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02李树斌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临床疗效心肌梗死

李树斌

【摘 要】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在2011年2月-2017年2月间因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并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对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进行验证比较后发现,应用PCI治疗和CABG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平均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PCI组治疗后的各项平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CABG组(P﹤0.05)。通过对全部因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22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采用PCI治疗,其中有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占比41.18%;全部12例存活患者在出院后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结果表明,有1例患者死亡,占比8.33%,4例患者二次入院进行治疗,占比33.33%,无事件生存率为58.33%(5/12)。其中存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为100.00%(7/7),住院期死亡率为85.71%(6/7),随访期死亡率为14.29%(1/7)。结论: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成功的PCI治疗能够延续部分患者的生命,有助于存活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但成功存活并出院的因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仍较高,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以探究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往往在尚未进行治疗时便已经死亡,因此难以统计发病率[1]。本研究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其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在2011年2月-2017年2月间因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1.2 方法

全部22例因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有17例患者采用PCI治疗,患者在术前采用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600mg和拜阿司匹林(生产企业: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进口分装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71021)300mg,术中采用常规方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入径,并在术中予以患者主動脉内球囊反搏和患者肝素(国药准字H32021981,2002-05-24,生产单位:苏州新宝制药有限公司)100U/kg静脉注射。在术后予以患者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75mg和拜阿司匹林100mg,均一日一次[2]。

1.3 评定标准

回顾性分析全部22例因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源性休克合并情况和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情况等。

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均应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因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该调查表由患者、家属及医生共同填写,分为饮食情况、睡眠质量、躯体功能、疼痛程度和心态健康程度五部分,每部分满分25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则分数越高,两者成正比。

所有存活患者在出院后均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记录患者的死亡和再出院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1.0)处理,利用n(组员例数)和%表达计数资料,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死亡率应用(%)表示,以()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各项观察指标的统计学验证处理结果应用X2和t进行表示,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行不同治疗方式的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比较

根据全部22例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PCI组(17例)和CABG组(5例),PCI组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3.27±5.54);CABG组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2.97±5.6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意义(P﹥0.05),符合本研究的比较标准。经比较发现,PCI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略低于CABG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行不同治疗方式的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通过对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验证比较后发现,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入院时各项平均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PCI组17例被选取对象出院时的饮食情况、睡眠质量、躯体功能、疼痛程度和心态健康程度等项目的评分均高于CABG组,P﹤0.05(见表2)。

2.3 随访结果

通过对12例存活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死亡,占比8.33%,4例患者二次入院进行治疗,占比33.33%,无时间生存率为58.33%(5/12)。其中存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为100.00%(7/7),住院期死亡率为85.71%(6/7),随访期死亡率为14.29%(1/7)。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生活质量发现,PCI组17例被选取对象出院时的饮食情况、睡眠质量、躯体功能、疼痛程度和心态健康程度等项目的评分均高于CABG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PCI在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治疗中的良好效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2例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的治疗难度极大,死亡率极高,本研究中22例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45.45%(10/22)。这一研究结果处于既往研究资料中的33%-58%死亡率间[3]。并且,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在行PCI治疗后死亡率仍高达41.18%,虽略低于行CABG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利用PCI对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挽救一部分患者的生命,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在对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是否应用PCI应当谨慎[4]。通过分析12例存活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情况发现,死亡患者1例,占比8.33%,二次住院患者4例,占比33.33,无时间生存率为58.33%,且存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为100.00%。这一数据说明成功存活的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仍存在问题,且一旦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症状更应当加以重点关注,以避免患者的死亡。

综上所述,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成功的PCI治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并能够对部分患者的生命进行延续,但成功存活并出院的因LMCA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仍较高,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以探究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孙玉喜,刘涧,黎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12):694-698.

刘海伟,徐凯,鲍丹,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主干急性闭塞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观察[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7,5(6):321-324.

林捷,邱建平,陆纪德,等.左冠状动脉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急诊PCI预后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38(6):394-396.

黎音亮,胡嘉禄,颜彦,等.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完全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临床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1):66-71.

猜你喜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临床疗效心肌梗死
信息干预对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信息干预对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HbA1c、Lp—PLA2、Hcy水平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