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困境下的政治国家诞生
2020-03-02仪成成
摘要:人类生存困境作为西方政治思考的主线,贯穿于从中世纪的霍布斯到近代的恩格斯这些政治思想家对于国家起源的思考以及国家秩序建构理论的始终。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基于原子式的个人,推断出一个人人为敌的自然状态。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则是基于阶级角度,得出围绕利益而产生无序阶级冲突状态。对于困境的解决,他们都指向了政治国家的诞生。而不论是有关终结自然状态的利维坦诞生的理论还是关于缓和社会矛盾的阶级统治暴力机器形成的理论,都对新时代我国公共权力的运行和法治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霍布斯;恩格斯;人类生存困境;政治国家
中图分类号:D0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4-0035-03
人类生存困境问题一直贯穿于西方政治理论研究过程的始终,而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利维坦》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两部著作中,霍布斯与恩格斯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认识角度和程度有所差异,进而他们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观点也会截然不同。但是不论是历史唯心主义立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不论是从单子个人出发还是从社会阶级出发,不论是最后落脚到君主专制还是共产主义,他们都在试图构建对人更有利的政治生活秩序。而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论断对处于正在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应通过归纳与总结、分析与比较,来汲取两位思想家在书中的合理论断,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加以学习、改造和利用,以使公共权力更好地运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一、《利维坦》中的国家理论
霍布斯以个人为出发点,像拆分机械的零件一样,从人的感觉、语言和理性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人的本性和激情欲望,勾勒他所认为的人类生存困境即自然状态。在他看来,自然状态就是在公共权力建立之前的历史阶段。这种状态的建立是以人类本性为基础的。而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又是以“性恶论”即“人皆自私”论为核心的,所以他认为根植于自私自利的本性,人的激情和欲望形成了人的自我保存即自然状态下人的唯一自然权利、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动力。[1]在此基础上霍布斯又规定了自然状态的两个特性,一是有限性,即自然和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是有限的。二是平等性,即人的各个能力基本上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性就是指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尽管在某些方面会有差异,但所有差异加起来,也不会成为这个人获得任何利益的阻碍。[2]82而这些平等必然会导致平等的需求和欲望,在利己的自保本性支配之下,有限的自然资源就会引发人们对他人进行侵犯和战争。进而所有人都陷入了力求自我保存却都无法自我保存的人人為敌的状态。[2]83紧接着他又指出人类具有超出这种状态的可能。这种可能一部分出于情感,即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另一部分则是由人的理性构成,即要求人们必须制定出合乎普遍需求规则。这个规则以力求人们保全自身生命为核心,禁止人们进行自我伤害的行为。[3]135但是相比于自然法的内在束缚力来说,人们更惧怕的是强力。否则,自然法将不能切实执行,战争状态也将不可避免。所以必须要有具有震慑作用的公共权力作为保证。而公共权力的形成又是建立在授权这一过程之上的。对此,他认为每个人都应通过社会契约将自身的权利“让渡”给一个人或者是社会法人,代表自己行使公共权力。这样诞生了一个集社会权利之大成,终结混乱无序的“人造人”——利维坦即国家。
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国家理论
作为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特色的思想家,恩格斯同样以人类生存困境为切入点展开了国家理论的论述。但与霍布斯不同,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之上,客观分析了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国家的性质、发展过程及前景。通过对雅典、罗马和德国的建立过程的考察,他发现氏族制度解体的过程也是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过程。不仅如此,他还指出由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社会分工的发展,随之产生的私有制逐渐让人类社会分化成了两大对立阵营——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阶级便对被剥削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因此造成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进而导致两大阶级在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着无休止的冲突和斗争。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商品社会的不断发展,财富越发流向了少数人的手中,两大阶级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冲突和斗争也愈发激烈。如若不加以调解和控制,这不仅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生存也会威胁到被统治阶级的生存,从而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为了避免各阶级在无谓的斗争中致使社会走向毁灭,为了维持社会的统治秩序,国家代替氏族部落成为了调解阶级矛盾的秩序稳定器。不仅如此,恩格斯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科学的预见。他认为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伴随着历史发展产生,也必定会随着历史进步灭亡。
三、《利维坦》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国家理论之比较
虽然霍布斯与恩格斯的国家理论都遵循和贯彻着人类生存困境问题这一西方政治思考的逻辑主线,但是立场的不同则会让霍布斯与恩格斯在人类生存困境问题和国家起源问题上产生根本性的分歧。作为历史唯心主义者的霍布斯,更倾向于用假设和逻辑推理来说明他的国家观点。而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是用实证方法来阐述他们的国家理论。
(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认识
不管是霍布斯还是恩格斯,时代背景和研究思路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国家起源的观点的差异性。但是他们都是以人类生存困境为出发点来探讨国家的起源,以追求构建一种合理的生存秩序。霍布斯认为人类生存困境是在国家产生之前自然状态。这种状态是指,人类在激情的驱动下进行不择手段地自我保存,加之没有公共权力的约束,最终将演变成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进而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恩格斯则认为人类生存困境不仅表现为自然对人类的约束,还由于人的社会性本质而受到社会生活的约束。他并不认同霍布斯所描述的原子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4]135所以人的生存困境必然包含着人在社会现实条件下的困境,尤其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人时刻处在社会利益分化和阶级冲突等诱发社会解体的困境之中。
(二)对国家来源的论断
