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策略分析

2020-03-02王红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王红

摘    要:红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农作物,在种植面积上位居第四,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有着较大的经济价值。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红薯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探索高产红薯种植技术,已经成为广大红薯种植区域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结合红薯种植的特点和生长规律,就红薯高产栽培技术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22-02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志码: B

红薯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农作物,不仅具有可食用的特点,而且具有很多其他价值。通过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和大量的试验发现,红薯在软化血管、预防癌症和防止动脉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而且红薯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不是很苛刻,种植技术也相对简单。由于红薯具有这些优点,所以红薯种植也成为很多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红薯种植的产量不高,所以探索红薯高产栽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   红薯概况

红薯通常也叫作甘薯或地瓜,屬于蔓生草本植物,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淀粉、氨基酸、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也被称为“长寿食品”。其主要特点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应用范围广等。我国红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红薯种植范围十分广泛,遍布全国各地,以长江和珠江流域分布最多,此外,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

2   红薯生长条件

红薯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块根萌芽时最低温度为16~18 ℃,最适温度为28~32 ℃,一旦环境温度超过35 ℃,萌芽将受到抑制。蔓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6 ℃,一旦低于15 ℃会停止生长,高于38 ℃生长将受到抑制。根的生长分为不定根生长、块根形成和块根膨大3部分,其中在15~30 ℃内,温度越高,发根速度越快;块根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1~29 ℃;块根膨大的最适温度为22 ℃左右,最低温度要求为16~18 ℃。

红薯生长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红薯能够进行大量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提高红薯的产量;光照不足,则会影响红薯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得产量下降。

红薯生长对土壤的要求:红薯的耐酸碱能力较强,土壤pH值在4.2~8.3都能够正常生长,但是在pH值为6.5~7的弱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得最快。此外,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最适合红薯生长。

红薯生长对养分的要求:红薯对养分的要求较高,产量也和施肥量有直接关系,即使是贫瘠的土壤,只要给予足够的养分,也能够达到高产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每产出1 000 kg红薯需要氮肥4~5 kg、磷肥2~3 kg、钾肥7~8 kg。

红薯生长对水分的要求:红薯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样,红薯的耐旱性较强,在扎根、结薯阶段要求土壤的含水量为60%~70%;分枝结薯到蔓叶生长高峰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为70%~80%;茎叶衰退期,土壤的含水量宜保持在60%~70%的水平。

3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策略

3.1   选种

选种对于提高红薯种植的产量和改善红薯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品种的优劣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进行良种的选择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根据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季节和种植时间,选择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品种对温度、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其次,根据栽培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品种。再次,不同的品种适合不同的用途,如加工成红薯粉、直接食用等不同的用途适合的品种也有所不同。在选种时,只有选择合适的良种,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能。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良种高产品种主要有新农一号、新农四号、苏薯八号、脱毒北京553、日本黄金薯、西农431、新引1号、脱毒徐薯18、泰薯2号、冀薯 6-8等,选择品种时要考虑与当地气候适应的品种[1]。

除了直接在已经试验出来的良种中进行选择之外,还可以运用引种试验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引种试验技术,是指将外地或国外的优良品种或新品种引入当地,并对其进行试验,以期培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这是一种常用的且在实践中也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良种培育手段。通过合理的引种试验技术,可以有效地培育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高产的红薯良种,将新培育出的良种应用到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红薯的产量。

在良种的选择方法上,首先,应该尽量在红薯收获季节进行窝选或粒选。也就是说,1根藤蔓上个数多、个头大的红薯应该是首选对象,因为在种植过程中这类红薯的优良基因已经显现出来,若将其应用于培育幼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2]。

