米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差异,分析玉米种子不同生产规律特征,如结合根茎区域防风能力、抗旱和抗涝能力及玉米结棒条件下颗粒深度不同特征,合理选择种植环境和品种。对良种进行合理选择,了解区域栽培特征,借助种子杂交相关技术,选择拥有较强抗倒伏、抗旱及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种,在土壤肥沃区域内还可以选择喜好肥水的玉米品种,在土壤贫瘠的区域应该选择抗旱品种。种子的精选可确保种子出芽率,将种子里面的碎粒、虫种、残种、病种去除,选择大小相同、外表光泽度高的种子,精选后保证种子出苗一致性。可以提前2~3 d晾晒种子,将种子表层病菌彻底杀死,提升种子发芽率和活性。提前3 d通过药物拌种,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出现概率。

1.2   播种

玉米播种是一项重要的高产技术,在正式播种前,需要对种植土壤进行全面深耕,通常条件下深耕的具体深度应该控制在15 cm以内,因为我国各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特征,具体的翻耕深度应该结合实际状况灵活调节。深耕土壤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肥性,加大雨水的吸收力度。播种时间方面的差异,也能够对深耕厚度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播种时间相对较早,则土壤翻耕深度也相對深一些;如果播种时间相对较晚,则翻耕深度也相对较浅,特别是在雨水较少的干旱年份中,因为水资源不足,则需要扩大翻耕深度。土地深耕结束后,应该实施耙平处理,及时耙平深耕后的土地,如此有效避免土壤受到风蚀影响,保证玉米产量。实际播种中,避免选择传统模式下的播撒方式种植,该种方法下,种子仅留存于土壤表层,无法深入土壤内部,抑制种子出苗。为此,可以选择条播措施,播种作业中还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种子的种植间距。所以大部分条件下,种子耕种深度主要是在土层下方的5 cm左右,在结束播种工作后,应该立刻覆土镇压。玉米种植不能过于紧密,不然会产生倒伏现象,影响玉米产量。

播种时间的选择会影响玉米产量,为此需要联系种植区域内的水文条件、地理状况、玉米质量等因素合理种植。结合专家多年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北方种植区域内气候寒冷,和南方种植时间相比,北方玉米种植时间大概会晚30 d,因为南方天气湿润,所以种植通常会选择3—4月,两种差异对于种植玉米而言,会影响玉米成熟期,所以南方玉米种植时间和玉米种植习性较为接近。

1.3   种植管理

做好间苗和水肥管理等工作,间苗操作中,为了进一步降低幼苗在土壤内对于养分和水分的抢夺,促进幼苗茁壮生长,需要合理地控制玉米幼苗的种植密度,按照去弱留壮的基础原则进行操作,而玉米从播种再到发展成熟主要包括5个阶段,幼苗期内,土壤内水分含量会影响玉米生长,假如土壤内部水分含量较大,超出玉米幼苗需求,会导致幼苗涝害死亡;假如土壤内部水分含量较低,能够促进玉米根系不断朝地底延伸,发展玉米根系。所以在玉米幼苗生长中,应该使土壤维持适当干旱,控制水量,避免玉米受到涝害影响。

大喇叭口阶段,是玉米形成穗粒的重要时期,而大喇叭口阶段主要是玉米拥有8~10片叶子的阶段。处于该生长阶段下,土壤水肥管理会影响雌穗粒的大小和数量。所以为了促进雌穗粒的稳步增长,促进玉米营养生长顺利朝着生殖生长转化,加快叶片光合作用,应该确保该阶段内玉米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预防叶片受损。

吐丝期内,为了保障玉米产量,应避免偏施氮肥。假如氮肥应用过多,会影响雌雄穗花期。当玉米处于蜡熟期后,玉米胚乳呈现蜡状,而玉米籽粒重量也接近最大干重,所以在该阶段内收获,可以实现玉米高产目标。完熟期内,玉米籽粒乳线小时,基层产生黑化现象,而如果在该阶段内收获玉米,会影响高产目标的实现。