关于国家来源的论断,霍布斯更倾向于前提的假设和进行逻辑推理,而恩格斯则是倾向于对历史和市民社会的考察。霍布斯的国家起源理论的假定性[5]包括两点:一是体现在自然状态的假定。为了赋予国家起源的合理性,他不仅假设人类历史上存在人人为敌的自然状态,而且还假设了处于这种状态中的、权利平等的人更倾向于签订和履行契约而结束这种状态。但是这些观点都过于理想化,他将人看作成抽象的、机械的人,忽略了人自身的特殊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体现在关于人性的假定,他从人性本恶的假设出发,以人的天赋权利以及激情欲望作为证明契约论合理性的前提,认为人为了趋利避害、保全自己会需要国家的权力来协调。但是,他的论证前提的假设条件过多,忽略了对现实性的考量,同时也忽视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恩格斯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研究国家起源问题的。他肯定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的历史积极作用,并承认国家是人们用来维护法律的产物。[6]211但他对霍布斯考察国家起源的过程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对国家这种政治共同体的考量必须从历史条件出发。恩格斯指出对国家起源的解释不能依靠假定的自然状态和假定的人性,而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和研究现实中的人及其利益问题,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对国家权力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只有联合起来组成社会群体才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7]309霍布斯与恩格斯都主张建立国家来解决或者是缓解人类生存困境。但是由于二者的立场不同、对国家起源的认识不同,那么有关国家权力的观点必然是不相同的。霍布斯认为国家不是由上帝所创造的,而是由为谋求最大化自保的个人通过缔结契约,让渡出天赋的部分权利而建立起来的。他认为由让渡而形成的国家公共权力应集中在一人即君主手中,而他的职责就是维持和平与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权,避免回到自然状态。而恩格斯则认为国家是作为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掌握着属于统治阶级的公共权力。而又由于国家是阶级矛盾的调和者,因此这种公共权力必须要将冲突控制在社会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尤其是要做到维护国家主权以及镇压国内的敌对阶级,进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利维坦》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新时代中国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霍布斯与恩格斯在人类生存困境背景下对国家起源的立场观点、研究方式和基本理念是有所不同的,但这些理论都对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法治作用以及推动公共权力更好地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对新时代我国法治作用发挥之启示
卢梭指出,人类真正的自由是用绝对的自由换来的。不对自由进行约束,整个社会都将会面临着颠覆和毁灭的风险。尽管霍布斯与恩格斯的观点有所差异,但是他们都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规范人的行为,对人的自由的重要意义,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由于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所提出的理论在今天看来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国家观,但其中所提出的国家与自然法相辅相成,以达到人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点,启示着我们在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要深入到对人的自由的限制以及法律适用问题的考察之中。因此,新时代的我国必须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从而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护伞。[8]虽然恩格斯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国家终将会走向消亡,但是这并不代表当下我们不需要国家发挥作用,而是要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让国家机器更加完善而不是摧毁。[9]565作为人类用以维护法律的产物,对国家机器的完善必然离不开对法治建设的改进。当前我们正处于新时代,社会结构日渐复杂化,人民群众的诉求也不断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由于政府过多地干涉而导致人民能动性受到限制的情况。那么该如何厘清边界,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国家与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既包容开放又严谨有效。进而在法治、科学、民主的基础上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其功能,以更好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人民利益。
(二)对新时代我国公共权力运行之启示
通过对二者的国家公共权力观点的归纳与比较,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才能够正确、科学地观察和分析公共权力的运行与制约问题。因此,在新时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更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公共权力的发挥。
当下我国在政治领域存在着官僚主义、特殊化等现象,也出现了一些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无需“公共权力”的声音。通过恩格斯对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性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领域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释。由于当下的社会生产力还未达到国家消亡的历史条件,所以社会主义国家还处于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想一蹴而就地消除舊社会的种种弊端是不现实的。因此,官僚主义以及特殊化的现象都属于“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是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而且这些不合理现象的消除,也只能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我们不但要正视社会主义国家有公共权力异化倾向,还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理想的优越性去克服这些现象。我们一是要克服历史唯心主义的国家观,坚决抵制社会主义无需“公共权力”的错误思想。因为只有坚决维护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威,才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二是要正视现阶段的政治领域中的不良现象,做好预防、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在《利维坦》中,霍布斯忽视了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导致他理想化地认为主权者即便处死无辜的臣民也不意味着他对臣民构成侵害。[2]116而人类文明的历史用事实告诉我们: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而公共权力又体现在作为实现国家职能的直接主体即政府的身上。所以,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将公共权力的运行流程公开化、透明化,主动接受国家和人民的监督,逐步消灭权力的异化环境。
总之,通过对《利维坦》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分析与比较我们看出,由于时代背景和立场的不同,让霍布斯与恩格斯关于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国家起源的观点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以摆脱人类生存困境,构建合理的生存秩序为出发点,探讨国家的形成及国家公共权力的发挥。这对处于新时代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应汲取二者在书中的合理论断,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加以学习、改造和利用,以使公共权力更好地运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蒋永甫.人类生存困境与政治国家的产生——亚里士多德、霍布斯与马克思国家起源理论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9(1).
[2]霍布斯.利维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3]陈培基.西方政治思想史概述[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彭冬艳.关于国家起源的比较——以《利维坦》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研究蓝本[J].理论观察,2016(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亞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求是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OL].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9-11/07/c_1125202003.htm.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仪成成(1996—),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