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2020-03-02杨滨刘晓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风险管理

杨滨 刘晓红

【摘 要】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研究。在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单独给予实验组患者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手段,不仅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而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以说,这一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具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风险管理;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83-02

在当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开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各种意外事件也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1]。因此,需要在护理的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本研究中,将针对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重点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5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人,女性患者18人,年龄40—70周岁,平均年龄53.7±6.9周岁。患者病程为0.7—5.2年,平均病程2.3±1.1年。在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人,女性患者17人,年龄39—71周岁,平均年龄55.2±7.1周岁。患者病程为0.6—5.1年,平均病程2.4±1.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均详细了解了研究过程和方法,并与本院签署了相关协议。

1.2 方法

在本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使用了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具体方法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并进行康复锻炼、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等方面。在实验组中,除了采用上述护理方法之外,还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识别和分析:组织护理人员对上一年度的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进而识别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各种风险。(2)风险管理: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由小组成员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负责对患者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筛查和控制。为保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除了提前准备应对风险的各种医疗设备外,还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升小组成员应对风险的能力。(3)制度建设: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并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在这一基础上,针对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应急预案。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护理满意度两个方面。在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方面,所谓不良事件,就是由于医护人员疏忽大意或操作不当导致的患者病情恶化或治疗效果不佳等不良事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在百分制的调查表中,将得分为90—100分的患者定义为非常满意,将80—89分的患者定义为比较满意,将得分为60—79分的患者定义为基本满意,将得分低于60分的患者定义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統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对比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结束之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3.1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避免不良事件

通过在常规护理中增加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是心血管疾病护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在风险管理中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2]。因此,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

3.2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实行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护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这一基础上,首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会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更加坚定治疗和康复的信心[4]。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科学的预防和控制各种不良事件,从而保障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第三,在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控制,进而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采用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心血管患者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干预的质量,而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而风险管理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7(29):73.

[2] 陈品伟.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09(17):94-96.

[3] 蔡春青,延琼,陈金歌.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4(35):176+179.

[4] 张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4(34):2+4.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