3.2   科学培育幼苗和选苗

红薯的育苗方法有很多,采用最多、实践证明效果最好的是双膜覆盖育苗,当然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土壤条件、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等,对育苗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苗床长以4~7 m较为适宜,床宽1.3 m左右。在苗床的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苗床的沟深为40~50 cm,沟距30 cm,填入20~30 cm厚圈肥,在此基础上浇施大量粪水,充分保证苗床的肥度。施肥之后需要在其上覆盖较为疏松的一层土,将红薯的种子放置苗床时要遵循“上齐下不齐”的原则。最后用细土将种薯间的空隙填满,播种的过程中不能洒水,避免因为土壤水分含量过高造成烂薯的现象。当这些事情都完成之后就剩下最后一步,即盖膜。其过程是先盖一层平膜和一层拱膜,待红薯长出幼苗后撤掉平膜,只留拱膜,使红薯正常生长即可。当幼苗完全长成后就可以进行选苗了。需选择叶肥苗壮、叶大苗重的幼苗,这种幼苗的抗病能力较强,吸收养分的能力强,较容易存活,而且返青率较高,有利于增产。

3.3   施肥

施肥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底肥,二是追肥。底肥要足,每667 m2需要施腐熟的圈肥约2 000 kg、40%的测土配方肥100 kg左右、辛硫磷肥5 kg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前期高肥地应该尽量少施或不施氮肥,保证早生茎叶,早封垄,多结薯。而且底肥不能施得过深,避免薯蔓生长期推迟,导致产量下降。在进行追肥前,通常要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适当地施加提苗肥。提苗肥一般选择速效肥即可,主要目的是增加幼苗的成活率,促进幼苗尽早发根和加速幼苗的生长。提苗肥主要针对的是小苗和弱苗,使得部分因为土壤肥力不均或吸收营养缓慢的幼苗可以追赶上大苗,保证苗株均匀、生长整齐。施肥方法是:在弱苗和小苗侧下方7~10 cm处开一个小洞进行施肥,用量为1.5~3.5 kg/667 m2,主要施尿素,之后再将土盖上并适量浇水。

追肥通常情况下在8月中下旬进行,此时红薯正处在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的后期,在此期间施用少量的速效氮肥能够有效地避免茎叶生长不良、块根盛长、茎叶渐衰期缩短,从而影响红薯的产量。施肥量约为50 kg/667 m2。如果施肥过晚,会导致红薯生长盛期推迟,也会影响产量。长期的实践证明,合理施用追肥,会推迟红薯渐衰期、延长盛长期,红薯在生长高峰期每天可长90 g左右的重量,能有效地提高红薯的产量[3]。

除了传统的在地面施肥促进根部生长之外,还可以进行叶面施肥。红薯进入盛长期之后根部吸收营养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这时可分类进行叶面施肥。对于长势较弱的丘陵坡地或平原沙地,可用浓度为0.5%的尿素喷洒叶面进行施肥,通常情况下在晴天傍晚时进行施肥效果最好。

3.4   田间管理

根苗期幼苗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都不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苗补苗,时间一般控制在栽苗后的7~10 d,保证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株数,不会出现缺苗的情况,影响后期产量。在14~16 d可以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适当施加20%的氮肥和钾肥。

分枝结薯期和茎叶盛长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土壤水分是否充足,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在70%~80%最佳,栽苗后60 d左右追加薯肥。

薯块膨大期,这个阶段要保持土壤的水分、养分和湿度等指标的平衡,如果发现叶子发黄,可适当施加薯肥,注意在收獲前20 d左右不再浇水,有利于收获后的储藏。

翻藤和摘心,翻藤的目的是将藤蔓提起放到另一边,扯断不定根,抑制茎叶过快生长,有利于薯块膨大。在前期若长势过旺,需要进行摘心或割藤的工作,降低光合作用;在茎叶衰退时不需要翻藤或割藤,这个阶段需要提高红薯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除草,垄打好后3 d内,可以使用旱地除草剂“乙草胺”进行全方位喷洒,若采用覆膜垄作栽培方式,可以不除草。

3.5   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甘薯天蛾、卷叶虫等蚕食红薯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导致红薯产量降低。可以采用杀螟松1 000倍液进行防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红薯的产量要从选种开始,科学育苗、选苗、施肥、管理及防治虫害,从各个方面入手,全方位保证红薯的最佳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 1 ] 王长福.红薯育苗的新技术与推广方式探析[J].种子科技,2018(12):42,44.

[ 2 ] 罗润强,彭欣.红薯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4):197-198.

[ 3 ] 罗健,王鹏远,高伟,等.延安旱地SL-100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2):8,14.

猜你喜欢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我挖到了大红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有趣的挖红薯
红薯的滋味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