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分析

2020-03-02张彩丽刘霞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褥期产科产后

张彩丽 刘霞

【摘 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模式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产褥期产妇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选择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最终就两组产褥期产妇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产褥期产妇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展开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措施对产褥期产妇进行干预,于产后抑郁预防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产妇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产后抑郁主要指产妇在完成分娩后表现出的抑郁症状,是临床较多见的一种情感性障碍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明显的悲伤、孤僻、悲观厌世等症状,甚至出现幻觉及自杀倾向等精神紊乱症状。近年来,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中逐渐盛行,其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凭着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和方法获得了孕产妇及家属的认可,而合理应用该模式可促使产妇更快地获得相关生理保健知识,从而控制其焦虑情绪,帮助产妇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确保产程顺利进行,实现产后抑郁的有效预防和控制[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预防产褥期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以此说明以家庭为中心产科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产褥期产妇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纳入标准:(1)自愿接受产后抑郁量表测试;(2)无人格障碍、精神障碍、脑损伤及智力障碍;(3)无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等;(4)各项生理指标检测正常。经统计两组患者年龄均在24~31岁,平均年龄(26.13±5.21)岁,妊娠周期为39~40周,平均周期(35.15±4.87)周。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向产妇介绍责任护士及主治医生,并帮助其全面了解病房及医院环境,并告知产褥期期间的注意事项,如具体的吸氧时间、胎心音监测时间。完成分娩后,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叮嘱其注意休息,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相应的饮食指导、交接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具体实施如下:首先,在产前为患者及家属宣讲健康知识,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及相關注意事项;其次,生产过程中应告知丈夫及家属存在的风险,并予以患者心理支持;最后,生产后帮助患者制定产后护理方案,并为患者讲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在整个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和情绪,家属应采取积极态度鼓励患者,降低患者负面情绪[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产褥期产妇产褥期产妇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

1.4 判断标准 就两组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选择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完成评定。产后抑郁:最终评分结果在13分以上;产后轻微抑郁:最终评分在9分与13分范围内;无产后抑郁:最终评分在9分以下。就两组产褥期产妇的焦虑情况,选择SAS(焦虑自评量表)完成评定。重度焦虑:最终评分结果不小于70分;中度焦虑:最终评分结果在60分与69分范围内;轻度焦虑:最终评分结果在50分与59分范围内;无焦虑:最终评分结果在50分以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产褥期产妇护理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组间对比展开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产褥期产妇护理前SAS评分为(57.59±7.46)分;护理后为(42.36±8.49) 分; 护理前E P D S 评分为(11.25±3.46)分;护理后为(8.39±2.89)分;观察组产褥期产妇护理前SAS评分为(56.79±7.35)分;护理后为(30.45±7.76)分;护理前EPDS评分为(11.46±3.66)分;护理后为(6.39±3.25)分;同对照组产褥期产妇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展开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产后抑郁通常会持续整个产褥阶段,甚至更长时间,不仅不利于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家庭和睦及婴幼儿的成长发育,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等恶性事件,故加强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控制成为目前社会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3]。临床观察和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导致产褥期产后抑郁的最主要原因是产妇对分娩过程存在恐惧及对婴儿性别、健康的焦虑、担忧,加之在分娩过程中,剧烈的疼痛、心理负担、缺乏相关知识等致使其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分娩后,需长期卧床,必然会导致产妇产生一系列不适感,导致其心理情绪加重,为产后抑郁埋下引线[4]。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坚持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以个体护理服务为中心,将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护理服务与家属的感情相结合,对患者的一种精神支持,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内心需求,降低了患者在分娩中的痛苦[5]。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家属参与其中,提升了患者及家属整体的健康知识,有利于患者产后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念。此外,患者在产褥期心理和情绪起伏不定,负面情绪较多,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方案的介入,安抚了整个分娩过程中恐惧、焦虑的心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产妇配偶产褥期发生抑郁的相关性[J].周燕.中国乡村医药.2017(13)

提高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庞小群,李欢,游华英.齐鲁护理杂志.2015(23)

社区护理干预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64例的影响[J].罗琼安,何黎霞.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2)

心理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J].李凤艳,卢艳梅,郭敏.中华全科医学.2014(02)

优质护理预防产褥期产妇产后忧郁症效果观察[J].王英.西部中医药.2013(09)

猜你喜欢

产褥期产科产后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