1.4   田间管理

为了实现高产目标,在玉米种植中应该进行合理灌溉与施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养料。玉米整个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所以应该提前针对土壤补充种肥和基肥,预防出现后期肥料不足又补充不及时所导致的玉米产量降低问题。应该施用大量基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养料支持。田间基肥建议应用农家肥,而农家肥拥有改善土壤、养分充足等优势,可以提升玉米质量,生产出绿色安全的玉米产品。基肥内相关农家肥具体用量是2 m3/667 m2,在土地中对肥料进行均匀施洒,促进玉米的充分吸收。同时,还可以在底肥内额外增加氮肥,帮助提高玉米质量。磷肥则拥有壮苗功效,适当施用钾肥,可以有效防控玉米秸秆的倒伏问题。通常玉米种植中会选择各种复合肥或磷酸二铵,需要结合不同种植区域内的土壤状况,灵活调整施肥用量。播种玉米前,还应该按照科学比例,适当掺入化学肥料,均匀搅拌,能够促进玉米产量全面提升。将种衣剂添加到种子内,能够有效防控病虫害。而除草剂尽管能够有效消除杂草,但同时会降低玉米产量,为此应该尽量避免应用除草剂。对土地水分含量进行查看,灵活浇灌。建议选择喷灌或滴灌等方式,能够在促进玉米高产的基础上,减少水资源浪费[1]。

2   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大斑病防治

大斑病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于生长期内,而该种玉米病害的具体表现如下:患有大斑病后,玉米叶片内部会呈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斑块,而随着该种病情的不断恶化,叶片中的斑块会进一步侵蚀到玉米苞叶上,当大斑病发展到中后期阶段,则整个玉米根茎都会变为黄褐色,基于病情影响下玉米叶子彻底倒下,渐渐干枯凋零。

在该种病害防治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相关种植人员从初期玉米品种选择入手,加强种子的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发生,可以选择对大斑病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结束选种工作后,应该做好翻地处理,预防地下病菌对玉米种植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田间管理过程中,相关栽培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不同阶段玉米的生长状况,假如发现玉米形成白斑叶片,则应该立即摘除,喷洒药剂,控制交叉感染问题发生。

2.2   病毒病防治

玉米生长中除了会遇到大斑病外,同时还会遇到病毒威胁,该种病毒是矮花叶病,具体表现如下:玉米在关键生长阶段内,花叶出现变形现象,具体形状变化是花叶内形成圆点或细条状,而该种形状还会随着种植时间的变化持续生长,从而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玉米叶子产生影响,使其变成黄色。

对于上述病毒病进行防治,可以分为3种方式:利用生物方法防治,结合某些可以对病毒细菌造成破坏的方法治疗,破坏病毒结构,预防该种病症发生;结合化学防治措施,对药剂进行定期喷洒,特别是在玉米生长阶段内,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对药剂进行定量和定时喷洒;管理人员需要对玉米生长进行实时监控,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提升病害预警实力[2]。

2.3   玉米螟防治

蟲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威胁玉米质量。而其中威胁较大的虫害便是玉米螟,该种害虫会从玉米叶子中钻孔,随后深入至玉米苗心叶中,影响玉米长势,为害较为严重。假如在玉米螟发生初期没有进行及时处理,便会对后期玉米质量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威胁食品安全,缩减玉米经济效益。在防治该种病虫害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玉米螟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做好防治处理,假如在突发性季节后,种植人员可以提前捕杀和防治。现代玉米栽培中,通常会选择绿色防治手段,通过赤眼蜂实施无害控制,利用药物辅助治疗,如此能够有效消除玉米螟,促进玉米稳定生长,同时,还应该选择拥有较高抗病能力的种子[3]。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生产技术也不断提升,而在高产玉米种植中,其对于种植生产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提升高产玉米质量及产量也成为农民重点关心的内容。为此,需要联系高产玉米在当地的实际状况与相关栽培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加强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 1 ] 王莉.张家川县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家参谋,2020(22):41,44.

[ 2 ] 吾木提·特留汗.新疆塔城地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0):64.

[ 3 ] 宋宪.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参谋,2020(5):52.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现代农业防治措施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