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020-03-02李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安全性有效性

李敏

【摘 要】 目的:对于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和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和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例数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非常显著的有效性和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新生儿黄疸;有效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145-02

新生儿黄疸是指因患儿代谢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临床表现为巩膜、皮肤及黏膜出现黄染等症状,通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其中生理性黄疸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自行恢复,但是病理性黄疸容易诱发胆红素性脑病,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有效避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1]。本次研究着重对于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2—31d,平均年龄(17.3±5.2)d;黄疸类型:溶血型黄疸18例,感染性黄疸14例,阻塞性黄疸15例。观察组47例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2—32d,平均年龄(17.4±5.3)d;黄疸类型:溶血型黄疸19例,感染性黄疸13例,阻塞性黄疸15例。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吸氧、抗感染、保暖、营养支持、维持酸碱度和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蓝光照射使用双面光疗箱,严格控制照射温度为30—33℃,相对湿度为55%—65%,照射强度为4—8μW/cm2,照射时间为5—6 h/次,间隙4—7 h,照射期间保持患儿与灯光相距为25cm左,注意遮挡保护眼睛、会阴部、肛门等部位。培菲康用温开水口服,0.5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茵栀黄口服液,5 ml/次,2次/d。所有患儿均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2-3]

①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清TBIL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血清TBIL 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血清 TBIL仍异常,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② 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清 IgA、IgG、IgM 等指标变化情况。③ 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和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例数。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393,P=0.004<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②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膽红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③ 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35例,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例数为3例,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例和1例(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期的正常表现,也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感染、缺氧、低体温、低蛋白血症、溶血、窒息、酸中毒、低血糖等因素均可能促使黄疸病情进一步加重。进而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疾病,从而导致出现酸中毒、牙釉质发育异常、运动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通常是采取光照疗法,但是对于病情较重的疗效并不太理想[4]。茵栀黄口服液是由栀子、金银花、茵陈、黄芩等药物的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制剂。所含有的栀子素具有增进胆汁分泌的功效;黄芩苷具有通便、促进胆囊收缩、胆汁排出等功效;茵陈具有抗氧化、防止干细胞坏死的功能。三种药材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力,控制黄疸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黄疸的消退[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和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采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黎冬梅.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0):99-101.

[2] 姚海英.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3):67.

[3] 王昌林,李征瀛,金未来.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5):110-113.

[4] 阮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400例)[J].医疗装备,2017,30(5):5-6.

[5] 唐文,谭建玲,贾亮亮,等.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6,27(12):1638-1641.

猜你喜欢

新生儿黄疸安全性有效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