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检测的影响

2020-03-02王功强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温度影响

王功强

【摘 要】目的:探讨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检测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50例自愿者为对象,均接受血粘度检测。依据随机数表法劃分为5组,命名为A组(n=50)、B组(n=50)、C组(n=50)、D组(n=50)、E组(n=50)。比较分析5组的高切、中切、低切血液粘度的不同温度(37℃、25℃、4℃)测定影响。结果:D组的37℃高切血液粘度高于A组(P<0.05),E组的37℃高切血液粘度、25℃高切血液粘度均高于A组(P<0.05);D组的37℃中切血液粘度高于A组(P<0.05),E组的37℃中切血液粘度、25℃中切血液粘度均高于A组(P<0.05),D组的37℃低切血液粘度高于A组(P<0.05),E组的37℃低切血液粘度、25℃低切血液粘度、4℃中切血液粘度均高于A组(P<0.05)。结论:血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而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越长则血粘度升高,对血粘度检测而言,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具备较大影响性,临床需加强重视。

【关键词】温度;标本存放时间;血粘度检测;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血粘度检测方法为临床常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检测机体血液粘度指标,可以给予临床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以及疾病治疗预后的评估起到有效参考辅助依据。特别是心脑血管病诊断以及治疗评估、预后评估。但是,血粘度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太多[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检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50例自愿者为对象,均接受血粘度检测。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5组,命名为A组(n=50)、B组(n=50)、C组(n=50)、D组(n=50)、E组(n=50)。A组,有男35例(70.00%),女15例(30.00%);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为(55.05±3.50)岁。B组,有男33例(66.00%),女17例(34.00%);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为(54.95±3.65)岁。C组,有男31例(占62.00%),女19例(38.00%);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为(54.90±3.70)岁。D组,有男32例(64.00%),女18例(36.00%);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为(54.75±3.85)岁。E组,有男34例(68.00%),女16例(32.00%);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为(54.80±3.95)岁;5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15ml全血,放于3支试管中,分别放于37℃、25℃、4℃;A组立即测定全血粘度,B组采血后2h测定全血粘度,C组采血后4h测定全血粘度,D组采血后6h测定全血粘度,E组采血后8h测定全血粘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5组自愿者的高切、中切、低切血液粘度在不同温度(37℃、25℃、4℃)的测定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形式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组自愿者的高切血液粘度测定影响比较

与A组比较,B组的37℃高切血液粘度、25℃高切血液粘度、4℃高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C组的37℃高切血液粘度、25℃高切血液粘度、4℃高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D组的37℃高切血液粘度有明显影响(P<0.05),而D组的25℃高切血液粘度、4℃高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E组的37℃高切血液粘度、25℃高切血液粘度均有明显影响(P<0.05),而E组的4℃高切血液粘度则无明显影响(P>0.05)。

2.2 5组自愿者的中切血液粘度测定影响比较

与A组比较,B组的37℃中切血液粘度、25℃中切血液粘度、4℃中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C组的37℃中切血液粘度、25℃中切血液粘度、4℃中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D组的37℃中切血液粘度有明显影响(P<0.05),而D组的25℃中切血液粘度、4℃中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E组的37℃中切血液粘度、25℃中切血液粘度均有明显影响(P<0.05),而E组的4℃中切血液粘度则无明显影响(P>0.05)。

2.3 5组自愿者的低切血液粘度测定影响比较

与A组比较,B组的37℃低切血液粘度、25℃低切血液粘度、4℃低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C组的37℃低切血液粘度、25℃低切血液粘度、4℃低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D组的37℃低切血液粘度有明显影响(P<0.05),而D组的25℃低切血液粘度、4℃低切血液粘度测定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A组比较,E组的37℃低切血液粘度、25℃低切血液粘度以及4℃低切血液粘度均有明显影响(P<0.05)。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临床实施血粘度检测过程中,应采集血液标本后尽快送实验室检查[2],以尽量降低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且尽可能在采集血液标本4h内完成血粘度检测工作,即便在37℃条件下,也应如此。除此之外,若血液标本置于4℃冰箱作保存,则可适当延长血粘度检测时间,也不会对血粘度检测结果造成较大影响[3]。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血粘度检测特点,应加强控制测温度以及标本存放时间,从而有助于保障血粘度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检测可靠性。

参考文献

王美娇,孙琪,李美萱等.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7):112,114.

张艳,解海卫.血液流动模拟方法对比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48(1):162-167.

李蝶,程云章,王盛强等.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现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8,37(6):635-642.

猜你喜欢

温度影响
一张票的温度
停留在心的温度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测个温度再盖被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