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屈光不正对儿童低视力康复的意义
2020-03-02杨瑾
杨瑾
【摘 要】 目的:探讨矫正屈光不正对儿童低视力康复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177例低视力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在完善眼科检查并将器质性眼部疾病排除后对患儿进行验光和屈光矫正,然后实施针对性的低视力康复训练。结果:经过系统的屈光不正矫正后,125例(70.62%)儿童的视力有了明显改善;在为期3个月的低视力康复训练后,视力改善的儿童人数增加到174例(98.31%),与康复训练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低视力儿童,矫正屈光不正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联合规范的康复训练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的视力,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儿童低视力;矫正屈光不正;康复训练;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69-02
低视力儿童的视力往往低于0.3,甚至是光感。在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屈光矫正等一系列措施后,尽管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低视力症状,但儿童的日常生活、娱乐和正常的阅读与学习仍然会受到困扰。先天性、遗传性的眼部疾病与低视力的发生密切相关[1],比如先天性的眼球震颤、白内障等,在屈光不正的情况下,儿童通常合并弱视、高度近视、圆锥角膜以及白化病等疾病。我中心对177例低视力儿童首先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然后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以改善视力,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参与观察的177例低视力儿童全部选自2018年2月~2019年3月,所有患儿均符合WHO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2],双眼中视力最好的眼的矫正视力<0.3。177例患儿中,男95例、女82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9.17±0.56)岁。
1.2 方法
①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低视力专用视力表”检查177例儿童的裸眼视力,将检查结果准确的记录在案。
②如果儿童存在明显的斜视、高度屈光不正,则使用1%的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连续散瞳3~6d,再次验光。如果不存在以上问题,则直接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时间约40min,然后马上验光。
通过带状光检影镜进行检影,角膜曲率计,明确散光轴位。在儿童的双眼瞳孔均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再次验光。判定结果如下:改善:视力提高一行;提高:视力提高≥两行。根据验光结果给予处方配镜。
远用助视器为可调节焦距眼镜式的双筒望远式助视器,以及2.5×、4×、8×的单筒望远式助视器。
矫正屈光不正后的3个月,对所有儿童进行系统、规范的视力康复训练。由于患儿的视力问题比较严重,所以更加推荐双眼单独训练方式,每天训练2次,15min/次,期间间隔5min的休息时间。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医疗技术都呈现高速发展和进步的特点,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不应该让儿童局限于医院内的训练,还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医生指导儿童在家庭中训练。训练结束后,完善随访工作以及视力、视功能的相关检查,通过拍照、录像的方式对典型病理资料进行采集和保存。
1.3 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低视力儿童矫正屈光不正、视力康复训练后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效果分析:177例低视力儿童在矫正屈光不正后,视力显著改善的有125例,所占比70.62%。采取视力康复训练后,有174例儿童的视力得到显著改善,所占比9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文献资料对儿童低视力患病率的报道并不十分一致,在1996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修订的《弱视定义、分类和诊疗指南》中,给出的患病率是2%~4%[3]。眼科临床指南中明确提出:因弱视导致的视觉损伤可以是终生的,对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巨大,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而且出现弱视的年龄越小,危害性就越大,如果儿童时期没有及时治疗低视力、弱视等等疾病,则可能造成视力的永久性丧失[4]。而早期的筛查、预防和治疗无疑是低视力弱视儿童群体重要的干预措施。
屈光检查和矫正对于低视力儿童具有重要价值,这也是不可或缺的视力检查项目之一。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5]:通过矫正屈光不正,有大约70.00%以上的儿童视力得以改善。本次研究结果与之十分接近。但如果患儿存在眼球震颤,则会显著提高验光难度,所以应明确眼球震颤过程中最小的震颤幅度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所说的中间带,在这个位置进行检影确定屈光状态。白化病的患儿一般来说都合并近视、散光或远视,需要准确的屈光矫正再配合使用滤光镜。对于散光很难确定的儿童,可使用角膜曲率计确定散光轴位和度数。对于Marfans综合症、晶状体不完全脱位的儿童,就需要检查瞳孔有晶状体以及无晶状体的部分的屈光状态,再予以合适的屈光矫正。
综上所述: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低视力儿童视力的改善和提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国强,李军,姜远童, 等.矫正屈光不正对儿童低视力康复的意义[J].双足与保健,2017,26(12):77,79.
[2] 邓敏,许江涛,苏晓丹, 等.儿童盲和低视力的病因与屈光状态及远用助视器康复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9):1750-1752.
[3] 赵永旺,秦裕辉,杨晓斌, 等.居家培训在学龄期低视力儿童视觉康复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0):1184-1190.
[4] 詹磊磊,安磊,冯晶晶, 等.中国大陆三级醫疗机构低视力服务专业人员配置和服务提供情况分析[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9,21(4):297-301.
[5] 陈章玲,雷方,陈彬川, 等.郑州市惠济区3~6岁儿童盲和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眼科新进展,2014,34(5):44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