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

2020-03-02陈业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陈业鹏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CADL和AQ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口语理解分、自发言语分、命名分、复述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ADL评分和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交流能力,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064-01

脑梗死是常见神经内科疾病,病死率、致残率等都比较高,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腔隙性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是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類型的脑血管病。失语症是腔隙性脑梗死引起的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近三成的脑梗死患者伴发失语,而其中又以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为主。该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论证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失语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MRI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之后均已经确诊,以计算机表法分析样本,对照组50例,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龄在40~79岁,平均年龄(61.23±5.23)岁;观察组50例,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在38~77岁,平均年龄(60.54±4.54)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认可。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批号:H20050299),0.2 g,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批号:J20140105)30 mg,3次/d,口服。所有患者给予基础药物阿司匹林(批号:H13022882)100 mg,100 mg/d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语言功能评分:采用《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BC量表)》评定患者语言功能,包括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命名、复述等4项的积分总值,以总积分上升值评价改善情况。失语指数评分:失语指数AQ=[自发语言评分+听语理解/20+(复述+命名)/10]×2;失语指数AQ=98.4~99.6分为正常,<93.8分可判定为失语。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评分:交流水平分级,0~33分,需要全面辅助;34~67分,需要大部分辅助;68~92分,在家庭内独立;93~115分,实用水平;116~136分,獨立水平。

1.4 统计方法

分别将两组治疗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用LSD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DL和AQ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DL和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伴有不同程度的听、说、读、写障碍,不但给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还给家人增加医疗负担和精神压力[3-5]。因此,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语言康复治疗方法是患者、家属以及整个医疗界都非常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脑梗死是神经科最常见、多发、高致残性的疾病,其中约21%~38%脑梗死患者出现失语,故失语治疗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价值。

丁苯酞,其有效成分为:dl-3-正丁基苯酞,具有独特、显著的抗脑缺血作用,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缩小梗死面积、促进侧枝循环、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它可阻断多个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改善细胞线粒体功能,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脑的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的钙超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慢性缺血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等。目前国内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报导较少。该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CADL评分(108.32±21.59)分和AQ评分(73.34±16.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魏从兵[8]在相关研究中得出,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运动性失语后,其CADL评分(110.22±20.56)分和AQ评分(72.89±15.23)分相近。提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交流能力,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综上所述,在腔隙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治疗中采取丁苯酞效果相对显著,充分展现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以及语言功能评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是值得应用一种新型药物。

参考文献

[1]  尹春丽,李永秋,王耀伍.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3):219-221.

[2] 关贞军.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家庭心理医生,2014(4):109.

[3] 李延可,刘宁,陈江君.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54-255.

[4] 潘娟,陈淅泠,李秋霞,等.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1):44-46.

[5] 张建武.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Hcy和CRP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7(6):39-40.